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她的刀
文/他他
说起鸣沙山和月牙泉,应该很多人知道,那是甘肃的知名景区。但说到丝绸重镇,陇塬明珠的陇西,知道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甘肃最初简称陇,就是以陇西而得名。看玄幻小说里的文词提起陇西,就是李阀之地。唐朝李氏世居之所。西夏李元昊的祖籍之地。前新家坡总理李光耀寻根的地方。陇西,虎踞龙盘,文武之风盛行。到了民国,仍然不减。

说到这里,就说到我的太爷爷。也就是外公的父亲。据母亲说,他的爷爷应该是第五代单传。由于家里尚武,粗通文墨。世代也算生意人。不敢说方圆百里,但就整个永吉社,米家门,赵家门,何家门,方圆几十里,也是绝无仅有的大财东。我八九岁的时候去甘肃,还看得见太爷爷建的四合院的砖木结构的土楼房。上面有瞭望塔。还有地下密道。母亲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

这样的家庭并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母亲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太爷爷那时经常出入陇西和定西,兰州之间做生意。生意有起色,消息也灵通。儿女就难免疏于管教。太奶奶只是一个三纲五常下的保守女人。因而爷爷从小娇生惯养。拉下好多坏毛病。纨绔子弟的毛病不少。尤其对酒和赌博表现出无比的热爱。解放甘肃的前几年,太爷爷为了帮助解放军打败马步芳的马家军。出钱出力,任劳任怨,为定西地区的解放做出了贡献。定西解放后,太爷爷的事迹被写入《定西地区志》里。就是这样的家庭。并没有阻止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母亲一出生,就注定是一场悲剧。对于外婆,这个从小在地主家长大的童养媳,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母亲是一天学不让上的。那时候外公早已经成家立业。过着太爷爷留着的那份已经为数不多的家业。舅舅比我的母亲大二岁。从小就是好吃好穿的给他。那时家里条件差的上个小学就不错了。舅舅一直上到高中,大学考上了,因为成份不好,最后上了师专。

相比而言,母亲就可怜多了去。从小就让外婆带着在大队劳动。闲了上黄毛山捡柴火。吃的都是舅舅吃饱后剩下的。那时的太爷爷还活着,但身体也不是很好 ,对孙女的亏欠就是偷偷的给孙女一点好吃的。母亲大概是五岁去山上捡柴火的时候,被一只狼叼走了。那时的爷爷说被狼叼走的孩子没有活着回来的。太爷爷拖着年迈的身子,带着几个年轻人端着猎枪去山上救母亲。也许是天意。在甘肃那里的人都说狼是神,一般不伤狼性命的。太爷爷看着叼走母亲的狼朝空中放了几枪。也许是狼真是神或者狼也被太爷爷感动了。放下嘴巴里叼着的母亲。奶奶看着肠子外露的母亲哭的不知所措。爷爷不为所动。奶奶在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情况下自己把肠子塞进肚子,照着民间的法子用针缝了母亲的肚皮。母亲奇迹般的活了。这不是故事 这是真事。小时候,母亲经常给我们讲这事。母亲的肚皮上至今还有很长的伤疤。

如果说童年的不幸是一场不知冷暖的秋风;那么情窦初开的少女时代的不幸则就更像一场冬霜 让人心寒。太爷爷那时已经去世多年。家里就外公外婆舅舅母亲四人。那时的外公在少了约束的情况下,更是肆无忌惮的经营着他热衷的赌博事业。家里的钱用完了。开始把太爷爷留下的袁大头一枚一枚的去用。直到家底空了 又开始四处举债。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做了一件让母亲一辈子不能原谅的事。他因为输钱无发偿还,把母亲作为赌注输给一个男人。

外婆得到消息。告诉母亲。母亲是一个有个性而自由奔放的人。就像母亲从不服输的性格一样。母亲绝不这样认命。她拿着一把太爷爷留下的那把刀 在一个夜晚偷偷的跑了。母亲爬上了煤车,漫无目的在祖国的北大地上行走。她去哪里,她也不知道。只有月光落下来的时候,母亲望着满天的星星,忍不住泪水长流。

也不知过了多久。母亲在关中平原的一个车站下车了。下车后的饥渴没有打垮她。一个如花的女孩子只有厚着脸皮去讨吃的,那时的人心真好,虽然穷但都善良。讨完吃的又继续往北走。她就像一只孤独的雁子一样,天空虽大,却没有属于她的方寸间。母亲背着布口袋,手里紧攥着近十寸的刀。就这样,一个逃婚的女子在夜晚终于体力不支的,晕倒在关中乾县南塬的一个村子里。距父亲回忆说。奶奶晚上上茅房时看见了母亲。听着不同于本地的方言一头雾水,只有像个哑巴一样交流。

也许是缘分的,母亲在这个一贫如洗的家里勤快的很,洗衣做饭。让我的奶奶喜上眉梢。奶奶那时四个孩子,都是男孩。二个伯父都成家了,一个在兵工厂上班。一个在宝鸡虢镇铁路上修火车。父亲为三,因为家穷,本地姑娘没人愿意。父亲年轻时的照片我看过,黑白照,父亲英俊潇洒,唯一的短处就是个子矮。也许是遗传,我也很矮。母亲就顺理成章的嫁给这个男人。

关中人排外很强。因为母亲是外地人。母亲去生产队比别人干的活多,分的公分却少。每次最重的活都是母亲的。因为是外地人,我和我一年出生的孩子年底队上分棉花,别的孩子分八斤,我只能分四五斤。我的父亲 这个木讷的男人总是一言不发。母亲是甘肃的,甘肃主产洋芋。我们子妹上学时同学总歧视性的骂我们洋芋蛋。为此,我和他们打了不少架。由于母亲是外省人。我们这里正月初七八,一周岁至十二周岁,整整十二年的灯笼是舅家送的,我们没有人送。每年端午舅家送曲暖馍没人送。我们会悄悄的流泪。母亲就会告诉我们坚强,尤其是男孩子。直到知道母亲有把刀后,并且准确的找到那把刀后。我就开始在夜里开始练习刀法。我在心里说,我要用刀杀死那些侮辱我的小孩。然而母亲教育我们要和同学团结,自己吃点亏没事。但母亲告诉我们,我们不欺负别人。别人欺负我们,我们必须反抗 哪怕失败。我终于还是没练好功夫,在打架中总是吃亏。但我会告诉自己,我还有武器。我不屑用武器。那时我真会安慰自己。

母亲虽然没读过书。但母亲从小教我们有善心,帮助别人,知恩图报,说话算话,见人要打招呼,还要做个诚实的人,不拿别人的东西。母亲无意中,让我们懂得仁义礼智信的信条。从小到大,村上人一提起我们家。都会叫着母亲的名字说,小兰家的孩子懂礼貌,乖,总是说母亲会教育娃。

虽然在学业上我们不成功 但这做人做事上我们是无可挑剔的。

去年在楼上打扫房间的时候。无意间又看到母亲的那把刀。刀鞘上的漆虽然剥落了,但依然很精致。

这把刀里,有一个女人的故事。她的故事比这把刀刀把还长,不 !也许是凄凉。而我,只是简单的画了一副素描。如果要全景展现,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我想,我有这份执着和信念,来用文字诠释母亲走过七十年的风风雨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