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助人的另一种方式
作者:梁成芳
诵读:小红
我们在文字里常常看到这样一句俗语:“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但如果这束玫瑰没有包装好,玫瑰枝上的刺有时也会伤到接过花束的人。所以,助人仅凭一颗热心是不够的,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上周三,应山东友人安庆伟之邀,说是到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参加“看样品尝订货会”。这里有一个行程,坐旅游车到汾河杏花村酒业集团公司亲临参观,返程后品尝各种品牌的杏花陈酿,文艺助兴,宾馆留宿。宾馆在太原南站七栋里,在宾馆总台签到后,安庆伟拿着发给他的会议材料和一张磁卡,随着人流跨进电梯找到了住宿的地点。到了入住的房间门口,他不知道那张磁卡是用来开门的,按下门把手想打开门,可怎么也打不开。他急了,嘴里喃喃自语道:“这服务员真粗心,怎么不给我门钥匙呢?”
这时,他忽然听见对门的一名女士大声说:“咦,我的门卡哪里去了?” 安庆伟闻声转过头去,看见她一只手拿着一张磁卡,另一只手还在口袋里四处寻找,忍不住说:“你那只手上拿的是不是?” 女士摸摸头说:“你看我可真糊涂,在家也是经常拿着手套找手套,谢谢你了。” 说罢,放下行李,让出半边秀身,慢慢地把门卡对准门上的感应器。只听房门“嗞”地响了一声,安庆伟也顺利地打开了房门。他坐在床上,想着刚才的情景,不由发出窃窃的笑声。
日常生活中,谁都难免会遇到安庆伟那样的尴尬事儿。此时,作为旁观者,出面帮助化解尴尬自然值得称道,但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言行过于直接和暴露,就很容易引起更多人对受助者尴尬处境的关注,从而使其陷入更大的难堪。面对安庆伟不会开门的尴尬,聪明的女士没有当众直接告诉他怎样使用,而是以自己的“糊涂”引起安庆伟的注意,然后给对方做了一次“示范”,巧妙地帮对方摆脱了窘境。帮助别人,不一定非要点明意图,关键在于尊重被助人,充分顾及受助者的心理感受和面子,于无声处温暖受助者的心田。这样,会让对方在心底回味无穷,感激万分。
有些自视甚高而固执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对这样的人,仅凭一颗热心去帮助他,以硬碰硬,弄不好会自讨没趣,如果善择时机,采取“攻心”战术,旁敲侧击,却容易让帮助规劝别有洞天。
昨晚看了一个实拍的视频,某乡村一老者疫情期间不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核酸检测,口吐污言,骂骂咧咧,趾高气扬,还想用墙头的砖块示威打砸工作人员,简直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最后强行动了“武力”才被“擒拿”。看来,老者是世人的另一种。可笔者要说的是,工作人员的言辞还应“艺术化”,首先不能再度触怒对方,如若这是一名需要“抛到地球之外”的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此,还想讲一个故事:
清末,左宗棠将军非常喜欢下象棋,且难觅对手,棋艺高超,很少有人能赢过他,他奉命率兵去新疆平定叛乱,仗前微服出巡,在街上偶遇一个七旬白发老翁,左将军看见路边悬挂着“天下第一棋手”的旗子,此时老者正在布棋,当时左宗棠手痒,可前线吃紧,偏就遇到了这么一个狂妄的老者,打算与之一决高下。仅仅下了几步,左宗棠便感到老翁的棋艺高深莫测,杀机重重,所幸总能化险为夷,绝处逢生,几局下来,竟连连告捷。左宗棠自是得意洋洋,说:“我看‘ 天下第一’ 也不过尔尔!” 老翁羞愧难当,当即撕下“天下第一棋手”的旗子,掩面离去。
不久的日子,左宗棠新彊平叛凯旋归来,故地重游,居然发现“天下第一棋手”的旗子又在街心迎风飘扬,老翁还在布棋。左宗棠暗想,今日定要再来“教训”他一顿。棋阵鏖战开始,老翁还是那样变幻莫测,暗藏杀机,但是这次左宗棠感觉并不轻松,无论他如何奋力顽抗,三局五局都以失败告终。左宗棠告辞留言,想约来日再战。再战之时,结果依然屡战屡败,他输得心服口服。此时的左宗棠大为疑惑:短短时日内,其老者棋艺为何进步之快?他忍不住欲火,问:“先生上次为何败于我?”
老翁微微一笑,说:“左将军久仰大名,世人皆知,尽管您上次是微服出巡,俺老朽也能认出您将军来。那次将军要率兵出征,重任在肩,老朽恐挫公锐气,且对弈时也多暗示棋场如战场,风云多变,遇到险境,须有信心方能扭转战局,转败为胜。今日将军立功凯旋归来,我老朽也就能无所顾忌地和您下棋了,所以也就不再谦让了。”
左宗棠听后,忽然像是明白了什么,连连点头,当即鞠躬拜谢老翁。他身感羞惭不已,他佩服老人的胸襟,喑暗下决心,以后要做一个谦虚的人。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即使是常胜将军,也难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对左宗棠这样战功卓著、心高气傲的人,如果急于帮助规劝,难以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老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以棋代言,寓暗示于棋场对弈搏杀之中;到左宗棠心存疑惑追问之时,才用良言点醒“梦中人”。老者的良言相助,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妙,达“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效。常言道:帮人要帮到点子上,帮在节骨眼上。我们往往看到别人的事,为他着急,如果你不择时机地去肓目帮他,往往会事与愿违。而换种方式,让你的善行良言相机而至,因势利导,便能消除对方的抗拒心理,促使对方警醒。这样的帮助,更受当事人的敬重。
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机,受助者的内心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因为人与人是不同的,要知道,每个人由于自我成长的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与方法也不同。所以帮人助人更是一门学问。真诚希望善于帮人助人的人去帮人也帮心,助人更助魂,让你骨子里的温柔善良温暖全世界!
2021.1. 9, 晋中 · 山西大学城
——————作者简介——————

梁成芳,男,汉族,上世纪62年生。大专‘学历,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人。以小说创作和情感散文擅长,兼顾杂文、文艺随笔及理论文章的写作。作品见于《春风》《作家学堂》 《乡土文学》《北方作家》《天涯诗刊》《娘子关》 《潇河》《吐月》 《赤壁文学》 《作家文苑》《生活导报》《晋中日报、晚报》《榆次时报》等文学期刊。著有小说《早春雨夜》 《青妹儿》《小二的心愿》《老人夜话》《时光》 《成子》《大森林的那颗清泪》《情愫》《木屋》 《有一个农家小院》《流向下游的河》《孤独的潜影》《局势》 《煤炭企业里的文化哥儿们》《绵河湾的故事》《过秤》《两角菱花镜》 《麻婆婆》《残月》《葛才》《英雄安泰母亲的愿望》等多部(篇)。部分作品发表于网络文学平台和今日头条 · 都市头条。散文《菁菁 · 女孩 · 狗》获2000年全国“赤壁杯”优秀奖,《情系桑梓,余热生辉》荣获榆次时报“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三等奖。有作品收入“乡土文学优秀作品集(小说卷)” ,有作品收入《中国微篇文学大观》。撰写理论文章、评述若干篇,迄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150万字,情感散文及杂文120余篇。系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中心作家委员会会员,山西省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榆次文联作协会员。《潇河》文学季刊小说作家。
——————诵者简介—————
主播简介:小红,浙江杭州市人,是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浙江文澜朗诵团和杭州之声朗诵团团员,任多家文学网络主播。爱好朗诵、跳舞、唱歌、瑜伽。人生苦短,干有趣的事,做快乐的人!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均来源作者投稿,所有被采纳的投稿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