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爱无障碍
徐全利
近日,山西运城一家超市火了:一条条橙黄色盲道,从超市门口延伸到每排货架前,为视障人士提供便利。
在超市增设盲道,可能是全国第一家,是“拓荒”,也是“首创”,值得赞赏,值得推广,可推及全国。
为什么要在超市增设盲道?运城那家超市店长李伟瑄讲述了“既然盲道可以铺在人行道上,那为啥不可以铺在超市里?”于是,不到一周就完成了盲道采购、铺设和测试,近50米长的橙黄色盲道,绕着超市里围了一大圈后,又分别延伸至每一排货架前,盲文标签、无障碍支付通道,“一条龙”服务帮助视障人士。
由此想到,视障人士的“衣食住行”,我们可多想些办法。比如,以前行走难,发明了“导盲犬”;再如现在一些商品包装、使用说明等,出厂时也能印上盲文;还如市场上推出带有语音操作的手表、手机、智能洗衣机、输液报警器、带有障碍探测的指南盲仗等等,从而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进而提高机体的灵活性,触觉的灵敏感,发展听觉以补偿视觉的缺陷,提高定向、平衡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他们多些爱心,多提供便利。
举一反三,推而广之,若懂得真心实意站在对方立场着想,他们能够体会对方情绪,说话做事顾及他人感受。将心比心,方得人心,说的就是,你若想被爱,就先去爱人;你心里装着别人,别人心里才会有你。只要能为这些弱势人群着想,为他们急之所急,排忧解难,就会赢得他们的尊重,受到他们的欢迎。有格局,有心人,有慧眼,这样的人,好像冬日里的阳光,照的人心里暖暖的;同时,自己也沐浴在冬阳里。
有人说,经商的人自古就流传"无奸不商",或"无商不奸",实际上应为"无尖不商",或"无商不尖" 。它说的是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用升或斗量,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或"无商不尖"。其实,“财气”往往与“人气”相连,想得周全,爱心满满,充满爱心的盲道,如何不能招来天下客?生意又如何不兴隆!
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但不要丢下特殊人群。人是平等的,该承受的义务需承受,该享受的权利人人都享受。暖心的人,多为他人考虑,尤其是方便特殊群体的服务,就给特殊的人。要用心、用爱、用科技让他们真正觉得便利。用实际行动,让他们心间充满阳光。这样推己及人,自己觉得不利的事情,也不对别人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觉得有利的事情,也让别人享受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让他在自己身上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因此很自然地把别人也看成有尊严的人。他把自己当人看,所以也把别人当人看。那些不把别人当人的人,暴露出的正是也没有把自己当人。这样让轻视,歧视,蔑视乃至欺负,压抑他们的人,看到不惭愧吗?
现在常听说城市要有“温度”,更要有“态度”。一个真正文明有温度和态度的城市该是什么样的? 一定是能让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并给他们以绝对安全感的城市。希望全国普及对残障人们的特殊关照,让爱无障碍,以彰显中国正能量!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徐全利,男,1956年生,湖北作协会员,退休公务员,已出版杂文集系列“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