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小说】我的童年
胡必辉/文
第二十八回
賽龙舟才知兄弟情
遭水灾方显感情真
(上)
我上回说过,患难方能见真心。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联想到我小时候在禾埠曾家的一些往事。
在曾家那年我才五岁,是跟隨我母亲在曾家教书时来到曾家的。
那时的曾家是个大地方,它是由上陂村、下陂村、拉陂村、小屋村四个小村子组成的。
那年端午节,小学放了一天假,母亲趁着假期带我去禾埠河堤上观看当地的龙舟比赛。
当地的龙舟比赛就设在老禾埠桥上游、曾家靠南三颗大樟树下的禾水边,岸边用杉皮和木板搭了一路板房和一座指挥的高台。
清晨,河边人山人海,早有许多观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占位置看热闹。在这同时,那些小商小贩拖着大板车,上面装着摆摊用的一应家什匆匆到来,陆续占据了河边这一路板房做生意,有炸油条油饼的,有卖炒粉汤面的,有卖花生瓜子梨膏糖的,有卖勺里油古俚的,有卖切糕米果的,还有卖汽球、面人糖和糖葫芦的。。。
整个河边,犹如一个集市贸易市场,好不热闹!
靠河边搭的高台上,端坐着几位老者,他们是曾家村的族长、房长和其它有些身份的长辈,也是这次龙舟赛的裁判员。
在高台的前面,有一条披红挂彩的大黄牛,牠栓在一根木旗杆上,那旗杆顶上高高挂起了一面三角红旗,上书:曾家村。
高台的最前面是河边,那里一字排开四条龙船,那龙船上的龙头和龙尾高高翹起,每条船的船头有一面红色的大鼓,船腰两边是两排船桨。一伙穿红、兰、绿、白龙舟衣服的年轻人,穿红的一队为首的队长叫曾健俚,三十多岁,他是曾家下陂村的村民小组长,穿兰衣的一队队长叫曾毛崽,也是三十多岁,是曾家上陂村的村民小组长;穿绿衣一队的队长叫曾伏苟,四十多岁,是曾家拉陂村的村民小组长;穿白衣一队的队长叫曾憨古,也是三十多岁,是曾家小屋村的村民小组长。
这四队人马这时正在河边一边各自捡查船只有否牢固一边叽叽喳喳地聊着天。
上午十点,只见高台上一位老者开始宣读比赛规则,读毕,便大声宣布:"开始啦,各队上船!"待大家上船准备就绪,那老者吹响了口哨,并将手中的小红旗一挥,于是,船上大鼓一响,一众人大叫一声"嘿!",那四只船便象离弦的箭一齐冲了出去,隨着鼓点”嘿作,嘿作。。。”一直朝下游方向的禾埠桥冲去。
【长篇纪实小说】我的童年
胡必辉/文
第二十八回
賽龙舟才知兄弟情
遭水灾方显感情真
(中)
隨着四只龙舟上的鼓点和号子声,河两岸的人们便高声欢呼起来,许多人齐心在叫“加油,加油,加油。。。"喊声震耳欲聋。在这一刻,岸上没有人在沉默了,连板房里做生意的人们也都跑出屋子来看,有几个店老板还边叫边挥舞手中炒菜炒粉的勺子,那种兴奋劲不亚于小孩子玩游戏的表情。
上午十点二十分左右,四条船划到了禾埠桥桥下,它们围着桥墩打了个弯便往回划了,人们远远看去,那穿绿衣的船已经遥遥领先,紧跟其后的是兰衣队,再后面是红衣队,白衣队被丢得很远很远。
说时迟,那时快,说话间绿衣队快冲到终点来了,那兰衣队也只差绿衣队半只船的距离,而紧跟其后只差兰队一只船距离的便是红队,那白队则整整与红队相差三只船的距离。
正当绿队快冲到终点插小红旗的地方时,突然它的左侧有一个划桨手手中的桨碰到了紧靠他左侧兰队的龙头船帮,那兰队一向前冲便使他一个踉跄,上身一歪倒在他右边的划桨手身上,那划桨手不曾提防,身子一歪便”扑咚"跌出船舷,落入水中,那整条船也跟着一歪,倒泼进许多水进到船里,于是整条船突然打横停了下来,而兰队也因为绿队的船突然打横船头碰到绿队船腰而停止不得前行,这当儿,红队已经冲过这两条船到了终点,于是两岸观众一阵雷鳴般地欢呼起来一一红队胜了。
却说绿队那人被撞入水中,便隨流而下,那人水性不好,便在水中忽沉忽浮,高叫救命,后面的白队闻声便有三个人跳入水中,朝着落水者游去,他们接住落水者,左右各一人架住他的双臂,一人在后面托住他的腚,朝着白队船只游去,由船上的人把落水者拖上船。
这一幕看得两岸的人胆战心惊,大家都交口称赞白队的人够朋友,讲义气。
四个队的人弃船上得岸来,早有高台上的三位长者裁判走下台迎了上去,他们要把奖品一一那条大黄牛奖给红队,然而,红队长曾健俚坚决不受,他说,这个奖赏要归绿队所有,如果不是兰队那位划桨手撞到兰队的人致那人下水船只进水打横那么绿队早冲在最前面,而绿队队长曾伏苟坚决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健俚他们这条船事实已经先到,那奖品应该归他们。两个人为这件事推来推去,争得面红耳赤。这当儿,那位落水者说话了,他说,要不是白队的人救起他来他早就被水淹死了,还有命在这里看大家受奖。这么一说,绿队红队的人便齐声说那条大黄牛应该让白队的人牵走。这一下白队队长曾憨古不干了,他说,我们是落后分子,落后了还有奖品?人家听了会笑掉大牙。四个队的人就这么推来推去,谁也不肯领奖品。
这下裁判们为难了,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总沒办法去说服他们,最后,他们决定,把牛卖掉,由族里再出钱,买肉买鱼买鸡,在曾家祠堂大办一次酒席,请四个队的人大吃一顿表示犒劳。
【长篇纪实小说连载】我的童年
胡必辉/文
第二十八回
赛龙舟才知兄弟情
遭水灾方显感情真
(下)
从赛龙舟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那个时候的人心地善良,有爱心,讲义气,不会因为一点名誉、一些利益而损伤别人。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便显得格外亲切、温馨,正因为如此,互相之间也就不会猜疑、提防,干一些损人利已的缺德事。
那个时候,禾河两岸还沒有修堤坝,每年涨大水,禾水便越过两岸,冲入内地,泛滥成灾。我小时侯在曾家期间就碰过一次。
那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然而突然连降几天大雨,赣江上游和禾河上游各小沟小江支流的泥水便如猛虎下山,急剧涌入江河中,使赣江和禾河一夜之间缺堤,大水涌入内地,淹没了许多庄稼和房屋。
这场大水,曾家村也沒逃过厄运。尤其是曾家下陂村地势低洼,全村靠河也的农田全部淹没,整个村落也全部浸水,水深两米多,全村人只好躲在自家楼上过日子,守着水退下去再下楼收拾残局。
下陂村全村受困,上陂、拉陂和小屋村也受了灾,但这三个村地势较高,除了部分农田淹没外,村子里还沒有浸到水。在这种情况下,拉陂村小组长曾伏苟同上陂村和小屋村两位组长商量,要想办法帮下陂村一把,使其度过难关。他们用船和杉木扎成的木筏子划到下陂村,把村里的人接出来,分散运送到他们三个村子里,在各村的祠堂里安顿下来,并派人送来粮油和蔬菜、鱼肉,就在祠堂统一吃住,避风避雨。
一个星期后,水退了,这三个村的人又把下陂村的人送回村,各村还抽出一批壮劳力帮他们清扫道路和运送垃圾。并捐助一批种谷和化肥,帮他们重建家园。
那一年,下陂村在其它三个村的大力帮助下,顺利地渡过了难关,沒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作者简 介:
胡必辉,笔名(昵称)月光曲,国家干部,男,汉族,高中文化,江西省吉安市人,吉安市作协、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作家前线》签约作家,擅长写作、书法、绘画、作曲、文秘、中草医、逻辑推理、乐器演奏等。自2013年开始写作,曾先后著书《痕》、《城南夜话》、《南苑风》、《人性杂谈》、《被扭曲的灵魂》、《山溪水》、《美丽的故乡一吉安》、《往事》、《百味草堂》等文集,并写有杂文一万余篇,作曲一百余首,绘画一百余幅。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