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草根诗人》一书正在征稿中,欢迎大家踊跃报名!投稿热线 :czj690430


景 山 赋(1)
撰文:缑岭县花散人

夫乾坤之大,造化于万物。成九鼎之华夏(2),领万方之神州。二曜争辉(3), 映照于平畴瀚漠;四时有道(4),行藏于沧海昆峰(5)。景山者,亦称太平山也。承山川之气势,濯日月之元精。鬼斧神工而凿,洪荒混沌斯成(6)。是地也,上有白云缭绕,下有苍壑纵横;前有万安屏立,后有伊洛奔腾。高瞻嵩岳,钟灵毓秀;俯瞰洛都, 人杰地灵。茏葱叠翠,坐于缑氏城之隈(7);缥缈浮岚,耸于景阳岗之崇。巍峦峻岭,不争华岳之雄峙(8);芝郁兰香,堪比蓬莱之胜名(9)。
灵山兮潘家岗、福地兮景阳峦(10),鹤栖鹿踞趋维,鸟语花香遽传。苍松郁郁,翠柏丸丸,春霖秋露,花木争妍。然四季至美者,犹为肃月严天。雾锁纵横之壑 谷,云蒸起伏之岗峦。霜霭匀浮于大地,雪菲泻落于苍天。银镶远野,玉砌层岩。 琼妆秀圃,冰铸腴田。惊目兮:天降扬沙冻雨,霎时裂石阵寒。侧耳兮:闻而松涛阵阵,若夫琴瑟连连。萧野茫茫,烟岚冉冉。银装素裹,皓质玉媛。临其境, 暝色若梨花别树,颦眉如梅萼展颜。梦幻处,飘然似鳞飞长陌,恍惚如玉坠广寒(11)。更奇者:唯景阳冈之侧,独有孤墓荒塬,日出冰消之后,此处积雪未残。远而朗若星曙,近则明如月阑。由是乎,雪映孤坟之妙境,缑城八景之奇观(12)

昔曹魏初定,曹子建俸旨返洛,慕名而登临景山。登高遥望,俯瞰洛川,洛水东去, 勾忆甄嬛(13)。然则魏王留枕(14),奈何梦碎难圆。嗟乎!先有秦女者罗敷(15),入赵宫而残薄命;后来汉女之甄氏,幸魏帝而逝红颜。由是乎:“采桑女”秦风绝唱,《洛神赋》汉韵名篇(16)。是知也,山脚下之曲家寨(17),煮豆者而用萁燃(18)。曹子建触景愤满,八斗才七步诗圆(19)。惜乎!阋墙兄弟(20),争位发难。相煎何急,骨肉戕残。
唐恭陵者,建于景山之巅。乃唐高宗之五子,为武则天之长男(21)。贤明兮勤 政监国,惋惜兮卒于英年。悲夫!高宗亲撰《睿德纪碑》(22)曰:“皇太子弘,生 知诞质,惟几毓性。直城趋贺,肃敬著于三朝;中寝问安,仁孝闻于四海。”于是乎,敕旨表謚,追号为孝敬皇帝(23);开基立茔,国葬于福地景山。灵台封土,垒塚储贤。规模宏大,布局森严。白云缭绕,巃青塚以成乾象;绿野氤氲,偃梓宫而定坤玄。丽草抽英,风雨和而滋圣地;灵芝吐瑞,芳菲郁则濯皇园。石狮望 柱,天马翁仲,神门四象,华表楹骈。由斯耶,恭陵之旁,裴氏皇后陵联(24)。诚可谓:景山圣地遐名誉,孝敬皇陵胜迹传。
是岁也,武后衔悔之余,出洛都,幸景山,驻跸于慈宫,设祭于恭陵。于是乎,唐刘祎之挽歌曰:“戒奢虚蜃辂,锡号纪鸿名。地叶苍梧野,途经紫聚城。 重照掩寒色,晨飙断曙声。一随仙骥远,霜雪愁阴生。”(特别注释)
吉地有缘,风水盛兴。唐末李晔,废帝昭宗,景山落墓,是为和陵(25)。随之 玉皇观顶立、继尔关帝庙呼应。闻而道家之礼乐,与之香火而旺盛;寻幸者,清 帝乾隆,朝中岳、登缑岭,行乐于王都洛水,游幸于景山帝陵(26)。

若夫以逢盛世,是耶企界精英。光大管企,与时而兴,市场磨砺,商海成名。 张公敬业(27),乃本邑寒门之子。巧借景山之灵气,秉承敬业之家风。立壮志而下商海,展宏图而有卓成。精诚所至,品其优则客户集,敬业犹然,工其事而财源通。日月轮回,赶浪者终成巨贾;风雨变幻,弄潮儿是为精英。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8)”于是乎,积富 而惠施父老,济贫而泽被乡邻。修桥铺路,善报梓恩,纳税捐款,富国利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9)”范文正公箴语也,谆铭可鉴予斯矣。
园林雅事,翰墨寻缘。乔妆帝塚,点缀景山。于是乎,辟地于灵山之麓,开基于伟塚之塬。盛事兮功成福地,嘉名兮文化公园(30)。其境也:绿荫掩映,登楼阁以观紫陌;锦鲤嬉波,俯荷池而映青天。碧水通衢,画廊回环于曲直;朱栏绕径,芳丛映带于方圆。文奎武圣(31),栩栩真颜。琴棋书画,四艺俱全。此乃谓:一代儒商存雅望,半生企宿结文缘。

余缑岭布衣耕读,慕前贤司马太冲(32)。援笔则才疏学浅,属文而不负盛情。 嘉年庚子,时乃秋旻,景山践约,拙赋以呈。诗曰:
景山东峙帝都前,俯瞰缑城伊洛绵。草木争荣薰岭野,芝兰郁气绕峰巅。
皇家玉阙寻唐迹,御塚贞铭记国贤。灵秀阆园名胜地,白云深处可流连。
注释:
(1)景山:景山位于偃师市中部偏东,缑氏镇偏东北约 3 公里处。东西走向,东起缑氏镇的李家沟、石家沟,由高到低,西至涧水以东。山顶之白云峰建有李弘太子墓“唐恭陵”(俗称太子塚),后又建有玉 皇观;北麓处又有唐末废帝李晔“和陵”。曹魏时期,曹植返洛途经此地,登临景山俯瞰洛水,思念珍妃,心中感慨,发自感想,《洛神赋》谋篇之处也。
(2)“成九鼎之华夏”句。九鼎: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3)“二曜争辉,”句。二曜,二曜,意思是指日月,
(4)“四时有道,”句:指春、夏、秋、冬、四季。指日月运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有规律。
(5)“行藏于沧海崑峰。”句:行藏,指之日出日落;沧海崑峰,指日出东(沧)海,日落西崑仑山。
(6)“洪荒混沌斯成”句。洪荒混沌:混沌时期,主要指的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前;洪荒时期,主要指的 是大禹治水以前。见:汉班固《白虎通·天地》、《文选·班昭》、魏曹植《迁都赋》。
(7)“坐于缑氏城之隈”句。缑氏城:指缑氏县。战国韩邑。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史记·白起传》。秦置缑氏县,属三川郡。据《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曾亲临缑氏县,并依礼登上中岳太室山举行祭祀。 至唐,缑氏县屡有设置。隈,山的弯曲处 。如:隈隩(曲窄幽深);山隈;城隈。
(8)“巍峦峻岭,不争华岳之雄峙;”句:华岳,即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五岳之 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 120 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以雄险崎峻而闻名于天下。
(9)“芝郁兰香,堪比蓬莱之胜名。”句:蓬莱,亦称蓬莱山、蓬壶、蓬丘,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县级)。是中国先秦神话传说中东海外的仙岛,被一片黑色的冥海所包围,奇花异草不可胜数。传说中的“八仙过海”之处,有“蓬莱仙境”之美誉。
(10)“灵山兮潘家岗、福地兮景阳峦”句。景山,又有太平山、潘家岗、景阳岗等称谓。 (11)“恍惚如玉坠广寒。”句:广寒,指广寒宫(月亮)。
(12)“雪映孤坟之妙境,缑城八景之奇观”句。孤坟映雪,为景山之奇异景观,传为缑氏八景之一。
(13)“洛水东去,勾忆甄嬛。”句:甄嬛,宓妃。文昭甄皇后(别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曹丕的妻子,曹叡的生母。甄氏早慧,自幼博闻强识,初于袁绍次子袁熙成婚, 居于邺城。曹操攻破邺城后,其子曹丕被甄氏美貌所吸引,遂迎娶回家。甄氏性情温婉,极孝顺卞夫人,鼓励曹丕的侍妾要上进。220 年,曹丕称帝,甄氏失宠。次年,甄氏被赐死,葬于邺城。226 年五月,追谥甄氏曰文昭皇后。231 年 2 月 17 日,明帝将甄氏改葬于朝阳陵。
(14)“然则魏王留枕,”句:故事出于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选》后的注解讲的这么一个故事:最初想娶甄妃的是曹植,结果却是曹丕抢了先,曹植却一直念念不忘。在甄妃死后,曹植入朝去见曹丕,曹丕拿出甄妃曾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到了晚上,甄后之子曹睿摆宴请自己叔叔,干脆把这个枕头送给他。曹植揣着枕头返回封城,途经洛水时梦见甄妃前来与之幽会,有感而发,写成了千古名赋《洛神赋》。
(15)“先有秦女者罗敷,”句。秦罗敷,以采桑为生,又名采桑女。是古赵邯郸美女的代表。作为邯郸历史文化的著名典故之一,她的故事被广为传颂,为乐府《陌上桑》的主人公,在《孔雀东南飞》中代指聪明贤惠的黄花闺女。据传:幼年出自景山脚下之曲家寨(范家寨)村,后举家辗转至赵都邯郸,为赵王 羡其美貌强虏为妃,后忠于爱情,不屈而死。
(16)“《洛神赋》汉韵名篇”句。《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17)“山脚下之曲家寨,”句:曲家寨, 该村在宋代之前称“范家寨”(今曲家东寨)。宋神宗熙宁十年 (公元 1068 年),范仲淹的四服长兄范仲钧 (原籍苏州,庆历六年黯榜进士) 出任河南府偃师尉时, 乔居缑氏。 后其子范贶定居景山北麓,始名范家寨。靖康之变后,范氏家族外迁,流散各地 明朝洪武年间,曲管二子思忠,思恕,奉诏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偃师城南十里之东王村,后在宫底西端, 即范氏家族的遗址上建族立业,曲姓人丁兴旺,遂以姓命村称曲家寨明末由伊川下范 (一说苏州吴县) 迁至东王村的范姓一支,以希字立祖,由东王村迁至曲家寨。清咸丰十一年 (1861 年),为防捻军入境滋扰,遵清廷 “坚壁清垒法” , 修筑 “安乐寨”(又名西庄) “马鞍寨”二寨, 该村因以寨称。 今该村有曲姓586 户,仍属大姓, 范姓则仅77 户。
(18)“煮豆者而用萁燃”句。据传,曹植返洛途中经过曲家寨(原名:范家寨),见一老妪煮豆用豆(杆)萁燃火。此番进京后,恰逢兄弟争位曹丕发难,曹植有感于煮豆情境,于是《七步诗》悲愤而成。
(19)“八斗才七步诗圆。”句:八斗才,《南史•谢灵运传》谢灵运尝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 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谢灵运虽是赞誉曹植,但自负才高之情溢于言表。释义:谢灵运以斗量材,天下才共一石,曹植独占八斗。后用“八斗才、才高八斗、才八斗,”称赞才华出众,有时用作 对文人学士的恭维语。《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一首由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创作的五言六句诗。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20)“阋墙兄弟,”阋(xì),争斗。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出自《诗经·小雅·常棣》:鹿鸣之什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每有良朋,烝也无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 有兄弟,不如友生?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21)“乃唐高宗之五子,为武则天之长男。”句:李弘(652 年-675 年)[1][2],出生于长安,唐高宗李治 第五子,武则天长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22)“高宗亲撰《睿德纪碑》”句。《李弘(孝敬皇帝)叡德碑》位于河南省偃师市景山之巅唐恭陵。 唐恭陵是盛唐时期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唐代帝陵,此碑位于陵区东排第一、二翁仲(石人)之间,由 唐高宗李治亲撰并书,具备较高的历史和书法艺术价值。
(23)“追号为孝敬皇帝;”句:李弘于 656 年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孝顺仁德,为太子后体恤民情,曾上书 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宠爱。675 年,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猝死 于合璧宫绮云殿,年仅 23 岁。高宗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赠太子李弘为皇帝,谥号“孝敬”,以天子礼仪葬 于恭陵。
(24)“恭陵之旁,裴氏皇后陵联”。句:裴氏哀皇后贤惠有妇德,太子李弘在(字宣慈)上元二年(675 年)不幸暴死,追封为“孝敬皇帝”。次年太子妃也在悲痛中死去,无谥号,没有儿子。永昌初年,追封裴氏为“哀皇后”并陪葬于恭陵。世人俗称太子李弘的陵墓为“太子冢”,其北为哀皇后的寝陵,称 “娘娘冢”。
(25) “唐末李晔,废帝昭宗,景山落墓,是为和陵”。句:指唐昭宗和陵:在今洛阳偃师市顾县镇曲家寨村南地域内,东距唐恭陵 1.5 公里,与之相比,墓冢规模形制较小,故当地群众称之谓“小冢”。唐末废帝昭宗李晔,可以说是一个极悲催的皇帝。李晔即位时二十一岁,是个聪明而又有才华的年轻人,他充分了解阻碍恢复唐朝力量和权威的结症所在,并发誓要复兴大唐王朝。但是,大唐王朝此时已经积重难返,李晔想以一己之力挽救将倾的唐朝大厦,实在是回天乏术。最终,落了个被乱兵杀害的下场。
(26) “寻幸者,清帝乾隆”。句:乾隆朝中岳回程驻跸缑山,后又游幸洛水登临景山。乾隆皇帝风流一 生,喜爱游山玩水,层六次下江南,留下了一万多首诗。此次朝中岳、驻缑山、临景山,于少林、缑山亦留有诗篇。
(27) 张敬业:偃师市曲家寨村人,河南省光大管业董事长,农民企业家,市人大代表。其人好学上进,艰苦创业,致富不忘乡亲 。为当地打井修路装路灯,救济残疾贫困孤户,抚恤孤寡老人,捐资助教,资助 贫困学生等,历年来为各项善事活动个人出资不下上百万元。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多有宣传报道,并被评为市道德模范。另外,本人特别热爱文化事业,又斥资500余万元修建“景山文化公园”,是一个集文化学习交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娱乐园地。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文化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的活动场所。
(2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句。意思是: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 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2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思就是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 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30) “盛事兮功成福地,嘉名兮文化公园”句。景山文化公园:为张敬业先生出资兴建。位于景山恭陵之旁。占地 8000 多平米,园内有水榭曲廊,碑碣石刻,四季花木,绿荫环绕。主建筑有三层八角楼一座, 面积近 1500 平米。一层为会议活动场所;二层布置有名家书画及名人格言等;三层为文化交流活动场所。 景山文化公园,集书画交流、文化活动以及景观、休闲、娱乐等功能设施为一体。
(31) “文奎武圣,”句:文奎,指文曲星。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 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文曲与文昌同属为福星,代表有文艺方面的才能或者爱好文学及艺术。武圣,指关 羽,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被后世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32)“慕前贤司马太冲”句。指司马相如、左思,二人俱为写赋名家。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 (约前 179 年~前 118 年),中国汉赋四大家之一。大赋《子虚赋》名扬四海,为求爱卓文君所赋《凤求凰》流芳百世。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据《晋书》本传记载,“于是豪贵之家竟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洛阳纸贵”,其典由此而出也。 另外,其《咏史诗》《娇女诗》也很有名。其诗文语言质朴凝练。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特别注释:刘祎之《孝敬皇帝挽歌》
刘祎之(祎:拼音:yī,本义:美好。)(631—687),字希美,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唐初学者。少以文藻知名。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参决政事。又与人同撰《列女传》、《乐书》等共千余卷。曾一度坐事放逐。则天临朝, 倍受信任,官至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后以私议太后返政,并受人诬告,被赐死。
《孝敬皇帝挽歌》
戒奢虚蜃辂,锡号纪鸿名。①
地叶苍梧野,途经紫聚城。②
重照掩寒色,晨飙断曙声。③
一随仙骥远,霜雪愁阴生。④
①戒奢虚蜃辂,锡号纪鸿名。句: 戒奢,《晋书外戚传》序阴兴之守约戒奢史丹之掩恶扬善。分类:俭约。蜃辂,《漢語大詞典》(蜃 輅)拼音:shèn lù,即蜃车。南朝陈徐陵 《陈文帝哀册文》:“擗蜃輅於丹陛,攀龙帷於紫庭。” 《梁书·昭明太子统传》:“蜃輅俄轩,龙驂跼步;羽翻前驱,云旂北御。”唐刘祎之 《孝敬皇帝挽歌》:“戒奢虚蜃輅,锡号纪鸿名。”参见“蜃车 ”。拼音:shèn chē 载棺的丧车。《周礼·地官·遂 师》:“大丧,使帅其属以幄帟先,道野役及窆,抱磨,共丘笼及蜃车之役。”郑玄注:“蜃车,柩路也,柩路载柳,四轮迫地而行,有似於蜃,因取名焉。”分類:丧车。《漢語大詞典》:锡号,拼音:xī hào 赐予封号。《史记·三王世家》:“使诸侯王封君得推恩分子弟户 邑,锡号尊建百有餘国。”唐杜甫《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诗:“济时瞻上将,锡 号戴慈亲。”《漢語大詞典》:鸿名,(鴻名)拼音:hóng míng 大名;盛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义而览焉。”唐 苏颋 《开元元年赦书》:“鸿名不可以深拒,盛典不可以固违。” 清 孙枝蔚《蒿里曲》:“天子有道重人命,鸿名赫赫垂无穷。” 分類:大名盛名。
戒奢虚蜃辂,这里是说李弘的丧葬车队简朴;锡号纪鸿名。是说又赐予了李弘太子很大很高的名号。
②地叶苍梧野,途经紫聚城。句: 地叶,理解为这个地方的地气、地韵。苍梧野,又名“苍梧恨”、“苍梧泪”《太平御览》卷九百 六十二〈竹部一·竹上〉~4404~。任昉《述异记》曰:「湘水去岸三十许里有相思宫、望帝台。舜南巡 不返殁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班班然。紫聚城,苍梧野对语。紫气,紫色云气。古代以为祥瑞之气。附会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紫聚城:大意为紫 气汇聚之处,祥瑞之兆也。
地叶苍梧野,途经紫聚城。这里是把“苍梧野”舜的殁葬之处拿来比作李弘太子的殁葬之处。途径紫聚城,寓意为沿途有紫气汇聚,有祥瑞之兆。
③重照掩寒色,晨飙断曙声。句: 重照:日月重照。寒色,感到寒冷时的气色。《敦煌变文集·孝子传》:“父密察之,知騫有寒色, 父以手抚之,见衣甚薄,毁而观之,始知非絮。”《宋史·杨业传》:“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业但挟纊,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骈字类编》:晨飙,晨,早晨;飙,大风。早晨的大风。唐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蕙帐晨飙动,芝房夕露清。元贡师泰送刘子还江右晨飙起庭柯,落叶当阶积。曙声,《分类字锦》:拂曙声多。陈仲师鹊始巢赋拂曙声多排空意远。惜光阴于朝暮,迷饮啄之往返。鸟啭拂晓,早晨的鸟鸣。
重照掩寒色,晨飙断曙声。这里是指重照掩盖了寒野的苍茫颜色;把肃穆的丧葬车队比作晨飙而断了早晨鸟鸣的声音。表示威严肃穆的车队。
④一随仙骥远,霜雪愁阴生。句:仙骥,《漢語大詞典》:仙骥(仙驥)拼音:xiān jì 指仙鹤。因传说为仙人所骑乘,故称。语出《艺文类聚》卷九十引《相鹤经》:“鹤,阳鸟也,而游於阴。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騏驥也。”宋黄庭坚 《倦鹤图赞》:“伟万里之仙驥,羾九关而天翱。”分類: 仙鹤骑乘
最后是人心是悲痛的,而随之李弘太子的灵柩,乘坐仙骥(丧葬的车队)远去,霜雪季节更增添了哀痛愁绪之情。

作者简介:潘二焕,汉族,洛阳偃师市人,笔(网)名县花散人。爱好传统文化,尤以律诗为重,现为中国洛阳诗词学会会员。洛阳市某私企高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