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辽文友共育文苑之花总第(140)期

【辽宁总社/北方三月】春之歌
初审/文丹兰
复审/播音/学与问
在漫长的冬季里,总是期盼春天,不知不觉,春天就无处不在了。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在暖阳的照耀下,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脚下的土地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踩上去软绵绵的,人们管这种现象叫翻浆,走在一脚下去一个窝的土路上,自有一番乐趣。路旁衰草匍伏处,透着点点新绿,大地苏醒了,枯干的茅草根部,探头探脑的伸出一条绿绿的茎叶,远看一片枯败,近看绿意点点,还有水荠菜,婆婆丁,车轱辘菜等纷纷从枯瘦的衰草丛间探出头或露出半边脸来,这点点绿,像眼睛,像星星,闪闪烁烁,在我们冷不丁的对视间,提醒我们,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春天的风不再凛冽,吹在脸上柔柔的,温温的,她徐徐吹来,从面颊湿湿润润拂过,痒痒酥酥的。在春风吹拂下,融化的冰把小溪惊醒了,叮冬叮冬,就像大自然神奇的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一群群鸭鹅呱呱地唱着、追着,时而张开翅膀,时而水中倒立,时而扎入水中,似乎在炫耀水性。河畔的那些树木揉揉朦胧的睡眼,伸伸倦怠的懒腰,吐出了新绿,投入到春的怀抱。
春天的雨是柔柔的,纤细的雨丝步履轻盈地洒向大地,用温润的雨珠唤醒冬的沉寂,数不清的雨珠在枝条上跳着蹦着 ,那细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弦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了优美的春之歌旋律。

春天的记忆是温馨的。小时候,春天最重要的娱乐是做柳笛,谷雨前后,小伙伴们每天放学后都要到柳树上折些光滑鲜嫩、粗细不等的枝条,先是截成一段一段,接着慢慢拧松,使皮脱离柳枝,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里边的小枝干抽出来,然后再用小刀把一头刮成喇叭似的薄嘴,再用剪刀剪出几𠆤圆孔,这样柳笛就做成了。每个人都要做出好几个柳笛,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竞相吹起来,虽然很少有小伙伴能吹出曲调,但那原野之声让人亲切,让人心田荡漾,让人心花怒放。
春天的世界是生机盎然的,红得如火的芍药花,粉得如霞的桃花,白得如玉的梨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锦簇怒放,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一些数不清,叫不出名的鸟雀,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它们或聚集在林地枝头,或聚集在向阳坡地里,叽叽喳喳,互相追逐嬉闹,飞起又落下,羽毛闪烁,像在开歌舞联欢会,尽情的跳跃,尽情的鸣叫。春天,在鸟雀的歌喉里,在鸟雀灵动的飞翔里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春天的田野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有的开着拖拉机,有的赶着黄牛,犁开一道道田垄,有人正弯着腰将种子连同希望一同播进黑黝黝的土地里,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无垠的田野上描绘着色彩斑斓的闹春画卷。在晨曦中,在暮霭里,在乡间的小道上,处处都能看到人们穿梭忙碌的身影,处处都能听到人们爽朗的笑声,处处都能见到春潮涌动的瑰丽画卷。
这些年,随着城市生活的深入,虽然渐渐淡忘了春天的惊喜,万木枯荣不再与我休戚相关,息息相连。但我对春天仍有一种不言而喻的特殊感情,一年之计在于春,因为它给我带来生机与希望,更因为——“人活着是因为心里拥有一个春天”。
【作者】北方三月,实名于德宽,退休前曾任鞍钢民政企业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工作作部部长,有文学作品、摄影作品、美术作品、理论文章及新闻报道等发表于国家和地方报刋、电台及网络。
【播音】学与问,居天津,退休干部。喜欢文学,爱好诵读。愿以读交友,以诵充实美好生活
欢 迎 加 入 我 们
投 稿 请 扫 码


管理团队
总编:文丹兰
主编:琴 馨
编辑:成于乐
音频总监:沧 海
该帖无需高额打赏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