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沂蒙精神永放光芒
——记九间棚党委书记刘嘉坤带领村民艰苦拼搏脱贫致富的事迹。
平邑有座天宝山, 山清水秀翠满涧。
山上有村很出名, 名扬四海九间棚。
九间棚人有志向, 艰苦奋斗树榜样。
六十年代村很穷, 缺水无电路难行。
共产党员刘嘉坤, 带领村民拔穷根。
村看村来户看户, 党员依靠党支部。
党支部把人心聚, 党员就是擎天柱。
龙顶山上战场摆, 拼命苦干面貌改。
誓把荒山变果园, 零星土地修梯田。
九间棚人拼命干, 沂蒙精神来体现。
五年汗水没白流, 满山水果挂枝头。
梯田层层麦浪翻, 粮食满仓囤冒尖。
山下电灯明晃晃, 山上煤油灯照亮。
要把电能送上山, 崎岖山路抬电杆。
拼命大干二十天, 水泥电杆抬上山。
龙顶山上电灯明, 九间棚村齐欢腾。
从此村里有了电, 冰箱电视风扇转。

九间棚人不停步, 要想致富得修路。
嘉坤书记发号召, 一呼百应热情高。
男女老幼齐上阵, 肩抬人抗比干劲。
悬崖峭壁打炮眼, 战胜困难和艰险。
大锤砸来放炮轰, 大年初一不丢松。
流血流汗六个月, 汽车终于上山坡。
三年工程半年完, 愚公精神代代传。
过去上下靠人抬, 现在上下汽车载。
龙顶山上路刚通, 环山公路又开工。
二十五里环山路, 山果下山群众富。
电灯明亮公路通, 九间棚人劲不松。
十年九旱九间棚, 生活用水贵如油。
引水上山工程大, 九间棚人真不怕。
三级提水六百米, 管道水渠到山里。
天池建在高山顶, 成为一道好风景。
硬把龙王牵上山, 服服帖帖听使唤。
人畜用水全解决, 种粮浇树不用说。

水电路到龙顶山, 生产生活大改观。
粮食产量连年翻, 金银花子遍山间。
苹果梨枣挂枝头, 山楂熟透满山红。
嘉坤书记有远见, 北京大学去充电。
为民致富科技求, 知识海洋去傲游。
华西致富带了头, 工业强农数一流。
没有工业民不富, 当地石材很丰富。
大理石厂第一步, 花子加工也上路。
奋斗精神要倡导, 风景这边真独好。

办工厂来搞旅游, 群众富的流了油。
永远告别石头棚, 搬进县城住高楼。
家家都有轿子车, 外出旅游算歇歇。
脱贫致富九间棚, 沂蒙精神它传承。
一村富来不算富, 共同富裕才算富。
嘉坤同志看的远, 边疆脱贫咱得管。
就是小小金银花, 成为边民致富花。
送去苗木回收花, 边疆人民乐开花。

新疆甘肃和云南, 十万边民心里甜。
种花不但能致富, 防风固沙生态护。
全民脱贫奔小康, 共同富裕保边疆。
高尚品质得赞扬, 沂蒙精神放光芒。
——王西洲写于平邑县九间棚 2020年10月29日


作者简介
王西洲,男,山东临沂河东区人,退休干部,兰山作协顾问,爱好写作,发表游记系列作品八本。1999年《山东人民权利报》《山东人大工作》刊物聘为通讯员。作品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评为1999年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三等奖。另一篇新闻稿受到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评为1999年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鼓励奖,先后在省级、市级、区级报刊,洗砚池刊物发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