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红枫溪水细 ——记词人王克
文/张国钧

“雾霭林间,春暮微寒。浑然处、隐隐亭栏。细听流水,似见山峦。只一溪云,一丝雨,一孤烟。”这是王克先生填词《行香子》的一阙。有古意,有今境,有达人。雅思美句,令人沁醉。王克诗词兼作,对词更为喜爱,填词数量多于写诗,姑且称他为“词人”。
王克先生的祖籍是沧州河间市。他的父亲在抗日战争早期师范毕业后教书, 1939年参加抗战,建国后在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母亲毕业于上海政法学院,又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毕业后到省司法厅工作。像如此新中国建立之前的高学历夫妻,实属凤毛麟角。王克1954年出生于当时河北省会保定的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在文化熏陶中发出了第一声婴啼。但在1957年他3岁时,父亲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发配团泊洼劳动改造。母亲则被调兴隆矿务局工作。幼年的王克随母亲去了承德市下属的鹰手营子矿区。由于父亲蒙冤而株连儿子, 王克在“志学”时期未能好好读书,1971年17岁时在兴隆矿务局营子煤矿当了一名下井挖煤的小矿工。父亲1978年才得以平反,被安排到鹰手营子矿区人大工作。王克的才能后被矿领导发现,被调到矿办工作,32岁任副矿长,而后调承德市工作,先后在市总工会、市委办公室、研究室、农工部,体改委任职,当过平泉县县长、市财政局局长,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2009年调任省审计厅副厅长、党组成员,2013年任正厅职巡视员,2014年退休。戏言之,王克是一位由“井下”而“井上”的资深领导干部。

王克任承德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工作照
王克由一位退休领导干部华丽转身为一位“词人”,一是说他填词数量多,二是说他填词质量好,水平高。他这几年已经出版《天歌作和声》、《静者超然》、《走过四季》等诗词集三本,写诗填词共一千二百余首,其中词800首,受到读者喜爱和赞许。他说,喜欢诗词已经很多年了,而过去更多的是追求意象的表达,对形式和用韵较为忽视。近些年转向规范。诗和词,我更喜欢词。字数的参差不齐和字声组织的变化多样,更能表现心中的所思所想。
词,是诗的一种别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至宋代进入全盛时期。而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苏轼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冲破了过去的词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扩充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并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王克的词,沿走了这样的正确道路,因而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
读王克词,我们首先感受到他对于自然界的崇尚和表现。在他的眼里,“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他喜欢自然界的大韵大美,仅填春夏秋冬“节气词”即达百余首。如《朝中措. 己亥春分》(2019.3.21):“ 微淳泥土沁芬芳,烟柳泛湖央。草动轻摇绿岭,莺飞玄幻斜阳。 一春分半,风和日月,昼夜相长。细雨清吟曲韵,福田满是诗行。”《霜天晓角.夏至唱晚》(2013.05.21):“默默斜阳,久久落岭冈。暮色浓情低唱。蝉鸣起,紫云祥。”《忆仙姿.秋分天梦》(2013.09.23):“霜日风和谁弄,一碧秋空情动。大地蕴丰收,万物恋歌浓重。天梦,天梦,气爽云高神颂。”《点绛唇.小寒品梅》(2014.01.05):“天蕴云愁,又冬阳小寒依旧。风和波起,梅影疏红透。好个娇柔,株干铮骨瘦。何时有,雪花飘落,品老枝浓酒。” 王克词对大自然的表现,形成了一种“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指出构思规律的奥妙在“神与物游”,也就是作家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物境的契合交融。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说,作诗要“处心于境,视境于心”,要求心与物相“感会”,景与意“相兼”、“相惬”。王克词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其次,读王克词,我们体会到他的词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体会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热爱生活,方能热爱艺术;充满生活、体现生活的艺术,方是生动、鲜活的艺术;没有生活情趣的诗词不是诗词,只是一行行生冷的文字。王克长期担任党政领导干部,他在职时,工作是很繁忙的,他十分敬业,全身心地去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这在他所曾任职的地方和单位有口皆碑。但他又是一位富有生活情趣的人,是一位自幼长成的骨子里的“文人”。他始终保持着初心,铭记着来处,洋溢着家国情怀,惦念着父老乡亲,涌动着乡愁。他在承德长大,在承德工作几十年,将承德视为第二故乡。奉调到省城工作后,他仍然感觉自己是“承德人”,这种乡愁,在他退休后更加浓烈。2019年7月,他填《定风波》一首:“入夜轻风雨打窗,波痕水皱落清凉。小醉烛红难入梦。星动,琴吟律曲绕篱墙。 好似故园钟报晓。晨早,几番韵意几沧桑。峻岭平湖相去远。凄婉,飘零一叶叹孤芳。”写的真切感人。去年入秋,他想到承德这一山城正是大美时节,天高气爽,云淡风轻,那山、那水、那城,那皇苑庙宇,都是那么美。绵绵细雨中,旷野朦胧,城楼若隐,如歌、如酒、如禅,弥漫着千年古韵和乡土味道,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离开越久,乡情越浓,触碰着心,触碰着灵魂。他作《宋词十七令.思乡曲》,以表乡愁。如《梁州令》:“列水悠然跃,玉带悄然飘落。巍巍两岸掩城郭,楼宇古刹山间错。轻纱如雾浓情索,此境灵仙若。谁知梦里何处?心随故土思乡度。”《鼓笛令》:“一帘月色撩人意,看故园、几番心醉。旧梦时时浓有味,诉衷曲、似歌如泣。往事若烟飞逝,问乡愁、晚来犹记。岭上红枫溪水细。古城韵、秋风又洗。” 宋词十七令,词谱收录极少,王克以此令作《思乡曲》,经过了多方收集、深入研究和潜心创作。

王克年轻时代在承德与同伴在一起
第三,读王克词,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他对人生的品味、思考和理解。世间每一个人,都是宇宙间匆匆过客。人生是丰富的,又是短促的。如王克这样一贯忠于职守、屡建功勋之人,当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而对人生过程中的某些一波三折的事情,对曾经发生过的一些起伏跌宕,则需要多几分淡然,多几分从容,做到如行云流水般的洒脱,而不需留下烦恼的痕迹。王克做到了这一点,他的词中有多首对过往的思考、对人生的品味,都表现了一种豁达、恬淡的思绪。如《临江仙》(2019.03.10):“ 乌发云头谁触过,轻轻几缕时光。和风细雨伴严霜。纤纤指秀,百味绕夕阳。暮色苍茫天地阔,平填花发何妨。青山不老水流长。平凡日子,恬静品书香。”再如《人月圆》(2020.07.04):“拱桥堤柳摇池碧,看晚照夕霞。一潭古韵,三山雾雨,四季飞花。流年似水,恍然若梦,何处芳华?无痕岁月,心安隐逸,几味禅茶。”
诗友间唱和,是神交,是一大乐趣。王克与诸诗友的唱和,是其词作的一部分。近几年,我与他之间有不少唱和。我与他的认识较早,初识应是1991年他在承德市委办公室,我在省委办公厅工作时。后来,我任省委副秘书长、省法制办主任等职之后,与他在工作上也互有联系,但有多年没见面了,意外的是2007年6月20日,我随国务院法制办领导去国外考察,在国航的一个班机上遇到了同机出访的他,彼此都非常惊喜,合影留念,从此又接续上了经常性的联系。就在这年的9月,省法制办在兴隆县召开推动市县政府提高行政复议能力现场经 验交流会议,王克作为承德市主管法制工作的常委、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专赴兴隆出席会议,在会上作了一个热情洋溢而言之有物的讲话。

2007年6月20日,笔者与王克阔别多年后在国航飞机上巧遇

2007年9月28日,王克与笔者在兴隆县召开行政复议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议
自此两年后,他由承德市副市长调任省审计厅副厅长,都在省直工作,交往方便了。但诗词唱和,是彼此都退休之后。我们秉性相投,在职时都勤勉敬业,虽有共同的诗词爱好,但毕竟公务所余时间精力有限,诗词写作数量较少。 2013年的端午节,我在家乡祖屋居住几天,在青山绿水之间、春色宜人之际,不禁思念起诸位好友,填《醉花阴》一阙:“端午闲居山水域,心旷神怡日。耀目是杨花,竹叶杂陈,红绿相叠趣。四顾青峦闻禽语,恍若桃源里。好友如棋,思绪难挥去。”王克读后,即以同词牌和一首:“世外山居逢端午,艾叶沉香炷。野趣乐山神,怎不思归,更恋黄昏度。光阴逝去知今古,把酒吟歌赋。诗者颂忠魂,天问情怀,抒气节气骨。”读其和词,顿生高山流水、知音知己之感。这也成为我们诗词唱和的开始,此后几年来,我俩的唱和诗词算下来达四十多首。

王克书其作《夜读国钧兄新著<韵律年轮>有感》
这几年,除了王克以外,又有几位退休后的厅级领导干部,在诗词上显露出才华。如,原省环保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孙彦敏,原省民族宗教厅厅长、党组书记陈会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法工委主任冯志广,等等。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陈、冯还是我的老同行、老同事。他们在职时,我知道他们是优秀干部,是“硬笔杆子”,但并不知道他们的诗词写作水平。读了他们退休后写的诗词,令我分外惊异和钦佩。“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王克与我,与他们几人都有不少唱和。王克的唱或和,都有不少佳作。如《千年调.和彦敏先生》(2019.04.11):“ 把盏笑星低,举目云遮月。怎晓人间天上,雾霭浑歇。何须去解,自是凭栏惬。看山色,有无中,物隐绝。 篱墙草舍,归去当情切。莫道夕阳唱晚,百韵时节。当思放下,恬静心长悦。吟诗和,品茶香,浊酒烈。”

除我们几位老家伙外,王克与一些青年诗俊如张雷等也有不少唱和。从他们这些年轻人身上,我们会感受和感染到一些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增添几丝勃勃生气。“后来居上”,“雏凤清于老凤声”。在他们的激励下,我等虽然已是“炳烛之明”,尚要不懈学习、不懈写作,以“诗和远方”自娱自乐,同时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发挥一点正能量。

王克书张雷诗作
“宋末四大家”之一张炎玉田先生论词曰:“填词先审题,因题择调名,次命意,次选韵,次措词。其起结须先有成局,然後下笔。” 从王克词“题”与“调”、“意”、“韵”、“词”的关系来看,即遵循了这一路子,因而达到了几者的和谐。如他的《柳梢青》:“绿了山崖,岭涧溪水,袅柳繁花。雨落无踪,风含轻影,雾霭烟斜。” 《昭君怨. 夜读<橘颂>》:“窗下灯孤长夜,橘韵怡情弯月。汨水去飘然,入云间。 香暗丝丝环绕,心底屈子长啸。千载历风烟,演坤乾。”给人的感觉,他要表达的心情和意愿,与所选择的词牌,与这一词牌所规定的长短句子、平仄声调,呼应若定,浑然一体。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而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其字声配合更求严密,变化多端,而且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填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美听。所以,填词不易,若无丰厚的词汇积累和一定程度的音律修养,则很难填出一阙好词。 王克自幼受文化家庭耳濡目染,具文化涵养,且聪颖勤奋,虽幼年未能正常升学,但求学求识之欲望百折不挠。后来我才得知,他与我是同一期(1982年9月至1985年8月)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那是电大的首届文科专业,授课、学习和考试非常认真、严格。我们在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如王力先生亲授的《古代汉语》。及长,王克有多种文化艺术方面的爱好,如摄影,善于捕捉镜头和构思画面,出版过摄影集《花韵》;如书法,运笔自然流畅、飘逸洒脱,出版过合著书法集《风雨风雅》。 唱戏,说“功夫在戏外”;写诗填词,其功夫也并非只在诗词自身之中。艺术从来是相通的,摄影、书法等艺术形式,其所饱含的审美情趣、审美视野、审美角度、审美方法等等,还有每个人的阅历、“三观”等,都对写诗、填词的选题、结构、情调、语言产生影响。王克在填词方面所获得的成功,显然与上述诸等素养,具有直接关系。

愿王克先生创作更多更好的诗词,愿燕赵诗坛,少骏欢腾,老骥奋蹄,诗词并兴,满园春色。
(完稿于2021年2月28日)

王克,生于一九五四年。河北诗词协会顾问,河北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出版诗词书法摄影集《天歌作和声》、《静者超然》、《走过四季》等。
作者简介:
张国钧,昵称阿君、二月筠,号龙山书房主人。河北省诗词协会顾问。1952壬辰年二月生于河北历史文化名山封龙山西麓之元氏县南紫沟村中医世家。1969年十七岁入公职,曾任河北省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副书记、省法制办主任及省政协常委等职,2015年六十三岁以行政10级退休。素好历史文化研究及诗词、戏曲、摄影、书法等,已出版专著及合著三十五部。2013年出版《镜鉴——中国古代俭奢事典》和《楷模——老一代革命家勤俭典例叙事诗》, 以及改编再版《中国古代俭奢故事》,发行逾十万册。诗集已出版《竹玉斋诗稿》、《天行健地势坤——张国钧中外风光诗影集》、《碧霄集——张国钧旧体诗词588首》、《韵律年轮——阿君每日一诗(2017-2019)》、《韵律年轮——阿君每日一诗(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