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辽文友共育文苑之花总第(148)期

【辽宁总社/张生海】我爱卓尔山,我爱八宝河
初审/文丹兰
复审/播音/学与问
爱上卓尔山,爱上八宝河,是天赋的宿命?还是天职的使命?我已经搞不清楚了,其实无所谓清楚与不清楚。反正那是我今生的挚爱。像挚爱我的双亲父母、挚爱我的父老乡亲、挚爱我的妻儿一样。
我爱这山、我爱这水,更爱生活这里的人们。是因为生活在这山这水的人们厚重、热情、真诚、勤劳、朴实,具有中华民族典型的淳朴民风和传统文化,一种无可言状的情愫,把我与他们相连。虽然这只是十五个少数民族的一个家园。
那是八年前,一次五千里奔波的际缘。我惦记着那里缼医少药高山缺氧的人们。作为医生,我不能义薄云天,要力所能及尽一切可能悬壶济世。
初识卓尔山是我到祁连县的第二天傍晚。彩云坠日,风清气爽。我独自走出居所,漫步在一条清水河畔,放眼望去河岸一座独特的山:山体通身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远望层叠凸掩,形若万千雕塑,姿态各异。我和这座红色山峰的身影一起倒映在河面上,相得益彰,一扫高原缺氧带给我的不适与憋闷。因为当时还不知道这座山的确切名字,索性管它叫“红山”;那条河因向西而流,就给它起名“倒流河”。这是我初到祁连山脉相识的笫一对朋友。
夜色微垂,我向朋友们袒露心扉。我不远数千里,孤身一人从辽宁鞍山到大西北祁连山区,是为给这里的人们援医治病。在这平均海拔3169米的高原上,肩负白衣天使的光荣使命。因为我深深知道“振兴大西北” 是中华民族之大策、兴国之方略。
由此我迈开双脚,开始丈量这块一点四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用医者仁心架构起了汉、藏、蒙、回、土,裕固等十五个少数民族团结友爱的桥梁。
每天看病治病的忙碌暂时让我忘记了孤独。站在倒流河岸,眼望红山,心情别样激荡,用心与山河交流,向红山碧水倾述汨汨的心声。
被誉为“河西走廊母亲河”的黑河,流经黑牛河乡,穿越黑河大峡谷。在全长八百多公里,平均海拔四千二百米以上的黑河大峡谷上,边麻、大浪、大泉、达玉四个牧区点缀其中。这里有近三千的牧民。由于牧民朋友长期生活在昼夜温差二三十度的野外高原,脊柱四肢和关节疾病时时折磨着他们。我向他们普及相关医学科普常识,如何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蔓延和发展。高兴得牧民朋友们用朴实无华的方式,每次都像接待远方的亲人一样留我和同行的先巴才郎先生作客,像对待亲人那样对待我们。
一个熟睡的夜晚,连串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产科病房一位孕妇分娩了一个男性婴儿,出生后发现婴儿与众不同,正常婴儿双膝关节是向后屈曲着活动,而这个婴儿是双膝关节向前活动。一家人心情沉如灌铅,疑虑重重,生怕孩子长成个“废物”。我来到分娩室,仔细观察眼前的情景,紧急搜索记忆中的经验,让我吃惊的是,有如神助,我一下子回想到查阅过的医疗文献,记述着“援非”同行在非洲的案例。这是“膝关节反张畸形”!我一边给在场的医生讲解病理,一边将这个婴儿畸形矫正。后经四年、六年两次随访患儿,已是正常健康成长的宝宝啦。那一家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只做了医生职业份内的工作,患者家长竟感激涕零。我的心犹如穿过卓尔山的八宝河激情荡漾。
晚风清凉,扣紧衣衫,倾听倒流河哗哗流动的声音,眼望朦胧浩荡的红山,一股久久的思乡情怀涌上心头。
临行前,我那七十岁的老妈刚刚脱离心肌梗塞的风险,九岁的孩子依偎在我的怀里,妻子送别时深情依恋的泪花,还有多年同事朋友的温言软语……
孤帆远影却情深无限。不见长江天际流,却见桃花潭水深千尺。
我知道,此时不是儿女情长窃窃私语的时候,不是思乡恋家的时刻。既然志愿选择孤身前往这缺医少药的老少边贫地区,就要舍弃这些温暖,舍弃小家,把援医工作做好,把党交给的任务完成好。
盛夏的祁连山与众不同,时而翻脸。在从默勒镇回来的路上,冷风中竟飘起雪花。大坂山口像极光一样打着蓝色的闪电,一声声惊雷响彻高原,一群野马在闪电光线里奔跑……
大美自然巧夺天工、景色如画。如此美景却击倒了我这从小就不知惜命的人。疲倦的身躯沉卧在床榻上,滾烫发热不住的颤抖,如同泄了气的皮球,耗干最后一丝力气,挪一下身子势比登天。口唇干裂,咽喉刺痛。一部非智能手机也没电了,通讯与外界完全隔绝。这是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均匀的呼吸也成为奢侈!周围太静了,胸肺的水泡音此起彼伏。
朦胧昏睡中,慈祥的母亲递来妈妈的味道,稚嫩的孩子喊着爸爸,善良贤惠的妻子冲我甜甜微笑……
还要去八宝,到峨堡,到央隆……
就这样,在第七天到来的时候,我看到了阳光。枕边地塞米松的空瓶子告诉我,它是救命功臣。干菜叶在80℃的水里变成美味佳肴。我有一种再获重生的感觉!我还活着!
拖着疲倦的身躯继续行走在大西北崎岖的山路上。那是一条赋予光荣使命的路;是一条连接大西北每一位朴实无华的人们心房的路;是一条让每一名共产党员舍身取义、甘于奉献的路;是一条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复兴之路。
回到家乡后,每当我迎着朝阳漫步,抑或仰望星空凝神,都常常会追忆起八年前的情景——那倒流河流水淙淙,那红山劲风猎猎。不,那河应该叫“八宝河”,“倒流河”只是它的乳名;那山应该叫“卓尔山”,“红山”只是它的别名。它们像久违的好朋友,在梦中向我招手欢笑。真的割舍不下那段相依、相爱、相恋、互帮互助的民族情义……
我爱卓尔山,我爱八宝河。

【作者】卓尔山,本名张生海,居辽宁鞍山。主任医师。忠于职守,热爱文学,洒脱生活。
[诵读]:学与问,退休干部。喜爱文学热爱诵读。以诵读充实美好的生活。
欢 迎 加 入 我 们
投 稿 请 扫 码


管理团队
总编:文丹兰
主编:琴 馨
编辑:成于乐
音频总监:沧 海
该帖无需高额打赏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