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里,开学季。
春天有隆重的仪式,开学有美好的寓意。
假日里,抛开数理化和ABC,带上一群孩子,举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仪式迎接春天。开启“学得踏实,玩得痛快”的教学模式迎接开学。
用开阔的视野,用开心的姿态,在知识的旷野不断开采,开出绚烂的花朵,是开学的意义所在。
为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记住乡愁;体验民间艺术的高超,感受动手制作的劳动乐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召集城关中学“九歌文学社”学生在湘阴县文化馆举行了一次“穿越千年窑火去看你”的文化探寻之旅,特别感谢湘阴县文化馆的友情支持!


文化艺术,是一座城市是否具有文化底蕴的关键,而历史,则是城市文化的厚度。岳州窑是湘阴一颗沉寂多年的“湘江明珠”。


天上的蒙蒙细雨,也阻挡不了我们探寻文化之旅的脚步!

“岳州窑”之名来源于唐人陆羽所著之《茶经》,陆羽在书中对岳州窑推崇备至,将其列为唐代最有影响力的六大青瓷窑场之一。唐人对陶瓷窑业都是以窑场所在地所属州郡来纪地命名,湘阴在唐朝时隶属岳州,故被称之为“岳州窑”。看到这些陶瓷,孩子们在陶瓷的世界里沉醉。


民间传说“湘阴有个万窑窝,未有湘阴先有窑”。湘阴比较成规模的窑址有25处,有唐宋时期的铁角嘴窑、东汉时期的青竹寺窑、晋唐时期的文星镇窑、隋唐时期的芦林潭窑、宋元时期的百梅窑和宋明时期的乌龙嘴窑等。特别是青竹寺窑址和城关镇窑址,遗存面积占据了县城湘江东岸约5公里的河沿和山岗,延续时间也多达1500多年。


2016年岳州窑烧制技艺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湘阴县文化馆陈灿宇便是岳州窑烧制技艺的发起人、传承人。他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展览,并在2018年被评为湘阴县十大青年工匠。
不知是谁指着墙上的一张照片说:“嗨,那张照片真像李嘉峻呀!”来自三峰窑的李嘉峻闻声而来:“呵,这不正是我小时候的照片嘛!”“还有这么巧的事呀,来来来,我们合个影!”


三峰窑起源于隋代,是马王墈窑的中窑段,被誉为“岳州窑的活标本”。三峰窑一直被湘阴人喊作“窑上”,是一个自从一体的窑技师聚集地,祖祖辈辈从事做窑技艺。相传三峰窑为太极云手地形,“东水西流,西水东流”,颇为神秘。窑上的李同学,你是否了解这段历史,懂得责任与担当呢?


陈灿宇按步骤一步一步耐心地教孩子们,并示范制作步骤,孩子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地聆听。

从陶到瓷,是一个发展过程。上古时期,我们祖先的烧制技术简陋,烧制的温度也达不到瓷的高度,对泥土的选择也不精良,所以,烧制的器皿就是陶器。夏商时期,原始青瓷开始出现,但直至东汉晚期,我国才出现釉色光亮、质地纯净的成熟青瓷器。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其实就已经会制造陶器。在湘阴青山岛的新石器遗址中,曾挖掘出大量上古时期大溪文化类型的陶器。在遥远的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已在洞庭湖畔及近岸的岛屿上开始了建土房、做陶器的渔猎生活,虽然当时的生活形态极其原始简陋,但取水和泥、用火烧制成型的简易制陶术已经开始。


一个岳州窑产品,要通过取土、碾土、和泥、拉坯、晒坯、修坯、印花、贴花、上釉、装窑、烧制等十几道工序,在窑火中不断火烧制三到四天,才能烧制成功。


“谁有兴趣上来制作吗?”“我来!”第一个自告奋勇上台的是刘锦婷同学,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她做了两个作品,真是了不起的勇气和收获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们都按耐不住,纷纷加入到制作的队伍中,用细心和耐心精心地完成人生中第一个作品!


我们两个来PK一下,如何?


我该向谁学习呢?你们各有各的长处,我要取长补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一件“伟大的作品”吧!





何谓工匠精神?我在制作陶瓷中似乎有所领悟……

终于明白了:慢工出细活!这句话可不是空谈。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俩好好合计下,尽量将陶瓷做得高大威猛一点!

你们盖高楼,我搓细绳。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我先当一会观众,等下露一手,惊艳你们!


有的和泥巴,有的捏泥巴,有的做泥巴,看着一块块稀松平常的泥巴在孩子灵巧的手中变成各种各样的物品,欢声笑语在空中久久回荡!



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细节决定成败。

翩翩少年玩泥巴


来来来,请你将具体步骤再告诉我一遍,我要好好做笔记,好写作文呢!


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快快快,不要像个老太太!我们急不可待要上场了!



有了碗,只差筷子和勺了,今天的晚饭有着落啦!


卫生诚可贵,陶瓷价更高。
愿为陶瓷故,衣裤皆可抛!


来瞧瞧我们的作品吧,嘿嘿,自己动手制作的东西,果然不一般!

我要做一个笑脸,天天将它“戴”在脸上,天天拥有好心情!

我要捏一条小鱼,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地在水中遨游。

独一无二的杯子做好了,可要怎么将它“端”下来呀?我要好好地去请教老师。




虽然脏脏的,模样也有点怪怪的,但在我眼里,却是美美的!要知道,爱迪生制作的第一条板凳,说不定还没这么美呢!

我要在“花瓶”里插上鲜花,摆在我的窗台,让我的学习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哇,这是同学做的吗?简直不敢相信!



看吧,急于求成,就会失败。但我不气馁,虚心向老师请教,再做一个!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简直不敢相信,这些作品诞生于我的手下!溅了一身泥,也不足惜!


时间在快乐的学习中偷偷溜走,告别之际,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唐校长的话:“我想,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让孩子们有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作者: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