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乡过年(随笔五}
文/宋任升 诵/禾子
题记: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响应政府号召,“就地过年”成为2021年过年的一种时尚。我作为打工族中的一员,心中虽然有些许纠结,但也理应遵从。就让我以笔带声,把当地过年的一些见闻和亲身感受,以随笔的形式分给大家一一

今天是除夕,中午在朋友崂山人 家里提前过了年,晚上又被我的连襟相邀一起过年。都是亲戚,在外打工不易,互相帮衬理所当然,其实今天的年夜饭应该是安排在我家,可是我的夫人还在上班,很晚才能回家,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连襟的大儿子生病不能出门,所以这顿饭就非他莫属了。
都是自己人,也没有什么客气的,一起过年就图个高兴、红火、热闹。趁天还早,我们打算先和小外甥做一个拜年的视频。当然由我负责文字部分,先起了个草,把句子组织好了,全家人通过了,再开始指点小外甥来诵读。让他先熟记,再从服装到容貌到断句发声,争取以一个最好的状态和形象,做成抖音的形式,然后分享在朋友圈里。
经过一番准备,小外甥的演出开场了,就算演出吧,他爸爸负责录制,我拿着文字作提示,他展示声音,他妈妈当观众,并监督指点着。还行,有那么点意思:孩子拱手施礼,右手半握在下,左手伸直在上,抱在胸前,在我的一声“开始”后,便开演了:“庚子已逝,牛年到来,在这万家欢庆的日子里,让我们为你送上新年的祝福:祝福爷爷奶奶身体安康,幸福吉祥;祝福叔叔婶婶工作顺利,牛气冲天;祝福所有的亲朋好友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祝福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繁荣富强”。连续录了几遍,都挺好的,小伙子不但上镜,并且口才也不错!
接下来我们几个人便一起动手,包水饺的包水饺,炒菜的炒菜,真是一个过年的节奏。这时门外的街道上不时传来零散的鞭炮声,时高时低,看来是一些人家已经把春联贴好,准备开饭了,我们也加快了动作,现在已是晚上五点半多了。

就等我的夫人六点多下班回家,这个时候菜已经炒好,就等水饺下锅了,连襟拿出了为过年专门准备的青岛啤酒,我俩先喝上了。过年嘛,沒酒哪行,少喝点,嘿嘿,多了也没哪个量啊,内妹还说我倒挺有自知之明的。我们边吃边喝,边聊天边说着过年的吉祥话和祝福语,有说有笑,门外的鞭炮声不时传来,年味越来越足了。
说句实在话,这两年虽然国家开始禁放烟花爆竹,但这大过年的,市区可以在指定地点少放一些,或者禁放,但在农村、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倒有点天高皇帝远的意思了。虽然119消防车的喇叭声和110巡逻车的呼叫声不断,可是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哧溜哧溜”的礼花声,还是不时地响起来。也把这新年晴朗的夜空,点缀的更加绚烂美丽,还伴随着孩子们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一阵阵传来。过年嘛,这才叫过年,过年真好!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宋任升,网名闲情醉笔,60后,山东滨州人,暂居青岛;一个热衷文学又不失农民身份的城市打工者!
主播简介:季 中:网名禾子,资深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导演、主持人、评委。中国合唱协会理事;中国石油音乐舞蹈家协会理事;吉林省朗诵艺术学会理事;吉林省曲艺家协会理事;松原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艺术顾问;松原市朗诵协会副会长、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酷爱朗诵艺术,曾经在第四届“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吉林省赛区总决赛中获成人组二等奖;吉林省第二届诗文朗诵大赛和“金葵花杯”朗诵比赛中获一等奖;中国朗诵联盟首届“颂读”大赛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