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诗词品鉴方法讲义》
第一讲
作者:车云侠
本人根据自己近四十年的文学习作和近几年的古诗词学习、写作心得,又参考吸纳了有关文章的一些内容草成此篇,分享给广大诗友,以期对大家今后的古诗词学习创作有所帮助,谢谢赏读!
在我们诗友的相互学习中,能否公正客观的去把握和理解他人的作品,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密不可分的,虽然我们都在学习阶段,但是我们所掌握的知识点,能不能够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都是需要通过交流和解读来验证的。
诗词的品鉴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学习过程的检验与温习,在学习中,应该提倡我们文学群能够建立起一个和平、有效、积极的文学 交流平台,从这方面说,对作品的分析探讨必不可少。
欣赏和 品鉴没有具体的死的步骤,说你必须得先从哪些地方说起,这个随我们任性发挥吧。下面我从以下十七个方面展开话题。
在展开正式话题之前,先谈一谈有关汉诗的题外话。
1、最短的格律诗。
(1)汉俳
这是由《日俳》演化而来。《汉俳》有两种体:
A、353体,11个字
×××
×××××
×××
B、575体,17个字
×××××
×××××××
×××××
这两种形式都有四种格律。
这四种格律体的《汉俳诗》是有平仄和韵的要求的,后期《汉俳诗》也有所变化,因为《汉俳诗》字数少,很难完整地表达作者的全部情感,因此,后来又出现了《汉俳》组诗。在律《汉俳》出现之前,还有一种古风体的《汉俳诗》,又叫做自由体《汉俳诗》,这种自由体的汉俳诗,没有严格的平仄要求,韵脚也可以平仄韵脚混用,到目前为止,仍有人写这种自由体着汉俳,我本人也时常写这种自由体的《汉俳诗》。《汉俳诗》的格律要求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在这就不详细说了。
(2)绝体
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五绝》和《七绝》。
《五绝》20个字,《七绝》28个字。同样每一种《绝》也都有四种格律。
关于《绝》的四种格式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今天的内容是主要以律诗为主进行品鉴。其他体裁自己适当把握增减。
当然这些都是大家在品鉴作品中必须得掌握的。希望大家在品鉴过程中,尽量做到使用通用语言进行评述,无论是从学术性和专业性上考虑,都需要我们牢记一些经常会用到的诗词知识,无论是引用古人鉴诗经典,还是必须掌握的诗词定义,都需要高度的准确性和丰富的知识性,这对于你的品鉴功力都是一种考验。
当然了,品鉴最重要的其实是你对别人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个人见解说出来看似简单,往往是一个人学术水平和其他的知识积累导致的结果,所以平时的学习是不必可少的。
再有一个,如果死气沉沉的去品鉴,也难免有失趣味性,把人品评睡着了也不好,还要适当添加一点点佐料,活力语言成份,适当调节学习氛围,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稳、准,别具慧眼能够洞见别人不能洞见的优缺点,则需要我们平时多用心练就了。
下面转入正题,看到一首诗,尽量一项一项的来,不求你们全部都做到,即使做不到全部掌握,核心关键的几点还是要注意的:
一、格式不可错
题目格式 《七律》 题目 、《五律》 题目、《七绝》 题目。《》一 定要用上,你品阅的时候要看看他写的对吗 ?这一点其实许多诗友都没注意过。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另外,需说明一点,写古体诗词我们提倡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的诗词不用标明,是诗界默认的),当然也不排斥用《中华新韵》,但是必须在诗词的题目处标明(请切记),不提倡用中华通韵(多数媒体拒收中华通韵作品)。
二、格律检索
我们看一首诗,如果是格律诗,那么首先还是要看他的格律是否正确,但是格 律是个死的东西,替对粘,三平、三仄、孤平、拗救这些是品鉴作品的最基项目,我相信群里的诗友在写诗方面应该都是熟手了,我就不再一一强调了。
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那就是关于拗救,如果别人使用了拗救和特殊句式:平平仄平仄,那么我们是一定要注意,随随便便就判断人家出轨那可就现眼了,这说明你对近体诗的格律掌握不牢,因为首先我说的这些对于写好一首诗来说,那是最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我们过不了格律这一关,那就不要硬碰硬去点评人家的格律,可以从其他方面来品评。当然格律这个东西毕竟可以依靠检测工具识别,所以我时常不会刻意注意他的格律,偷个小懒绕过去直接评鉴其他方面。
关于拗救本人有自己的观点,有拗救句子的诗自古以来一直就有,其中不乏有些名人写的带有拗句佳作,但是总体来说,并不被诗界所推崇提倡鼓励,原因很简单,第一、能够熟练掌握诗词较深知识的人只是少数。这种诗不易记忆传播,也很难成为流行;第二、凡是用拗句写作的诗的作者,本可以避开拗句,但是为什么不避开呢?我认为多数原因是作者本人掌握的是词汇量有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字词,而采取的不得已的做法。所以我一直不看好有拗句的诗,所以本人也从不写代有拗句的诗,我觉得这会对阅读者增加阅读和理解诗意的难度。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古今韵都不合才叫出律,判断时尽量分辨清楚作者使用的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这样我们才有依据来判断他是否出律。
三、韵部问题
1.韵字入诗检索
韵字入诗包括平声同韵字入诗和仄声同韵字入诗,在一句诗中,除去韵脚之外,平声同韵字不入诗可以避免挤韵现象发生,在一首诗中,仄声同韵字不入诗,可以规避撞韵的情况发生。
韵字入诗对于韵律的影响完全靠口感来决定,读起来感觉不和谐,基本上就是出现了挤韵、撞韵等情况或者拗口字或者生僻词。韵字不入诗就是韵部上的字不允许在诗中其他地方出现,我们要求韵字不入诗就可以很好的避免上述毛病。
但是这个要求不绝对,一个是韵字使用了叠词除外,比如空空是叠词空字入韵。二一个是刻意重字的情况例外,比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阳和阳,刻意重字,不算挤韵。还有就是连绵词入韵,双声叠韵,也不算是挤韵。再一个是借对或者是刻意重音的情况,就是句中使用了刻意重复的音同字不同的韵字,也不算挤韵,而是一种写作技巧。
2.另外还要注意,韵部使用是否有邻韵、换韵、凑韵、连韵、险韵、僻韵等用韵不恰当等问题。
在这里,诗友们比较常见的毛病是凑韵和连韵,凑韵就是为了押韵,所使用的韵字过于生僻,或者所使用的韵字和诗句要表达的意思关联性不大或者读起来感觉别扭,这就是凑韵,押韵是为了意境和音律的和谐美,是情急找不到出路从韵表里拈来的,虽然有韵,却于诗意无补,是假韵,不但不增色,反而失色。
3.韵字问题检索
四个韵字不能都是一种词类。要有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押韵尽量不要押同义的韵字。比如说香,芳,意思差不多,新韵十四故的“孤”“独”,意思也一样,也最好不要同时入韵。另外韵字不可都是阴平或者都是阳平,选韵的时候,别选窄韵(就是韵字非常少的韵部),比如:险韵僻韵,七绝还可以 ,七律就不行了。诗词的艺术 ,要求不对称就是要有变化,要跌宕起伏。
(未完待续)
原稿草于2019年冬
修订2020年2月


作者简介:
车云侠,笔名季风、冬晓、老槐树。【竹韵汉诗协会】会员,【全球华人文学社】文学总顾问、特约作家。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先后在国内及海外二十余家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上发表过作品。著有《车云侠文学作品选》、《车云侠散文选集》。文体多为散文、现代诗歌、古诗词,内容多以写景状物、讴歌自然、歌咏亲情、爱情为主。

NZ国学诗词艺术协会制作
本期编辑:贝玲娜

温馨提示
1、NZ 国学诗艺欢迎海内外文友来稿,诗歌、散文体裁不限。作品提倡原创,内容健康,杜绝抄袭,文责自负,谢绝一稿多投。投稿者请提供个人简介和联系方式。
投稿以两星期为限,超过两星期,可自行处理。 欢迎文友转发、关注平台,稿件请发至下列邮箱:
annasun799168@gmail.com
2、 本平台所刊载的内容所有权归作者,NZ国学诗词艺术只提供信息发布,不代表同意原作者的立场与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