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王杰 第五十五集
最后一夜
1965年7月13日黄昏,工兵营当天的泅渡训练结束后,几百个战士拖着疲惫的身体从河畔回到军营,夕阳静静地泻在大运河上,璀璨耀眼的余晖无可奈何地在水波荡漾中缓缓逝去,远方的田野里庄稼葱翠茂密,眼前的张楼村的房顶上家家户户正飘着缕缕炊烟,昼夜交汇的瞬间就这样悄悄地逼近了这座兵营。
工兵营营房就设在大运河边上的张楼中学,军营的喧嚣之声犹如一部交响乐,似乎诸乐争鸣,院子里刚刚泅渡结束的士兵们都忙着冲澡换衣,热热闹闹,军营上下呈现出一片团结活泼的热烈气氛。这时部队用餐的军号吹响,悠悠扬扬地传向远方,晚霞之中几只归鸟正从军营上空飞过,发出一阵阵嘶嘶哑哑的悲鸣之声。
对于军营的几百名士兵而言,这是一个极其平常的夜晚,然而对于工兵营一连五班副班长张钦星而言,这个夜晚却令他终生难忘!饭后,在张楼中学东侧的一间小办公室里,王杰正和他的班副张钦星对面而坐,王杰满脸严肃,张钦星似乎显得有点尴尬,只听见他们头顶的汽灯发出一阵又一阵嘶嘶的叫声 ,外面的军营已经安静下来……
原来,坦克二师每半年就要对各连队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例行摸底及优劣评选。评选前,营部要求各连队首先进行自评自查自纠。白天,一连利用泅渡训练的休整时间召开半年初评大会,连首长要求大家发扬民主精神,畅所欲言给连队各级领导提出宝贵意见,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让全连形成战斗合力,继续争做先进连队。五班副班长张钦星是个性格直爽的人,在会上,他一口气给连队党支部提了二十几条意见和建议,有几条建议直指要害,火药味十足,这让整个初评会议一下子凝重起来!王杰见状,没有当场表态,张钦星是自己的副班长,这种场面让王杰非常难堪!张钦星的意见虽然并不代表全班,但是意见的片面、极端依然令他不安,王杰决定晚上必须给他当面指出!
小屋里非常安静,空气似乎有些凝重。王杰看了一眼自己的副班长张钦星,首先打破沉默。“钦星同志,上午你对连支部大胆地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这些我都听到了,但这些建议你我事先没有沟通,导致我在会议上很难表态。”王杰将一杯水递给了张钦星,态度缓和了一下又接着说:“钦星同志,你先喝口水,今天晚上咱俩好好交流一下。当时会上我没有表态,就是想咱俩交换一下意见,明天再提出我的初评看法。副班长,你给连支部提出二十几条意见,概括起来就是:连支部一无是处!但是,钦星同志,毛主席历来教导我们,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连队的成绩与荣誉,又要看到隐藏在这些成绩与荣誉背后的不足及缺点。我入伍四年了,算是个老兵了,我亲眼见到我们连队在刘连长和孙指导员的带领下,政治思想与业务工作都进步很大!我连年年评为营里的先进连队。孙乐义指导员虽然任命时间短,但适应能力强,政治觉悟高,经常与新战士单独谈话交心,以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认识水平。我坚定地认为,我们一连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整个工兵营中发挥的最好!最棒!当然,工兵营有工兵营的缺点与不足,我们一连也有一连的缺点与不足,但这些细枝末节问题并未影响连支部积极向上的主流。比如我们这次实战拉练,不管是武装十公里行军拉练还是大运河武装泅渡训练,刘连长与孙指导员以身作则,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战士们的最前列!刘连长虽然脾气较大,我们很多人都挨过训,但正是严格管理,才让整个连队训练有素!我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刘连长、高连长都是在朝鲜战争中经历过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立过赫赫战功的英雄人物,而今天,他们不计名利,不计待遇,仍然和我们摸爬滚打在一起,其中不少还是新兵蛋子!你见他们居功自傲了吗?你见过他们摆过老资格吗?你见过他们炫耀过自己的昔日战功吗?当然,张钦星同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们肯定也有错误缺点,你提出的某些缺点他们确实存在,但是,他们那些缺点和他们的成绩相比,不就是芝麻和西瓜之比吗?四年部队生涯我也观察过,入党提干中有时确实会有偏差,领导会看走眼了!选拔干部,就像选树苗一样,开始看中的好苗子,不一定就能长成参天大树!你看见不打眼的苗子,说不定还真能成了气候!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私下里给领导提出来,但不要在大会上全盘否定连队半年的成绩和荣耀!毛主席的两分法什么时候都适用!”张钦星听着,开始还是有些不服气,以为王杰还与连领导穿着一条裤子,但听着听着他逐渐地低下了头,意识到自己的政治觉悟、大局观念与认识水平远远在王班长之下,自己看问题过于极端了,这时张钦星内心突然感觉有些惭愧,作为五班副班长与王杰搭档以来,两人团结协作,互励共勉,共同把五班打造成全连的先进班,这个班还代表工兵营参加了军营的汇报表演,这些荣誉与王班长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息息相关,我以后需要好好向班长学习了。想到这里,他忽然站起来紧紧握住了王杰的手:“班长,您让我明白了很多!听你一席话,让我开了窍!你不仅觉悟高,思想好,而且看问题全面,认识水平与部队经验也比我丰富的多!现在想来,我上午在连队的发言确实有些情绪冲动,比较极端!我向班长保证,以后公开发表意见前,一定要先与您商量沟通,咱班里形成一致意见。这样我们班长与副班长步调一致,才更能体现出五班全班的战斗力、凝聚力与向心力!请班长放心,明天开初评会,我要当众检讨我的错误!认真进行自我批评!” 听完副班长的表态,王杰会心地笑了,王杰也站了起来,两个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军营熄灯多时了,副班长和战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王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通过与张钦星交心,认识到副班长是个心直口快,没有弯弯肠肠,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同志!这让王杰十分欣慰,对于他看问题的片面性,缺乏全局观念,说话不想后果等毛病,将来通过经常交流来促进其改正。王杰又想到班里新来的七八个新兵,每次开会他们都象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王杰一直没琢磨出病根在哪里!难到是我太严肃吗?是我工作方法不到位吗?这一切,等民兵训练结束后,我要与新兵逐一交心,找出他们的思想疙瘩在哪里?王杰又想到四月份全连的业务比赛,五班拿到了技术尖子班称号,如何才能带领全班保持住这项荣誉?如何将五班带成一个“团结、紧张 、严肃、 活泼 ”的战斗集体?如何借助这次连队初评让全班团结友爱更上一层楼?他披上衣服,侧身打开日记本,借助手电筒的微光,王杰写下了他平生的最后一篇日记:“加油:四好五好花正浓,一年又比一年红,新的一年更跃进,跃马横戈向前冲。半年初评加油站,检查评比把油添,分秒必争学毛著,如同握紧方向盘,眼前道路更宽广,步伐更快永向前。”
不知不觉又到了凌晨两点,这时轮到王杰值班站岗了,他立即起床握枪上岗。凌晨三点,应由新战士东庆明值岗,但最近十几天来,新战士们参加泅渡训练,个个都非常疲劳,王杰不忍心让他们上岗,这时东庆明睡得正香,王杰看了看表,三点零三分,王杰没有叫醒他,自己又替东庆明加了一班岗。凌晨四点,应由陈建桐接岗,他本想继续加岗,但想到自己一会就要去张楼培训民兵,于是他叫醒了陈建桐,让他值岗。王杰像往常一样环顾了一下全班的战友们,他为副班长拉齐了被子,又为东庆明合上蚊帐裂开的小缝,接着王杰从院外井里提回一桶水,轻手轻脚地给战士们倒满了洗脸水,最后走到桌前,他轻轻吹灭了不断跳跃的小油灯……
王杰整装之后,正准备出发,这时副班长张钦星醒来,他起床走了过来,对着王杰说:“班长,你这就走吗?”张钦星问,“嗯,我得走了。张副班长,昨晚咱俩倾心交谈非常愉快,等我回来,咱俩再讨论下班风建设问题。”他看了一眼副班长,温情地说:“我培训这十几天,班里的工作你操心受累了!今天是最后一堂课,等完事之后,我回来就能分担你一些工作,相信咱俩同心协力一定能将五班带成技术尖子班!”他又扫了一眼正在酣睡的战友们,然后背上水壶便转身离去……
王杰走了,他走得匆匆忙忙又从容自然;王杰走了,他走得无怨无悔又无限依恋。王杰踏着曦光向远方走去,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王杰班的宿舍里永远保留着老班长离开时床铺的原模原样!豆腐块样的军被上放着他的军帽与领章,王杰用过的茶缸杯静静地摆放在床边的木桌上。王杰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这座军营里!这个对战友们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的老班长,将永远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王杰班的战友们,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指引下,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人民英雄王杰 第五十六集
丰碑长青
1965年7月14日拂晓,王杰步行来到了邳县张楼公社民兵训练基地。这是王杰在地雷班讲授的最后一堂课了,所以他今天来的稍早了一些,民兵们还没有起床。王杰就站在门外屋檐下,从黄色背包中摸出一本《为人民服务》,借着微弱的曦光,王杰轻声地读诵着 : “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王杰正读着书,只见东方的朝霞欲红还羞,密林中的小鸟儿早已清歌诉曲,婉转悠扬。近两周来民兵训练工作紧张有序,目前已经按部就班地走向了尾声,这是张楼地雷班的最后一堂课了,也是实践操作的最后一堂课,他要带领民兵同志们进行“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的实爆训练,这堂课程一结束,这次营首长交给的民兵集训任务就圆满画上句号了!一想到这次光荣任务即将落下帷幕,王杰心中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革命力量和昂扬斗志。
东方的红霞轻轻跃出地平线,张楼村的雄鸡一次次报晓,似乎此起彼伏,王杰抬头望了望天,晴空碧蓝,万里无云。 “立正,向右看齐,稍息!”这时,民兵班班长李彦青快速跑来向王杰报告民兵集合完毕。王杰走到训练场,民兵们列队整齐,正等待王教员训话,因为是最后一堂课,王教员要带领大家进行地雷实爆训练,只见今天的民兵小伙子们个个精神抖擞,为学到不少真本事而自豪!王杰扫了一眼整齐的队伍:“民兵同志们,今天是我们最后一堂课,也是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的实爆训练课。大家知道,一切军事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发挥它的巨大威力!今天这堂课是全部课程中最难最复杂的“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训练课。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由炸药包(地雷)、雷管、拉火管、绊线四部分组成。大家要特别注意,这种地雷没有导火索,绊线直接连着拉火管,当敌人步兵前进时一旦触碰到绊线,绊线就立即牵动拉火管,然后拉火管作用雷管,雷管引爆地雷瞬间发生爆炸,这样敌人根本没有时间采取防护措施,以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民兵同志们,这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大家不仅要注意观察,而且每一环节必须死死记住,不能出现丝毫差错!一边说着,王杰一边示范性包扎着代替了地雷的爆药包。这时罗汉瑞走过来说:“王教员,咱们要是引爆一颗真地雷该多好啊!”王杰说:“防步兵绊发应用地雷同我们自己包扎的这个炸药包原理一样,其杀伤力也一样,我们用炸药包来代替地雷,这是响应军委倡导的勤俭练兵号召!”吴步良凑过来说:“反正我认为炸药包没有真地雷好!” 范志华对吴步良大声说:“ 你又忘记王教员说过的以演为战、勤俭练兵了!”吴步良吐了吐舌头没再吱声。王杰又扫了一眼大家说:“同志们,防步兵绊发应用地雷还得由兵工厂来制造,需要用铁皮来包裹炸药,成本较高,而炸药包呢我们用帆布或硬纸就可以包扎,简单易做,我们自己就能做!需要多少我们就做多少,只怕敌人不够炸的!”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王杰将民兵班带到训练场外一条硬路上,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操作开始。他站在队前,手里拿着拉火管、雷管和绊线,不厌其烦地详细讲解着,“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的最终目的是,这种地雷在瞬间爆炸,大大缩短敌人逃避的时间,所以这种地雷不能加装导火索。大家注意,这是绊线,这是拉火管,绊线直接连在拉火管上,敌人一旦触碰到绊线,绊线就立即牵引拉火管引爆雷管,这样雷管和地雷几乎同时爆炸。” 王杰边讲解边模拟操作,注意事项交代得清清楚楚。
对于这种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的实爆训练,作为工兵营尖子班的班长王杰已经操作多次,早已轻车熟路,信手拈来!但为了万无一失,王杰还是独自跑到几十米外的一条水沟边,用拉火管连接雷管进行了试爆,当民兵们听到“碰”的一声,第一次试爆成功,王杰还不放心,又试爆了一次!二次试爆成功后,他这才信心百倍地回到了训练场。
民兵们早已在路旁挖好雷坑,并围在雷坑四周,静静地看着操作,默默地记着每个步骤。王杰又带着大家简单复习了一遍地雷埋设与操作要点,最后开始实爆训练。这时,范志华说:“王教员,这是最后一次课了,要不,这次地雷试爆由我们民兵来操作!”王杰说:“不行,你们才刚刚学习了十几天,这种绊发地雷没有导火索,非常危险,还是由我操作吧!大家要仔细观察!”王杰说完,一腿跪着,另一腿蹲在坑边。民兵们怕看不清楚,两米之内的空间里,十二人紧紧地围了两圈,十一位民兵,一名人武部的干部,他们的名字是:林义群、龚茂才、李彦青、庄海之、侯振林、吴步良、罗汉瑞、郭文武、刘成喜、周世忠、范志华、庄海忠。其中周世忠、林义群、庄海之三人离炸点中心只有四十余公分。
王杰双手抱过炸药包轻轻放入坑内,然后小心地安上启爆装置,又熟练地用一尺长的绳子打了个子母扣,并小心翼翼地系在拉火栓上,一切准备完毕,王杰开始埋土,他最后对大家说:“埋雷过程需要伪装,不能暴露出新土的痕迹,要保持路面原样,一定要像战场上那样,不让敌人发现我们的蛛丝马迹!” 接下来,他用铁锹铲土回填,他将土轻轻地轻轻地撒在炸药包上,刚铲到第三锹时,突然一声细微的响动,这时意外发生了!拉火管突然失控,王杰非常清楚,拉火管已经作用了雷管,由雷管引爆炸药包只有短短的0.75秒!让大家迅速撤离现场已经来不及了!将炸药包抛远同样也来不及了!王杰凭着丰富的爆破经验,完全可以后仰自救以保全自己,然而周围还有十二名阶级兄弟怎么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王杰纵身一跃,他毅然决然地扑向了炸点……
这就是王杰同志为张楼民兵地雷班教授的最后一堂课!他以雄伟壮丽的龙腾虎跃之姿,为自己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曲永不凋谢的嘹亮军歌,他这气贯长虹般纵身一扑,在天地间划出了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惊天地而泣鬼神!二十三岁,风华正茂的年龄在这一爆炸的瞬间便戛然而止!
1965年7月14日中午,赵英玲去草垛边拿了柴禾准备做饭,忽然从南面刮起一阵大旋风直向她扑来,旋风围着草垛转了几圈,她的头上、身上都沾满了草沫,赵英玲顿觉莫名的惊恐、全身抖彻!她打了个寒颤,心中突然跳出了一种不祥之兆!难道徐州的王杰出事了?难道山东老家父母出事了?她胡乱想着背起柴草慌慌忙忙就往家跑,恰逢王儒堂下班回来吃午饭,一见小玲如此惊恐的样子,王儒堂就说:“小玲,别跑,你这一跑,外人还以为咱家出了什么大事!” 一连几天,赵英玲心神不宁,夜不能眠。她偷偷看看王杰的父母,突然发现全家人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十几天后,部队来人了,为首的是徐州部队工兵营的副营长张岩,他们在当地人武干部的带领下来到王杰父母家,几个军人进屋后脸色凝重,赵英玲预感到王杰在部队一定出了大事。张岩走上前先握着王俊亭老人的手自我介绍说:“大爷,我是王杰同志所在工兵营副营长,我叫张岩,今天特地来看望你们。”然后,没有说话,转身又看着王杰父母王儒堂和张淑英,也许全家早已预感到什么,似乎有了心理准备,张岩副营长含着眼泪走到王杰父母面前,紧紧握住了王儒堂的手说:“大叔,你们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个好儿子!为毛主席培养了一位好战士!王杰同志入伍四年来,他努力工作,任劳任怨,三次评为五好战士,二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业务能手和技术标兵。”说着张岩又停下了话语,这时王儒堂、张淑英的眼中已经涌出泪水,他们似乎明白了徐州部队的来意,张营长继续说:“四年来,部队每次有重大任务,不管抗洪救灾,还是架桥开洞,王杰同志总是冲在最前面。在天津抗洪救灾中,王杰同志不顾危险在滚滚洪水中为突击队探路,在沂蒙山区施工时,王杰同志被沥青烫伤,忍受着巨痛仍然继续工作。王杰同志团结战友,热爱战友,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被战友们亲切誉为工兵营里的活雷锋!”张岩又停顿下来,王儒堂忍着巨痛对张岩说:“首长,你说吧,王杰他怎么了?你说吧!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张岩副营长用手帕轻轻拭去眼角的泪珠,哽咽着说:“就在十天前,我们工兵营奉命去邳县大运河进行武装泅渡训练,我们应当地人武部的请求,对当地民兵地雷班进行训练,王杰同志被工兵营派去为地雷班做业务教导,在一次实爆训练中,炸药包突然意外爆炸,王杰同志为了保护在场的十二位民兵和人武干部,毅然扑向了炸点!王杰同志是工兵营的爆破能手,是工兵营的尖子班班长,在爆炸发生的关键时刻,他完全可以后仰自救,完全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王杰同志并没有这样做,他为了挽救现场的十二位民兵和干部的生命,而是奋不顾身地扑向了炸药包。王杰同志牺牲后,根据邳县人民的强烈要求,并经上级同意,我们将王杰同志的遗体安葬在了王杰牺牲的民兵训练基地,王杰同志追悼会由营长丛英达主持,营政委周循致悼词……”没等张岩说完,赵英玲飞快奔回了自己的小屋,她趴在床上放声痛哭起来,直哭得天昏地暗!直哭得昼夜不分!直哭得人事不省!她怨恨王杰如此狠心地将自己抛下!她直恨平生命苦无处诉说!
王杰牺牲的噩耗让全家人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张淑英的双眼几乎哭瞎,但她忍受着巨痛坚强地对几个孩子们说:“你哥哥是为了救十二名民兵和人武干部而牺牲的,他应该这样做!这才是我的好儿子!这才是你们的好哥哥!”
自从王杰牺牲的消息传来后,身在异乡的赵英玲痛苦万分,她为王杰写下了一首最凄悲最壮丽的诗词:
“抹不去的记忆,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烈玫的壮根盘踞深扎在我的心扉之泥;抹不去的记忆,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玫瑰的腾须缠绕着脑际;抹不去的记忆,抹不去的记忆,因为你无私奉献的精神牵引着我的神识;抹不去的记忆,抹不去的记忆,因为你人生的光辉普照在我的心里。”
“抹不去的记忆,抹不去的记忆,王杰抹不去的记忆,王杰!王杰!永远抹不去的记忆,王杰,王杰,王杰,我永远永远永远抹不去的记忆。王杰,王杰,王杰,我用歌声呼唤你,王杰,英雄王杰——永远的丰碑!”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作者简介
三木秉凤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