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我的编辑部故事》作者/宗廷沼

美文作者宗廷沼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前任副主席

作者//宗廷沼先生照片

《我的编辑部故事》节选自宗廷沼先生的散文集《99朵玫瑰》文艺出版社出版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我的编辑部故事》 作者/宗廷沼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我的编辑部故事》作者/宗廷沼
☆我的编辑部故☆
---
1985年1月3日,我第一次正式到上海建国西路394号上班。从浦东到新单位,途中一个多小时,还要轮渡过江,那时不觉得苦累二字。新单位有点神秘,大门口武警站岗,但无招牌,首次进入大机关,心里有点吓丝丝。大院内一株雪松像一把巨伞,很壮观,办公楼不算太高,大约七层,五楼两间便是我的“新家”——《人民警察》编辑部。后来熟了,此处非普通办公楼,而是市公安局首脑机关,在首长身边工作,是人生难得的机遇。
中午用餐在办公楼东面食堂,大家依次排队,同事热心介绍,排队的有张汉滋局长,易庆瑶副局长,腿有点拐的是老革命、政治部主任韩锡清,潇洒健美的是石祝三,崔路…..胖子叫武仕田。局长、处长,如雷贯耳,我在浦东见过的大官最高是县委书记,那时相当于处长吧,在如今的地方当差,可得小心!但见大官们与下属一样排队买饭,同桌吃饭,有说有笑,我的心情放松了,这些人官大,架子不大,还蛮亲切的,电梯里碰见,局长们知道新面孔是新来的同志,还亲切地微笑点头……
20多年从文办刊,弹指一挥间。杂志经历了内刊复刊,1986年1月公开发行,蓬勃发展,荣获华东地区期刊一等奖、公安部金盾报刊奖、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等前所未有的奖项。2003年12月,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再次转办内刊。2011年1月,外刊转内刊已第八个年头。其中巧合的是,编辑部陈士用与我同为1986年1月公开发行第一期的责任编辑,2003年12月我是公开发行18年最后一期的责任编辑,真所谓有头有尾!责编公开发行最后一期的心情是无奈,痛心与不舍!兄弟省市的同行们同样依依不舍,我们改了内刊,有的则完全关门,人员转岗。停办前,有关领导部门和公安部等主管部门均已尽最大努力争取保留几家优质期刊,可惜无力回天。
幸运的是,刊物虽然外转内,三次变更办公地点,领导换了好几届,但上级领导重视和支持的方针没有变,办刊者的高标准追求没有变,市有关部门关心和爱护没有变,每年一度的优秀作品大奖赛没有变,刊物常办常新,颇受各方好评。20多年聚散离合,新老更替,留下了长久的记忆——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我的编辑部故事》作者/宗廷沼
☆文昌高照文运旺,二十余年树人满园春☆
---
1988年8月,鉴于《人民警察》公开发行与社会各界联系广泛,建国西路394号办公场所小,多有不便,决定迁往绍兴路21号办公。绍兴路长约500米,人称出版街,文化氛围很浓,市新闻出版局和多家出版社均在绍兴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便与绍兴路结缘,散文、故事入书,借调出版社工作,如不是黄浦江“天河”相隔,郊县户口严格限制进市区,或许早就专业从文了。幸好改革开放带来转机,我的住地划归黄浦区,又恰逢公安招警,我如原以偿,而且又转回了绍兴路,还搭伙在当年工作的出版社食堂吃饭,天天见到那里的师长老朋友,心里感叹命运无常亦有常,从此如鱼得水,文运昌盛。编辑部经常高朋光临,人丁兴旺。
《人民警察》名声不小,人员却不多,领导加编辑、记者、美编、摄影、发行、广告、财务才十多人,采编人员双肩挑,采访、编辑、写作三不误,发行大忙时分工不分家,大家同心同德,干得热火朝天,发行量不断扩大,来客几乎不断,少得可怜的发行接待人员忙得不亦乐乎。开笔会,搞通联,东西南北出差频繁。90年代,是杂志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荣誉接踵而来,办刊育人人才辈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小小编辑部,高级专业人员6人,中级专业人员3人,著书立说,摄影画展,红红火火。到2000年代中期,已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3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1人,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各1人。作者队伍亦人才济济,数十位公安作者以《人民警察》和《东方剑》为主阵地,作品丰收,成为作家协会会员。
饮水思源,同仁们倍加珍惜《人民警察》,她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也是我们专业丰收的风水宝地,从内心祝愿她长盛不衰!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我的编辑部故事》作者/宗廷沼
☆人海有缘一家亲,欢声笑语漾小院☆
---
我在编辑部20多年,经历了六任主编,他们是赵坚、戴雪菁、顾永和(副局长)、周广稳、王建幸、李动。他们各有所长,给我不少收益,留下良好印象。各位同仁虽性格各异,编辑部曾先后有陈家五将,多才多艺陈士用、勤勤恳恳陈秀英、年轻有为陈卓然、老黄牛陈庆鹤,副主编陈如山,办报刊经验丰富,文学功底深厚。前三陈早已退休,小陈离开杂志另图发展20年,陈如山也将今年花甲。“四大王”是财务王瑛、编辑王健、后高升《东方剑》副主编,王寿芝,法制业务行家,后改行搞经侦。王建幸,先后担任虹口分局刑队侦查员、办公室主任、长春路派出所所长、虹口分局副局长、市局政治部组干处副处长、公安书刊社副社长兼《人民警察》主编,市局工会副主席。此王精通公安业务,书法、绘画、写作均有建村,人才难得。余下数位皆单姓一人,大名鼎鼎李动,才思敏捷、多产作家,副主编姚敏,编委陆锡有、金顺福、周伯钦,美术家汤剑荣,编辑部主任方培,副主任林楣,人称“林妹妹”,自幼家教甚严,书法和文字功底较深。郑颖、刘翔、曹国柱,各有所长。还有老公安方刚、陆海光、施卫东、海军副团职转业干部耿一东,后分别到书刊社办公室和《东方剑》编辑部任职。80年代以前的编辑部前辈,我们后来者就列数不清了。
人海茫茫,有缘相聚不容易,想当年《人民警察》人丁兴旺,何等热闹。李动的潇洒、幽默、热情社内外闻名,90年初相识,风度翩翩,奶油小生,居然人称“动老”,走在路上回头率绝对高。我们曾在绍兴路同一间办公室数年,交流互学,补长补短,我受益非浅。为改陆萍佳作一个标题,午休时我与李动还在躺椅上“推敲”,忘形之时拍手称好,上班时间已到,他有新作,我总有幸先读。友情随岁月增长,他担任领导后,会多、接待多、写稿、审稿任务重,我深知文字之甘苦,时时提醒他,为了杂志和家人,掌握节奏。他对我也很关照,重担逐步交给年轻人,2010年底我表示谢意的同时,提出留点时间给自己,他依依不舍,但还是理解了我。
我们编辑部有个良好的社风,互相尊重,互帮互学,助人为乐。老同志不与年轻人争功,看到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成长进步,从内心感到高兴,优秀年轻人接班,是杂志的希望。方培1998年从复旦毕业到编辑部,谦虚好学,很快独挡一面。担任领导后不骄不躁,下基层,到地震灾区,严冬季节赴新疆援助同行,见到弱小的他,我们都心里不安,平安归来才放下一颗心。我常私下对李动感叹,父母有此孝顺懂事的儿子,福气啊!随着电脑普及,我成了弱者,方培成了我的老师,他诲人不倦,耐心周到,让人感动。方培外出,耿一东、林楣、刘翔、曹国柱是我的老师,求谁帮忙,都有求必应。在编辑部20多年,我真正有了家的感觉。同事如同一家人,那是何等幸福!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我的编辑部故事》作者/宗廷沼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我的编辑部故事》作者/宗廷沼

美文作者/宗廷沼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前任副主席
>>>>>>>>>>>>>(END)
撰稿:宗廷沼
图文/编辑:张凌清/treesea

本文撰稿人宗廷沼简介:




宗廷沼先生新近倾心铸造的精品力作→《金穗美文》书作照片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我的编辑部故事》作者/宗廷沼
2021-02-25 18:04:35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