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暴风雨
蓝白领
入竹万竿斜,
千山草木倒。
大地水乱流,
江河浪滔滔。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注:见1175贴子。)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心志
蓝白领
谁为表予心,
热血甘洒尽。
人老不丧志,
一心为人民。
往来成古今,
生死皆有因。
舍身取大义,
让人倍觉亲。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词句注释
⑴以:由于。高难饱:古人认为蝉居高树,吮吸清露为生,高处露水少,所以难以饱腹。《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第五》:“秋蝉登高树饮清露,随风㧑挠,长吟悲鸣。”高,即指高处,树之顶端。同时,“高”字也含有高洁的意思。
⑵“徒劳”句:蝉终日悲鸣诉说“高难饱”的怨恨,却得不到同情,故云“徒劳”,其声白费。徒劳,白白费力,白费劲。
⑶五更(gēng):指天快亮时。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疏,稀少。
⑷碧:绿。
⑸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战国策·齐策三》载:桃梗(桃木人)谓土偶人(泥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说苑·正谏》引“漂漂”作“泛泛”。后世常用“梗泛”形容生活漂泊不定。梗,树枝。泛,漂浮。
⑹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芜已平:杂草丛生,长得一片平齐,形容荒芜景象。芜,指杂草。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田园将芜胡不归。”
⑺烦君:劳你。君,此处指蝉。相警:警我,向我警诫。相,指代副词,偏指一方,此指代第一人称“我”。警,警醒,提醒。
⑻亦:也。举家清:全家清贫,一贫如洗。举,全。清,清贫,清高。
逐句
全译
你栖息在高处,本来就难得温饱,声声苦诉不平,岂不是一场徒劳。
五更时疏疏落落,好像要停止鸣叫,那大树依然苍润,不理你的烦恼。
我已是官职卑微,还要在四方萍飘,故乡的家园早已长满了荒草。
难为你不时提醒,如同为我警告,我全家也已经和你一样,清贫而清高。
叹炎凉
蓝白领
我亦举家清,
坏人何不平?
流言伤人久,
受者心如冰。
穷病最是苦,
恶似肉中钉。
何时脱噩运?
赐我大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