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宝祥


牛年春节抒怀 牛年的春节,高原古城西宁阳光明媚,欢乐祥和。
西门口的市中心广场,情侣在甜蜜地散步悄语,孩童在快乐地放飞风筝,亲朋在开心地游览观景,老人在温馨地交谈叮嘱。兴致勃勃的老者在平洁的地板上用斗笔蘸水练习书写着“中国龙”“祖国万岁”等大字,行云流水,苍劲有力,书者如痴如醉,观者点头称赞。长椅上坐满了心情舒畅的市民,不时传来愉悦的笑声。

节日里,西宁人的生活节奏是那样的舒缓、悠闲、轻松、自然,阳光照在男女老少的身上,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有童真的烂漫,有老年的安详,有青年的浪漫,有中年的优雅,一片和谐的气氛在广场荡漾。

广场北边不远处的湟水河像一条蜿蜒的玉带,舞动着婀娜多姿的身姿,亲吻着古城宝地,欢乐地荡起了微微的碧波,柔情缠绵地环绕着西宁不息流过,毫不犹豫地奔向自己的母亲——黄河而去,一路唱着欢腾的歌。天空,湛蓝湛蓝。一团团洁白的云朵不断地从高大建筑物的顶端涌过,一只只彩色的风筝在人们的仰望中飘拂。阳光、笑脸、白云、蓝天、碧水、大厦、国旗、纸鸢,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新春画卷。

我和爱人缓缓地漫步在广场上,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掏出手机不停地拍照,我想让亲人和朋友分享春节的快乐、古城的美丽、崭新的容颜。手机微信的叮咚声不断响起。
来自我爱人的弟弟的微信:“中心广场非常气派,非常漂亮!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美丽西宁,幸福之城。祝福春节快乐!”成都的表外甥女赞叹不已:“美丽的高原古城西宁,天空是那么的湛蓝广阔,通透而明亮,白云舒展着、攀登着,像是要直奔苍穹。那是春风的鼓舞,是来自高原的力量。如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奔放、勇敢而坚韧,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牛年福旺旺!”居住西安的军休战友高晓峰发来了感慨:“西宁,变化太快,我已经有点陌生了,几乎不认识它了。

”远在广州的老战友赵健赞叹:“西宁,我们当兵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越来越呈现出繁华大都市的模样了!”是啊!我和老伴一边散步,一边观景,往事历历在目,心中思绪万千。上一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冬季,我戎装一身来到了青海高原。

那时的“大十字”是西宁市的中心、东西南北大街的交叉点。拥裹西宁市的南山和北山显得有些荒凉,鲜有树木,加之市区楼房不多,汽车也少,自行车成了城市交通的主流。有人调侃说:一个公园几只猴,一个警察看两头。也有人夸张地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东”。

7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西宁市和全国一样,腾飞了,巨变了。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西宁长大了,城区面积47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新中国成立时的3平方公里发展到120多平方公里,增大了40倍,人口从1978年的50多万增长到230多万。西宁长高了,三、五十层高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中心广场四周的高楼大厦就像一个个巍峨的巨人耸立入云,富丽堂皇。303米高的青藏高原第一高楼——西宁绿地中心建筑在海湖新区已经开建。西宁变强了,生产总值由 1949年的0.32亿元到2020年的1372.98亿元,翻了12翻之多。


西宁变绿了。西宁人用愚公移山、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经过几十年的顽强奋斗,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一部英雄史诗,终于让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西宁南、北两山披上了绿装,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9%,成为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和鸟儿的天堂。西宁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91.8%,连续6年居西北省会城市首位。

如今,西宁人自豪地说:我们的城市家园变美了,山青了,水碧了,天蓝了,街净了,花艳了,树绿了,居住宽敞了,出行方便了,生活富裕了,空气清新了,蓝天白云成为西宁一张金色的名片,西宁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生活在西宁真的很幸福。

连我自己都感到十分的很惊讶,多年来,西宁居然获得了那么多的国家荣誉称号:国家双拥模范城、全国十大幸福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西北首个具有全国园林城市、全国森林城市“双誉”的省会城市……我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喜悦,一股暖流涌遍了全身。看着一幢幢熠熠闪光的崭新高楼,我和爱人说:“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50多年过去了,西宁变得这么美。

不光是西宁,咱老家韩城也一样,发展很快,进入‘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变成了魅力城市、黄河明珠。咱们国庆节回到老家时,古城的古、新城的新,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让我们惊讶得几乎不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要我说,咱们有两个故乡,一个是老家韩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黄土高原的黄河岸边,人们都说是司马故里、文史之乡,史上美誉‘小北京’。

澽水河畔的城固村是生我养我的村庄,那里是我生命诞生的地方。老家是我的根,我的魂,是我的血脉所在,老家是我一生的眷恋和思念。有人说,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战友说我是‘心系桑梓,情牵两地’。搁谁都一样,我忘不了故土,忘不了咱大咱妈,忘不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也忘不了村里善良纯朴的乡亲们,忘不了小时候我穿过的‘百家衣’。

你说怪不怪,夜里常常做梦回到了农村的老屋小院,梦中咱妈老远就在家门口喊我,有时就哭醒了。”说着,眼睛不由得就湿润了。爱人深有同感地说:“人年龄大了,都这样的,都想念自己的老家,都爱回忆过去的事。”我揉了揉眼睛说:“西宁是咱们的第二故乡。想一下,你从随军到青海, 41年了。

几十年奔波,风里来、雨里去,为西宁的发展也出了力,流了汗,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在西宁已经生活了经52年,把奋斗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青海高原。

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旅途中的军旅生涯,我们常说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你知道的,当年,我特别喜欢那一身红五星红领章的绿军装,热爱咱们的军队。从农村来的嘛,也年轻,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肯吃苦,很努力,在部队入了党,提了干。我很感恩部队的培养和教育,时常提醒自己为部队建设工作要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今天,看到了咱们军队的发展和强大,总为自己曾经当过兵、为咱们军队的建设出过一份力而自豪。在高原,我们也亲身见证了西宁的蓬勃发展,目睹了西宁的巨大变化,感受了西宁的热情包容,享受着西宁的温暖幸福。故乡发展的越好,我们心里就越高兴。你说是不是?”爱人说:“可不是这样嘛!谁都盼自己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好。
”一眼望去,广场东边的长江路和西边的黄河路车水马龙,红的、绿的,蓝的、黄的、白的、银的…,小车就像流动的一朵朵花儿,形成了一条条五彩斑斓的风景线,把中心广场和南川河相拥其中。街道两旁高高挂满了喜庆的大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散步在温馨的广场上感到十分惬意,心旷神怡。不知道谁的手机里传来了优美的小提琴乐曲《我爱你中国》,我不禁随着音乐声轻轻地唱起来:“…我爱你中国,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唱着唱着,泪水扑簌簌就流了下来。


想到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祖国的今天是这样的繁荣昌盛,人民是这样的舒畅幸福,家乡韩城和古城西宁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成长发展得这样繁花锦绣,不由得心潮起伏,一阵感慨涌上心头: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韶华已逝,青春不留,古稀已越,容颜如秋。唯有爱心依旧,信念不变,童心未泯,初心弥坚,跳动在胸中的依然是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深深地爱着高原古城西宁,深深地爱着我的故乡韩城。

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漫漫征程上,我们坚定地跟党走,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祖国一定会更加强大,人民一定会更加幸福。无论是韩城,还是西宁,新时代故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审编:张建超(13892336525微信号)


作者简介
颜宝祥,陕西韩城城古村人。1969年冬季入伍到青海省军区独立师一团,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团政治处新闻干事。1982年10月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历任武警青海省总队第一支队宣传股长、政治处主任、支队政委等职。1998年12月从武警西宁指挥学校政治部主任岗位退休,上校警衔,现定居西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