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不来的高潮和感动
青子
偷了个懒,也没写假条,让大家久等!自己罚站自己一秒钟!哈哈。
今天本来想扯扯“身外之物之身为之物”这个话题的,不想思绪如脱缰的野马般不受控制----一路狂奔,结果就跑(题)到了“装不来的高潮和感动”。
这还得从常有文学爱好者请教我怎么写作或发自己的作品让我提意见或建议说起。还不名一文、一文不名的我惶恐加荣幸之余,很少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通常是要么点赞、留言、赞赏,要么保持沉默!不提意见或建议原因有二:一是我时刻保持的自我质疑;二是我认为优秀的、经典的作品不是指导或建议得出来的。
先说我的自我质疑。我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标准的野生野长的写作者----没有理论,没有榜样,只凭感觉写作!标准的跟着感觉走!而我闯进文学领域也是纯属偶然,也即没什么文学梦之说。所以,我时刻保持着的是对自我的质疑。比如,当我对一篇作品没有感觉时,我往往会提醒自己“说不定你正在面对的是这个世纪最经典的作品,而你只是有眼不识经典罢了!”而这时,提意见或建议的想法也就往往会溜掉。但自我质疑归自我质疑!我还是无法否定自己的感觉去说言不由衷的赞美的话----没有感觉的赞美我说着别扭,而我说着别扭的话我想对方听着也舒服不到哪里去!所以,干脆不说!因此,对于没有感觉的作品我通常会保持沉默,也算是对作者的一种尊重。
关于我不认为优秀的、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是指导得出来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一,就作品的形式而言,形式于优秀的、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已经不重要了;而语法和错别字也是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的,这些似乎用不着我说话。二是作品的灵魂/内核,一篇作品的灵魂是它的精神内涵或者说是其哲学高度!关于这一点,首先,创作者无法超越自己的精神内涵/哲学高度写作,只能是再现。而这个高度又是一个人长时间(短则几年,长则十年几十年)的生活和阅读等经验被内化和整合的结果----不是靠指导一时半会儿能拔高的得了的(靠的是个人的有意识的自我提升和完善),所以,基于上述原因,我从不对他/她人的作品给予任何指导或建议----那样可能是浪费了彼此的时间,堵了对方的心,却帮不到对方什么。
因为同样的原因,我也从来不拿自己的作品让别人提意见。我不确定自己智慧的多少,能做的、会做的和正在做的就是尽量地敞开自己并说出自己眼里的真相。至于赞美和批评,说实话,我把它们列为身外之物之身外之物的范畴。我把自己的写作叫做扯淡,即像上文说的,没有严肃到可以称之为“文学梦”----读的多了就开始思考,思考的多了,就开始发现有些东西是复杂又简单。当我无法(不能)用“是、不是”或“对、错”,甚至不能用一个片段回答或表达一些东西时,所谓的写作就开始了。我是想到哪扯到哪,严肃或瞎扯都随着感觉走。就这么扯着扯着突然发现围观者很多且越来越多!反馈也可以用良好或超良好来形容!比如一些网友告诉我每天读我的作品成了习惯;有些说不读就睡不着觉!还有一些网友说听我扯听得每天感觉希望满满!激情四溢!更有网友说听我扯听得抑郁症都减轻了不少!......这扯得如此多功能还真是我没有想到的!
上周一个网友告诉我说喜欢我的小文《我很坏》,说自己也试着写同样的话题,但写不出来。我就说“写不出来就不写!你要写那些触动了你的东西,也就是你有感觉的东西!别人写一个主题写得好是别人有感觉/被触动了!你写不出来是因为你没有感觉,没有被触动!”个人认为没有感觉写东西就像做爱时装高潮和感动!而不同的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演员可以把高潮和感动“装”得瞒得过观众的眼睛和感觉,但写文章时装出来的“高潮和感动“瞒不过读者,也就是文学艺术里的激情、感动、爱、伤感等各种情绪在文字里伪装不了----不管是优秀的成熟的写作者的真实、坦诚状态下的情绪释放还是不成熟的写作者的拘谨、呆板和教条下的无感都会一览无余地显示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从隐藏。
我从不为了写作而写作,我必须在被某种思绪“打”到的时候才会坐下来写作。我的草稿里有一篇文章叫“有香波味儿的作品”,说的是我常常在冲凉时会有写作的思绪。我的作品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是在冲凉时冒出的想法成文的。往往是冲着凉时突然就思绪如潮!开始时会试着记住,但当它们越来越多记不了时就不得不冲出浴缸,裹上浴巾,头发滴着水,提笔写下蜂拥的思绪。有读者会说,这简单,想写作时冲个凉就有了!多好!不行,刻意找又是找不到的!也就是我只有在忘记自己和周围的一切时才能写作。我想很多搞艺术创作的人对此应该会有同感吧。也因此,我从来不写命题文章(别人给的题目)。因为当写作成为任务(而不是灵感所致)时,我的脑子就会像是被糊了层浆糊或铺了层水泥般透不过气来----写不出一个字。当然了,读书时写的命题文章不算,因为我把它们叫作业,而不是文学作品。
在这篇跑题跑出来的文章的结尾,我想对和我一样在写作的路上跋涉的同行们说:
一,在写作这个行当里,你要有‘即使这个世界都不认可我,我都认可自己的倔强和牛叉叉’来支撑你在无比孤独的文学(精神之旅)上前行。没有这种自信和倔强,又耐不住孤独是不可能走太远的。而这种倔强、牛叉叉和甘愿孤独的精神也必定是所有的大师们必备的!因为大师在成为大师(获得认可)前被否定的次数肯定比任何人都多!深层的原因是新的经典作品往往在形式和风格上迥异于之前的流行或经典,并具有超越其时代的前瞻性思考和较高的精神内涵----不是一般的人欣赏得了的!更不是一般的人评得了的!非要获得谁的认可只会让一个创作者踌躇不前。
二,忘记你自己!唯有忘记你自己,你才可能创作出你能创作出的最好的作品!
拥抱祝福所有的同行者!
蓝白领旁白:
青子老师不是创作谈的创作谈,坚持做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是成为大师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自信,模仿名人,可以很容易取得成绩,也最终成为不了大师。业界往往有像某某的名人的新人,让新人很快受到了热捧,结果一生局限于像某某名人的阴影之中。
任何事物一分为二,青子老师这篇文章,如果让自卑或者有实力却得不到别人欣赏的人看了,自是受益非浅。但如果让狂人傲人或没有真才实学的牛B哄哄的人见了,只有害无益了。因为他会更加不可一世,目中无人,自认老子天下第一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给坚持正确道路的人以信心,也成了固执地自以为是的人挡箭牌了,更加狂得没边了。
总之,一把刀,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就看使刀的人怎么用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