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跟学生自习,忽然看见有学生在写历史作业。
其中写到朝鲜战争的起止时间是“1950年10月——1953年7月”这样的字样。如果说专门记忆当然会记下来,但是大家也知道,类似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信息不止这一个,那么多了的话不一定混在许多历史事件发生的信息里,未必再过些时日还能记下来,那该怎么办呢?
这里,老师推荐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谐音记忆法。
自己想了想,如何用谐音将眼前这个朝鲜战争的起止时间记下来呢?琢磨了一下,答案有了:“我吃零食,我有膻气。”抛开前面的“19”,“5”谐音为“我”,“零”即“0”,“食”即“10月”的“10”,后面的5,3,7依次对应我、膻、气。为了语句和谐,添补一个“有”。当然,还可以更为简化:我零食,我膻气。那么语文功底好的同学不用说会体会到六个字中的“零食”,“膻气”两个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不然语言就讲不通了。
其实,不光历史事件,其它科目的一些内容也是可以“邪(谐)”一下音,只要能够帮助个人很快记忆下来这就行了,不必过于拘束内容语句的过分讲究,用三个词形容谐音的特点,那就是:好玩(有趣),好用(方便),好记(有效)。只要达到这些目的就行,所以,同学们完全可以在这几点上好好尝试尝试,看看是不是对个人学习一些比较枯燥的知识内容有帮助呢?
最后再补充说的是,谐音最终还是要还原回去——记住真正的内容,如果纯粹玩谐音却回不到真正的记忆内容,那就谈不上有什么真正的作用了,大家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