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楼是西安市正中心。由此端南行,高速路穿过秦岭隧道,一百公里一个来小时,就到了我的家乡镇安县。很近是吧?但在过去,老汽车走老路,需要翻爬三座大山。途中无意外的话,八小时方可抵达。
距离不远,只因秦岭巍峨阻隔千年,分流了长江与黄河,风物民情自是南北异趣。
我书房采南台距离城南客运站,散步只需十几分钟,途中就常常听到富有音乐美的乡音。亲切的同时,又忍不住发笑。比如这句:管几黑人子噢!意思是:好害怕呀!多恐怖呀!或者用于赞叹某人本事大,办成了某件大家皆认为不可能办成的事。准确意思究竟什么,得看具体语境。我若不在此注释,想来没几个人明白“管几黑人子噢”。管几:多么,何等的意思。如说一棵树高,管几高噢!
再比如这句:咧(那)个骡日的煽筋呢!骡日的,骂人话,相当于狗日的。有时用于斥责小辈,含着恨铁不成钢的,或含些许赞赏的亲昵意。煽筋:吹牛,鼓动,将不靠谱的事说得有理有据,虚幻描绘远景比如利润丰厚等,用于诱人入伙。媒婆就擅长“煽筋”。为了表示对此行为反感,则说:煽卵蛋筋。
镇安的水,主流至旬阳县城汇入汉江(县东滑水河去向山阳,由湖北陨西汇入汉江),因此说话与安康人差别甚微。此流域住民的先辈,多是长江中下游迁徙上来的,其言“楚音”也。最代表的方言是,把吃饭叫掐饭。影视剧里看见毛主席说掐饭,立即共鸣,当场醉了。
老辈人把父亲叫:父,牙。叫母亲:姨。真正的姨妈,则叫姨娘。把外公外婆,叫家(发音尕)公家婆。犹记一首童谣:尕公尕婆,骑马过河,摔死尕公,气死尕婆。外公外婆很是心疼外孙,却不知何以有此儿歌。
姑妈生的孩子是姑老俵,姨妈生的孩子是姨老俵。
镇安方言修辞,蛮有味道,不无幽默感。此举几例,容我试解之。
1、驼锣骑鼓,疙瘩锣槌:形容某人身材不好,行动迟缓办事不利索。或指身负行李,肩扛手拎状。
2、给扎了:吃苦了,遭罪了,尽最大努力了。
3、黑了路:为谋私利不惜手段低劣、违情背理。
4、嚯卵泡:围观起哄,不明真相而信口评点,瞎吆喝,幸灾乐祸。
5、排场:形容成年女性漂亮好看。有时也用于夸赞小男孩长的帅。
6、骚货羊:公羊,种羊,多用于引申意,指爱给女人献殷勤的男子。
7、闷不出溜:寡言木讷。
8、柴狗子:没教养,讨人嫌。柴,有夹生的意思。
9、扯狗子:烧包,可能因忽然发了财或升了官,或走了意外运,于是言行举止就摆起谱来,衣着打扮突然升级,人面前端起架子,见你面假装不认识,身在家乡却莫名其妙地撇普通话,等等。
10:打亲家母:搞情人。
11:大尻子:没眼色,到别人家里久坐闲聊,耽误人家时间。也指从容,遇事不慌张,脾气好,拿的稳。或指敢于揽责,替人受过,保护同事或朋友。
12:鬼儿溜球:调皮捣蛋没个正经。
13、撇脱:潇洒,达观,自信。
……回想起来很多,难以尽述。我写小说时,即使取材家乡,使用方言却很慎重。一般不用,因为读者遍天下,不能为求“乡土气息”而导致费解误读。再说乡土气息也不宜全靠这个。万一非用不可,则需注释。一注释,势必分散阅读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意译”,即用合乎文法的,通行典范的汉语言呈现出来。
202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