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3月7日《岳阳日报》头版头条以《岳阳楼区:微网格推动环境大整治》为题,对我区环境整治等工作进行了报道。现转发全文如下:
岳阳楼区:微网格推动环境大整治
本报讯(记者 张小弓 通讯员 刘桢丞)“臭水塘填了,菜地铲了,垃圾清走了,生活环境改善了很多!”3月4日,家住岳阳楼区洞庭街道东风湖社区西瓜山电排站片区的居民王立波告诉记者,原先家门口的一处水塘和岸边菜地堆满了垃圾,2月26日,街道和社区组织环卫工人和志愿者,彻底清除了周边居民的这块“心病”。
西瓜山电排站片区人居环境的改善,是岳阳楼区近段时间来发力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又一成果。
市委书记王一鸥强调,治理好城市人居环境,是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最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尽最大努力让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优美一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
今年以来,岳阳楼区制定了详细工作方案,形成书记抓、抓书记,“区、街道、社区”三级书记抓环境卫生,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客厅”理念、“窗口”意识,推动城市管理理念、模式、手段创新,针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沿湖沿河岸边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该区各街道(乡、工作组)通过开展“大普查、大清扫、大整治、大健全”活动,对全域范围进行环境卫生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按照“全覆盖、常态化”保洁要求,强化日常管护能力,实行精细化、常态化清扫保洁,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
同时,岳阳楼区大力创新城市管理新模式,加速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改革,通过城市微网格管理模式,将卫生环境整治责任层层分解,在各个社区将联点班子成员、联点机关干部、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环卫工人打桩定位,明确到地段、时间及具体任务,建立无缝的责任体系,每个网格实施“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工作模式,环卫工人在接到巡查卫生问题反馈后需要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理。
3月5日,记者与岳阳楼街道岳阳楼社区网格员徐平平在新世苑小区进行 “一日双巡”体验时,发现小区一处卫生死角出现了一堆新增的生活垃圾,徐平平随即通过社区“随手拍”工作群通知负责该网格区域卫生的环卫工人,5分钟后,环卫工人赶到现场并将垃圾清理干净。岳阳楼区环卫中心负责人易星介绍:“岳阳楼区已开启环卫工人进网格的治理模式,全区所有环卫工人将以网格大小为比例被编入网格,人员配置得到优化,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卫生问题。”
该区还健全完善市容环境管理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各街道(乡、工作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督查方式,通过随手拍、明察暗访、奖优罚劣的工作措施,确保环境卫生治理常态化;由城市管理带动环卫水平,以专项整治为抓手,加速推进市容秩序整治工作,通过对各大马路及周边市场市容秩序进行长期综合整治,清除巴陵大桥、云山街、鱼巷子、油榨岭、洞庭南路等各大市场所有占道物品。
截至目前,该区已开展中大型卫生整治124次,清除卫生死角983处,清理垃圾1077车2900多吨,已劝导规范摆摊设点、出店经营等占道行为300余次,下发整改通知书170余份,行政处罚5起,暂扣占道经营物品100余件。
来源:岳阳日报
作者:张小弓 刘桢丞
编辑: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