小说《在弯弯的小路上》(4)
作者:宋道星 主播:梦锁清秋
刘向梅总感觉是自己的任性错怪了陈卫东,一直没勇气向陈卫东认错。今天早上终于下决心向陈卫东开口打了招呼,陈卫东也回应了,心里畅快许多。
吃过早饭,刘向梅又借故要向陈卫东借几张信纸,推开了陈卫东的小屋门,见陈卫东躺在床上,自己的脸不觉一热。
“卫东,我来借几张信纸。"
“你自己拿。"陈卫东用手指了指写字台。
刘向梅从写字台上拿起一本信纸,并没有急着撕,而是把脸转向陈卫东:
“早上,我看你好象把什么从窗口扔出去了。”
“啊,是……没什么,是废纸。"
刘向梅有预感,她不相信真是废纸,便来到窗外,捡起被陈卫东揉在一起扔出去的纸团,回到小屋,慢慢理平。
“那,没什么好看的。"陈卫东想阻止,刘向梅已展开了纸团:
“我看看。“
纸上正是杜丽的亲笔:
“卫东,给你写这信,我很难过,劝你去复习考大学,你不听我的话,我很失望,真不明白,你在农村会有什么出息。”刘向梅看着杜丽的信,脸上渐渐有了怒色,她愤愤的翻过一页:“看来我们并不是同心人,将来在一起也不可能幸福,还是就此分手各奔前程吧。你的救命之恩,我来世再报。“
“卑鄙!"刘向梅看到这里,忍不住从唇缝里喷出两个字,随手将信撕碎扔到窗外,回头看着陈卫东:
“你还为这种人苦恼!”
“……"陈卫东摇摇头,哑然的笑笑。
正当刘向梅还要发泄时,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呼救:“救火呀!快来人救火啊!"
陈卫东一听呼救声,“腾"地跳下床,冲出门外,刘向梅也跟着跑了出去。
呼救的是刘向梅的远房嫂子。她早上叫孩子把烧水的锅灶添把草,自己忙着去给小三、小四穿衣服,没想到孩子把火弄到了灶外,烧着了锅门口堆的草,小孩吓跑了,火很快烧上屋顶,这厨房里还放着全家人的口粮。
陈卫东一见火已经烧上房顶,一时也无法扑救了,便不顾危险闯进屋里抢救粮食。一箩一箩,一袋一袋往外抢运……
火,终于被众人扑灭,粮食也全部被抢了出来,陈卫东却被烟呛带累,差点晕倒在地。他摇摇晃晃往家走去,刘向梅要扶他,他谢绝了。刘向梅久久的看着他慢慢离开的背影,不知在想些什么。
陈卫东病了,他躺在床上,浑身疼痛,松软无力,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天什么时候下的雨,他也不知道,直到中午时分他才醒,发现外面在下雨,支撑着起了床,他知道,昨天晒得草都在外面,被雨淋湿就没草烧饭了。他拖着虚弱沉重的双脚来到外面,见草已被收到一起堆积的好好的,连地上的碎草也扫得干干净净。他不知道是谁收的草,满怀感激,回到屋里喝口热茶又重新躺下。病魔在折磨着他的肉体,但他的心情是愉快的,他没有睡意,他在想,妈妈不在家,是谁帮他收的草。
快到吃午饭的时候,刘向梅又来到陈卫东的小屋,陈卫东睁眼躺在床上,听到推门声,抬起头,刘向梅人进声音也进来了:
"我早上把信纸忘拿了,你好些了吗?都怪我嫂子。"
“没什么,这会好多了。"陈卫东说着就要坐起来:“现在什么时候了?"
“快吃饭了,你想吃什么?“
“我还没烧饭呢。"陈卫东说着就要下床。
“你别动,躺着吧,我家中午吃蒸馍,等会我给你拿两个来。"
“不了,我还没喂猪呢。"
“我来帮你喂吧。"
“你家事也不少,怎么好麻烦你呢。"
“这话说的,你为我哥家的事都累病了,我帮你做这点事,还不是应该的,是不是嫌我做不好。"
“不…是。"
“那你就躺着吧。”刘向梅随手带上门,出来喂猪。她扭头看看小屋,没见陈卫东出来,心里很高兴,没出来说明他听了自己的话,还信任自己。
刘向梅喂了猪,又到草堆前看了看,上午下雨时草收的急,她怕有漏水的地方,又重新整理了一遍,直到满意时才回家。
雨,时大时小一连下了几天,现在终于见到太阳,陈卫东的病也渐渐好了。刘向梅还是时不时来帮他忙,有时是白天,有时是晚上。他们再也不象以前那样各自避让,又如青梅竹马的童贞时代了。刘向梅送报纸杂志给陈卫东,还时常带点好吃的东西,陈卫东也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好书给刘向梅,还把自己写的东西给她看,请她提意见。刘向梅尽自己所能,对陈卫东写的东西反复推敲,提出见解,帮他抄写整理。此时此刻,天空是蓝蓝的,太阳是明媚的,风是温和柔软的,生活是多彩美好的。
大刘公社地处丘陵地带,中心区域却是一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棉花,是种植棉花的主产区。公社和南京一家布厂订有合同,每年要供应布厂一批轻工原料,就是棉花。今年完成任务后,又超额一倍多,布厂对此很感激。最近布厂扩大再生产,要招一批新工人,决定给大刘公社四个名额,要求是高中毕业的未婚女青年。全公社经过筛选,符合这样的人选有十人,刘向梅是其中之一。
对于这个“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刘向梅的家人信心满满,他们家要出一名工人,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刘向梅不仅本人符合招工标准,父亲又是大刘公社的付书记,这选送还不是比别人更有把握吗。妈妈高兴的合不拢嘴,钟爱的女儿要当工人了,有了好前程,也了了她做母亲的一桩心事。她再三叮嘱刘向梅的父亲,要想一切办法,保证女儿能去当工人。
刘向梅是怎么想的,当年的日记她是这样写的:
九月十日(晴转阴)
爸爸今天回家来告诉我和全家人,上午在公社替我报了去南京某布厂当工人的名,家里人都很高兴。能当名工人,是我从小的愿望,也是许多人梦昧以求的事,可我很纠结,我去了,卫东怎么办?他现在正在写作,最近又失恋,我想帮助他,他也正需要自己的帮助,我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离开他呢?
九月十四日(晴)
帮卫东抄写完手稿,已午夜十二点了,可我还是很兴奋,一点睡意也没有。
今晚听卫东说,他上午上街看到一张告示,公社要办一个文化站,要招女图书管理员,招收办法是进行考试,择优录取,卫东劝我去报名。对!我明天就向爸爸他们说,我要参加文化站的招工考试,争取考上。
九月二十日
今天我接了两个通知:一是公社李干事送来的,我前天参加的文化站招工考试,得了第二名,被文化站录取了。一个是爸爸今天回来说:选送南京布厂当工人的人选,有了大致的着落,厂方给的是四名,现在有六人在选,还未作最后决定,说我能去的把握性很大。选择哪一个,我整整想了一晚上,现在我决定去公社文化站工作。
在文化站上班,离家近,再说文化站里肯定有很多好书,我的时间也将更充足,对卫东一定有帮助。明天就告诉妈妈他们,任他们怎么反对,怎么责备,我去定了!
刘向梅当第二天把她的决定告诉家人时,果然在家里掀起喧然大波:妈妈骂她,爸爸威协她,哥嫂责备她。刘向梅生来就是个犟妮,她认准的事,要做的事,她家里对这个幺女,谁也更改不了。
刘向梅去公社文化站上班了,一种如愿以偿的感觉,使她神清气爽,一切都是美好的。
一个雾雨蒙蒙的日子,刘向梅正好休假。她吃过早饭,看家里没事要做,就到陈卫东家来了。雨天不能做农活,正是陈卫东看书写作的好机会。他伏在写字台上,笔尖不停的移动,杜丽的嘲笑,刘向梅的关心和帮助,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在督促他、迫使他日夜继日,不怕困苦和挫折。
刘向梅坐在一边看书,也不时抬头看着陈卫东,多少年,多少天的心事,几次想开口,话到唇边又咽了回去。她不知道陈卫东还记不记恨往事。一阵风从窗口吹进来,把桌上的纸吹掉地上。刘向梅把纸拣起来放好,说:“这窗怎么不装玻璃?"
“玻璃……"陈卫东翻过一张写满字的纸,说:“玻璃我忘了去裁。”
“还是那次砸碎的玻璃吗?"刘向梅内疚地问。
“啊,哪次?"陈卫东望着刘向梅,忽然想了起来:“噢!你是说小时候那次,不是,这是前不久碰碎的。”
“你还记恨我吗?"
“记恨?不!那次是怪我,怪我没弄清原由。怎么这事到现在你还记着。"
“忘不了。"刘向梅微微一笑,这一笑是由衷的,夹结着喜悦、后悔、羞涩、开心。
刘向梅看到陈卫东褂子的纽扣掉了一个,要给他缝上。她打开柜子找纽扣,在柜里看到一件未织完的毛线,便问陈卫东:
"这是谁的?"
"我的,杜丽织的。“
"那我帮你接着织吧。“
“算了,我不要她织的。"
"那好,拆了它,我们重新从头开始织吧!”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宋道星,安徽滁州人,无职无业,喜欢文字游戏,所拼凑之句望各位多多指导。
主播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有百余篇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接近三千首;配音秀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