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新城街道群力放水洞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2020年12月31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鲁文旅革[2020]12号),肥城市新城街道不可移动文物群力放水洞入选。
群力放水洞位于山东省肥城市新城街道办事处东尚里村北的白云山前怀,是一座建于1960年的水利设施及附属物,201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东尚里村管理。
洞口为拱形,由刻着各种图案的石块砌成,由时任山东省委书记,书法家舒同书写的“群力放水洞”五个大字刻于洞口正上方。这五个大字阴线深刻,字体优美,雄浑有力,潇洒豪放。由肥城著名石刻艺人杜春生雕刻,石刻东西长5米,高0.8米。洞口东西两边的石墙上,分别还刻有“群力赞”和“英雄赞”石碑。
在石墙上面的平台上,建有仿古建筑三个套间,砖石结构,前有护栏,护栏两端的立柱上刻有楹联,上联是“群力打开白云洞”,下联是“放水浇灌桃园花”。配有肥桃、花瓶等图案,具有一定的的艺术欣赏价值。为方便人们上下,石墙东西两侧各砌有25级台阶。
洞口的正前方,用石砌成高2.2米,宽2.6米,长约30米的渠道,连接每边10米的八边形蓄水池,池的容量约为1000立方米。东西两边各留一个放水口。
群力放水洞的整体工程还包括400多米的白云山穿山隧道,山北面位于白云桥村的五级扬水站的明暗干渠2500余米。
群力放水洞的南洞口外现存咸丰九年凿井碑记载“尚里自古缺水,众人皆以为忧”。据了解,60年代以前,因为干旱,白云山南的大片桃园的肥桃产量受到影响。1960年1月15日,当时县委调集了八个公社的8000余名青壮劳力,克服重重困难,历时近四个月,用工90万个,完成土石96万立方米,打通了贯穿白云山的南北隧道,实现了将康王河水穿越白云山隧道引到白云山前灌溉桃园的规划。共分五级扬水,每级安有90马力柴油机一台及配套水泵,总扬程59.8米,提水流量0.5立方米/秒。筑拦截康王河水坝750米,总投资40万元。
工程完成后,于1960年5月4日举行竣工放水典礼。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处书记刘众前来剪彩,中共肥城县委第一书记刘太东、第二书记王良民、县长曹英俊及各公社代表5000人参加。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为此工程题名。施工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华东书记局第一书记柯庆施,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杨显东以及省委领导人舒同、白如冰等先后到工地视察。4月27日,外交部组织25个友好国家的驻华使节64人来此参观。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也以治水为背景拍摄了彩色记录片《世上桃园》。
近现代历史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使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2018年,新城街道通过市文物部门对上争取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总投资100余万元对群力放水洞的洞外建筑进行了维修、加固,并对洞内进行了清淤。2020年又在白云山新修防火通道8公里、硬化路面4.5公里,使交通更加通畅。
群力放水洞先后开展红色教育500余人次,本次被命名为省级革命文物,将对于开展红色教育,让全民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通讯员:白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