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义务帮扶,大学生在行动。一直以来扶贫帮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求,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目的。日前,我县木木亲子团招募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深入托古,永乐,新福贫困户家中,送温暖,结对子,用情用力,精准帮扶,深得人心。几位家境较好的大学生及已参加工作的年轻志愿者,通过现场帮扶,对接深深感受到了贫困户子女生活的不易,写出了帮扶后的真实感想。
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心如火炭,这些年轻人的举措,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他们的带动帮扶下,贫困儿童少年走出困境,实现梦想将不在是梦,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一定会更快到来。
这一组"情暖<童>心,助力开学季"活动后的随感,文字朴华无实,但好在真挚,情真意切,是心灵的笔触,真实的感受,有洗尽铅华后的清纯。而且行动,胜于一切的妙笔生花!
作者简介:
王信斌,哈工大在校学生。
照片中男孩涵涵,是与他结帮扶对子的小朋友。
让热爱成为前行的动力
文/王信斌
我叫王信斌,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人,3月4一6日参加了木木亲子团的一个公益活动:情暖“童”心,助力开学季,这次活动让我知道了不论是多大的地域或者多小的地方,总有一些缺少陪伴,缺少鼓励,缺少财力求知的孩子。于是我毫不犹豫的与今天帮扶对象小涵涵结下了帮扶对子,想用我力所能及,助力他健康快乐成长!
看到涵涵的生活现状,让我无比愧疚从前的我。想想自己以前总是这不满足那不满足,跟他们一做比较,顿时觉得自己不是不满足,而是过度舒适,物质的丰富,亲情的无微不至,导致了自己嫌弃每种东西。因为一切来的太容易,所以从未觉得珍贵,就未用心去珍惜。
和我结对子这个孩子,在乡下一个年组只有9个人。一个年组就只有一个班,是啊,这正常,让人觉得这班级人少,老师会对学生更照顾,可是又是什么导致一个班只有这些人,我们怎么不去想想?
他跟我说他喜欢打篮球,平时的课余时间就去离家不远的地方,村上的球场去打篮球。在这样一个没有了父母呵护 ,只有一个 体弱多病的奶奶, 生活负担严重的家庭,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爱好,让我感触很大,我们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喜欢的爱好是什么了。这只是一个孩子,他才13岁,却知道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努力,去争取和奋斗。

经过与结了对子的小涵涵交谈,我最大的收获是一定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坚持到底,这世界上不缺乏热爱,自己喜欢的东西,把他努力到让自己厌恶,才会是真的喜欢。
今后就努力的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做下去吧,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在坚持,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
参加这个公益活动,感触颇深,以后有这种公益,一定要继续参与,能在第一线,给别人带去鼓励的事情,有益身心健康,填补精神的空缺。等我暑假回来还要参加这种活动,为了自己的梦想,以后就把做公益事业当做我的爱好了,这热爱,就是我前行的无穷动力!
另外,希望亲爱的王瑞涵小朋友努力学习,希望下次考试看到你大有进步哦!
我一定会去再次看望你,希望你再见到我时不要那么腼腆了,再去见你会陪着你打篮球,我会给你带上一个新篮球,加油加油加油!眨眼😉

作者简介:
卢一卓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爱心汇聚力量,真情共筑希望
文/卢一卓
2021年3月4日中午,我早早地来到集合地点,和木木亲子团其他志愿者一起整理捐助物资,打包、装车。

在团长齐慧光带领下我们来到第一户人家。入目荒凉,房间内只有几件必要的家具,其他地方满是灰尘。三个孩子的眼睛里透出了些许的期待,似乎还有些畏惧。由于第一次与留守儿童接触,他们的眼神让我有些不安。好在年龄比我大的叔叔阿姨们经验丰富,我按照他们教我的方式和这家男孩交流,气氛逐渐融洽。男孩逐渐接纳我,我帮他戴上爱心人士准备的帽子和围巾,男孩终于朝我笑了一下,这时的他和刚刚拘谨的他判若两人。分别的时刻还是来了,拍照留念后我们准备离开。这时,小男孩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深知这个拥抱的含义,也深深地理解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沉默可能是他们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几经周转后,我们来到了第二户,与第一户同样简陋的陈设和房屋,不同的是6个孩子的父母在家。孩子父亲出来迎接我们,母亲正在哺乳期。五十几岁的父亲可能由于生活的压力或抚养子女的重担,他的皮肤看起来有些粗糙,皱纹也有些明显,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这些年他为我付出的心血不比任何一个父亲少。这一户的孩子可能是父母陪在身边的原因,虽然经济条件说有些欠缺,但是看起来都很活泼,我还试着抱了抱他们,吹气球陪他们玩,看到他们更开心了我也很满足。

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孩子们眼神里有意识的抗拒,男孩大大的拥抱,爷爷、奶奶头上的银丝,枯瘦的手指,父亲脸上的皱纹,母亲无奈的笑容,孩子拿到气球止不住的开心……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闪过。

常言道“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虽然这次活动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却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懂得了人生的艰辛,也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信念。最后,引用儒家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终极理想。

作者简介:
任伟, 1989年生于肇州, 中共党员。 现在肇州县人民银行一名普通职工。 连续多年参与县委部署的对口扶贫工作。 连续三年获得人民银行系统业务类第一名。 被所在党支部评委优秀共产党员 ,并入选黑龙江省金融学会金融研究中青年人才库第四期成员 。心怀感恩, 热心公益 ,热爱生活。

惊蛰三月行为先,志愿服务暖人间
文/任 伟
阳春三月惊时节,随木木亲子团,以志愿者身份走近了乡村,走近贫困家庭的孩童们。看着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极其困难,孩子们又无力改变迷茫、暗淡的眼神,心不由的纠痛。一方面担忧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学习;另一方面又想自己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呢?
看着身边的志愿者杨玲静,她是二中的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给孩子留下联系方式,嘱咐以后如果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老师。嘱咐孩子们要乐观积极面对生活,眼前困难是暂时的,要努力拼搏改变命运。看着齐团为这次活动忙碌的身影,看着所有志愿者积极响应。她们正在身体力行的改变贫困家庭孩子的心灵,温暖鼓励孩子战胜眼前困顿,走向光明,我也不由得融入其中,将温暖的手,伸给他们,拉他们一把。^
活动只是个契机,但凝聚的是一份无私奉献的爱心。真正受益的,是祖国未来的这些花朵们。从个人角度讲,很荣幸融入这个集体,希望能为孩子们,为贫困人群做更多的事。前面路途遥远,我要不忘这份初心,勇敢的担当社会责任。让志愿者服务不仅仅只在惊蛰天,要让这三月的温暖漫延四季,让人间没有冷寒。

作者简介
孙永刚 大庆市王镇少儿体育馆教练 。志愿服务源于心,献出爱心在于行,希望能够为家乡公益事业出一份力。
携手相助,共创未来
—— 扶 贫 心 得
文/孙永刚
2021年3月4、6日两天,我随同肇州县木木亲子团参加了“情暖童心.助力开学季”志愿活动,在活动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个:一个是,一家八口,6个孩子,最小的孩子刚出生7天就没有奶粉吃不饱;另一个是小男孩田田,画画天赋很好,但是因为家庭因母病致贫,拿不出钱来去学习画画。

这次活动是我参加过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也是引发我感触最多的活动,我们有完整的家庭,不缺少任何的教育、工作机会,没有风吹雨淋。经历这次活动后,我觉得很充实,而且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不用自己的力量去贡献社会。

我会尽可能多参加这类活动,尽自己的全力去为需要的孩子们,家庭,尽一份爱心,也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大家一起携手帮助他们,拨开云雾,重现一片蓝天,帮助他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李建帝,西安省西安市城市交通学院毕业,刚刚应征入伍,现集训中。被称为雷锋侠。
用行动回报社会,帮扶贫困家庭
文/李建帝
今天,是我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参加希望工程活动。第一站是个军属家庭,墙上挂着大照片。老爷爷领着三个孩子过日子。走的时候我看见她们的眼睛里都有希望和憧憬。希望这三个孩子能够走出小天地,去外面看看这个世界的繁华。

第二个家庭有6个孩子,老大是家里的顶梁柱。
这次助学活动让我感受到时间过得又快又充实,感受到贫困家庭艰苦的生活,他们都是纯朴善良的人,我希望我能够尽我的微薄之力,为他们做点真正能帮到他们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