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史话之三•陈甸村
文/陈传荣
“1982年12月至1983年秋,新《宪法》规定农村人民公社要改变政社合一的体制,设立乡政府,保留人民公社作为单纯的经济组织。”
“1983年10月至1984年底,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1984年底以前完成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到1984年底,已有99%以上的农村人民公社完成了政社分开工作,建立了9.1万个乡(镇)政府,并建立了92.6万个村民委员会。”
我的家乡陈钱大队也随之改为陈钱村。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镇合并,小镇并大镇;村村合并,小村并大村已成必然。原周巷镇合并给了临泽镇,原周巷镇的查甸、葛家、渔业、养殖场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与陈钱村合并成了现在的陈甸村。
新的陈甸村中,我首先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新成员查甸。
如果说原先的陈庄是一个很古老的村落,已无疑义。她的美谈都可以追溯到更远一点的历史——当你走到上海外滩时,就能看到上海奇观石碑上写有的“明朝抗倭名将陈九思”的字样,据历史考证他是古老的陈庄姓陈的祖先。至今,古老的陈庄陈氏家谱中还记载着这位祖先的名字。
而这位新成员查甸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据史载,我们今天的临泽镇在宋明帝泰豫元年(公元472)至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临泽从高邮县析出,设临泽为县长达111年,隶南兖州海陵郡。至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于开皇三年(583)废郡制,临泽又并入高邮县。当时的查甸就有了驻兵。查甸的历史不可谓不古老。
据历史记载,对临泽历史上设县与后来的查甸驻兵,历史上曾留下“于今临泽属高邮,回首南朝县枕流,承水回环浑似带,繁华街市共六楼”和“古镇江淮誉远驰,南朝设县治于斯,苇城曾筑查家甸,州志犹存时保司,名利已无安乐寺,人文应复乔公祠,半山遗子求师处,期望今朝胜昔时”的千古佳话。
如今的陈甸村,在国家“三农”政策和建设美丽乡村战略的进程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宽阔的硬质化道路环绕村庄,通庄通组;一口口鱼塘、虾塘、蟹塘星罗棋布;一排排别致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丛中••••••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局面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陈甸村之所以有这样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近十多年来,能有如此良好的发展态势,是与一心为民谋福祉的村党支部书记陈忠分不开的。
他从2007年担任陈甸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心中始终装着强村富民的责任。他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看支部,作为村党支部第一负责人,必须履职尽责、守土有责。”
为了实现强村富民的梦想,陈书记首先理清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村干群在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上动脑筋、想办法、下功夫。
陈甸村水面资源丰富,他带领大家让全村5000多亩鱼塘、虾塘、蟹塘实现了科学特色养殖,使之高产高效,增加了农户和集体收入。他还主动争取,让投资20亿元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落户陈甸村,使该村2000亩荡滩得到了充分利用,年增加租赁收入160万元。2018年,全村就实现了社会总产值2亿多元,集体经营性收入就达到了165万元。
他让村里26名村组干部人人都有致富项目,个个都有帮扶对象。他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头组建三源土地合作社、红光高效渔业专业合作社、乡之源家庭农场,动员村民入社入股,走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村民的收入年年递增。践行了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承诺与初心。
十多年来,在他的领导下,陈甸村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农民文化广场,新建通村道路6.22公里、通组道路5.2公里、桥梁11座、闸站6座,安装路灯200盏,改厕700座,添置移动式垃圾箱70个。特别是300万元的水利项目和400万元的农开项目的实施,使陈甸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他始终严于律己,坚持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他关心关爱困难群众,带头做好贫困家庭结对帮扶工作。为长年资助的孤儿家庭实施了危房改造个人捐助特困户近万元,使特困户渡过了难关。近年来,在陈忠的帮扶下,有3个生活特困的党员和5个贫困户家庭先后脱贫致富。
在陈忠书记的带领下,陈甸村变得村强民富,他本人还荣获了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表示,将继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更多的村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上越走越远。
面对陈甸村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村民们赞叹不已——
陈甸变了样,旧貌换了新气象,
家家有存款,远近闻名是榜样,
户户有余粮,城市农村都有房。
国家为民政策好,种田从此无上缴,免税之后又补贴,人过六十有农保,看病个个有医保,日子好得不得了。
晚上跳舞歌声扬,条条道路电灯亮,家中电器不要讲,人人身上手机响,光伏发电办农场,年过六十都上岗。荡滩养殖有人包,干群过节领红包,一发就是几千元,幸福生活真正甜。健身娱乐有广场,水泥道路宽又广,环保绿化风景美,有的胜过旅游点,景丽人和处处花,佳宾来访连声夸,改革开放政策好,生活不仅是温饱,芝麻开花节节高,大步朝着小康跑,日子越过越美好,多亏党的好领导。
回首过往,展望未来,我们无不坚信,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的引领和指导下下,我的家乡陈甸村将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富丽!

*作者简介*
陈传荣,江苏省高邮市人,农民工。虽早已年过花甲,但酷爱文学创作的劲头愈发旺盛。打工之余,常常写一些有关乡村、乡情、乡愁类诗文,已有多篇(首)文学作品见诸报端或网刊。相信自己的文字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人生对生活的真情流露,是对家乡无比热爱的真情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