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21年第二个节气 雨水——天与地的对话!
文 字 编 辑 / 张 君

今天是 公元2021年2.18号,农历大年初七,节气雨水💦,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是上天赐予大地和人类最好的礼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一切都悄然而至,树木和花草也逐渐醒来 它们都需要雨水的沐浴和洗礼。

雨,是天与地的对话,大自然的天籁,心灵的笛音。听雨,就是听天地,听内心,听梦的声音。雨夜总喜欢凭窗听雨看书入眠,这是一种怎样至美的景境呀!每逢下雨时,我总爱拿一本唐诗宋词独坐书桌前,打开窗,扑面而来的便是清新而又朦胧的雨景。像一串串水晶帘,随风舞动,飘摇自在,空气中是氤氲的朦胧的湿气,夹杂着雨水特有的清香,一如同饮了一杯清茗。又如一本穿越千年的唐风宋雨,让我细细品读,仿佛和诗人词客们一起共浮沉同悲欢。

雨水滴滴哒哒!淅淅沥沥地敲击着小院中的芭蕉树,一如古典琴音的弦鸣,缓缓地拨动我的薄凉的心弦。

此时索性闭上双眼,伏在窗边听雨,静静地感受这群雨的精灵点缀着生命的美丽,和诗人词客们一道“心事浩茫连广宇,此时有声也无声”。此刻,最喜欢蒋捷的那首《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也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听雨,听得是人生。少年流连在 红烛摇曳昏罗帐的歌楼上,中年,像一条客舟;历尽沧海桑田的变化,像孤雁哀鸣和着西风,晚岁,像一间僧庐,又像鬓角泛起的霜花陌客。看惯悲欢离合的无情,任雨打芭蕉,空阶滴石,年少迷恋红尘欢爱,歌舞相伴。中年懂得了一个人独行大千世界,万般滋味,自己消受。老了信奉佛教禅理,清静无为。三个时期,三道境界,三种人生。登高旷远,相遇别离,成功失败,颠沛归隐,不过是最后的殊途同归!所有的缘分只是一场人生的宿命?

执爱雨水之文气,譬如 “留得枯荷聽雨聲”,亦如“一轩春雨对僧棋”,又如“点滴到天明”。却更喜雨中之侠气,一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看云卷云舒,听潮起潮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吟啸徐行,快意平生。还有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也是我所常常沉吟的一首诗:“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其中广为人知的是“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句,可是我觉得其实其它每一句都比这句更出彩!大凡常人的悲叹似乎总是落寞凄婉,而这种悲叹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侠义文豪之时,它就具有了一种撼人心魄的意蕴,读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那么,人生的万般况味,就付诸点点雨水吧,听雨,听的是一种充满禅意的静与动的慧。

今朝,雨水。却无雨,又似有雨。昔日,相聚却似不识,充满剥离气息,一如庚子年初春张狂阴郁的新冠疫情,终归化作一蓑烟雨。生老与病死,爱恋与仇怨,繁华与落寞,悲欢与离合,卑劣与高尚,故乡与远方,无一不浸润在无边的雨水里,跟风随雨,悄然流逝。夜来风雨,情归何处?让我们慢慢地,轻轻地,洗去简单的记忆;留下的,离去的,相聚的,思念的,放下的,悲喜的,痛苦的,欢乐的,除了雨,还是雨。邂逅雨水,守望春来,静待花开,听雨打芭蕉。看时光煮雨,轻笑等茶凉,已素心若简,为时光静好,盼现世安暖!

公元二零二零年大年初七日,晚21点13分,雨水之节,题记于听雨轩南窗下。
——张 君

作者简介:张军,笔名张君,听雨轩主人,山东惠民人,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会员,山东诗词协会会员,滨州美术家协会会员,滨州头条主编,惠民诗词协会理事,文学爱好者,作品多次入选各级展览,并数次获奖,各刊期均有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