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幼教梦 为先艺幼人
——黄爱玲和她的艺术幼儿园
第一篇章:为梦起航,唱响华阳
文/ 贾军平
引言:在洛南,说起幼教行业,就不得不说黄爱玲。这个长相甜美,理念超前的农家姑娘学成返乡,倾情学前教育,回报乡村父老。一个弱女子,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洛南城乡创办了洛南县艺术幼儿园四所连锁幼儿园,被誉为洛南县民办学前教育的一面旗帜。
走进艺术幼儿园,干净规整的园所被浓浓的艺术氛围包裹着。明亮的教室,优雅的教学环境,空中回荡着朗朗的笑声,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嬉戏,绿的草、红的花,处处呈现出一种温馨祥和、积极向上的快乐氛围。
见到黄爱玲,温雅的笑容让人顿感一丝丝甜美扑面而来,可爱、可亲、可敬。她认为:山里孩子应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只有发展教育才能让他们走出大山,有出彩机会。由此,她在心底里立下宏愿:办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通过幼教事业,从娃娃开始圆农村孩子的梦,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充满自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时光回到2000年,美丽的洛南山城定格了一个历史的画面。19岁的黄爱玲师范学校毕业,经三年的见习、学习、再深造之后,于2003年毅然放弃高薪职业,为了儿时自己的梦想回到家乡,一头扎进自己的幼教事业,春夏秋冬,坎坷磨难,始终不言放弃,成为洛南县民办学前教育领航者之一。
谈及幼儿园创办之初,虽然过去了十几年,但黄爱玲一想起最初的办园经历,虽然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然,但也难掩泪水和伤感,更不难在她的脸颊和眼角看到岁月对这个弱小女子的洗礼。
人的愿望往往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骨感的。

作为一个女孩子,本就在创业路上万分艰难,而家庭的传统观念与她过早的婚姻,自己又放弃安逸的工作而选择创业,一时间得不到亲人的理解,更谈不到支持,有骂声、笑声、叹息声……
相夫教子,安逸平稳,也许是女人要的日子,但不是黄爱玲所要的生活。她坚信自己的价值追求,也做好了应对艰难的心理准备。就在家人的反对声中,毅然初心不改,开启了人生新的征程。
创办一所幼儿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而且随时会遇到千头万绪的问题。开始办园所需要的启动资金就让黄爱玲陷入困境:拿着自己全部的积蓄,又像一名游走的说客向朋友筹借,看尽人情世故,尝尽低头哈腰的酸楚,最终托朋友做担保向银行贷款6万元才得以解决。接着园址的选择,师资力量的配备,大大小小的事情让她应接不暇。但黄爱玲看似娇小的身躯里却注入了无限的动能,大有剑客上路,义无反顾的巾帼气势。

当初为了寻找创办幼儿园的场地,既使天上的太阳毒辣辣地把地面烤的发烫,黄爱玲怀抱着出生四十多天的女儿也没有停下奔忙的脚步。女儿晒得哭泣,不能按点喂奶,瘦了一圈又一圈,她心里难受,几次昏厥在路上,精力几乎要透支了,右胳膊晒掉了一层皮都不曾发觉,回到家感到灼痛难忍才留着眼泪,悄悄地涂上止痛药对着夜幕久久不语……
因为信念,所以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七月份终于找到并谈成一个可以做四个教室容纳百余名幼儿的小院。这时,她眼含泪水,微笑着举起孩子望着小院,心里的感觉五味杂陈,好在离梦想又进了一步,幸福的感觉溢于言表。

回过头来,黄爱玲实在不相信她是怎样挺过来的。每当夜深人静,孩子睡着的时候,她全身开始疼痛,真想把孩子搂在臂膀里好好睡一觉,可这时候却是她最清静的时候,她要自己动手设计幼儿园的文化,起草办园的一些方案。天亮了,爬起来还要打扫卫生,铺地板革,外墙画画,粉刷涂料,这样劳累,为的就是省下每一分钱。就这样和女儿在饥一顿饱一顿中度过了难忘的七月和八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竟然以神奇的速度创办了第一所艺术幼儿园——柏槐艺术幼儿园。
千头万绪忙完,九月开学了,她这个女强人终于病倒了!
由于一心想着幼儿园,在月子中就不听人劝说,不顾身体的虚弱开始折腾,两条腿严重受凉,只能上楼,下楼时却是万分艰难,但欣慰的是,三个月的努力换来了五十六位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幼儿园招到了56名幼儿,她成为了孩子口中的园长姐姐,感到苦并快乐着,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由于自己只有二十岁,虽然在外见习从事幼教工作小有成就,但她毕竟还年轻,缺乏经验,家长们和员工们的认可成为一个致命弱点,为了补齐这个短板,夜夜看书,抄笔记,不停地充实自己,丝毫不敢懈怠,一直为心中的目标而努力着!也是源自她执着的付出和不懈的坚持,幼儿园从开园第二学期开始一直都是学位满员,迎接送走一批批前来给孩子咨询报名的家长。
与其说办幼儿园是黄爱玲人生最大的梦想,不如说这是源于他对农村更多的爱,对家乡最直接的回报。她说,我热爱幼教事业,想在洛南把幼教事业做大做强,投入全部的信心和激情;我是学幼教的,会用专业的幼教思维去办学,也会立足洛南,放眼幼教前沿市场,创新一流,让山区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快乐,让他们的人生不因为生在农村而输在起跑线上。

2006年,一路潜心研修,空闲时各地交流学习的她为使幼儿园能更巨规模的发展,有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经过深思熟虑,又多方筹资把原来的柏槐艺术幼儿园迁到了洛南县城较为繁华的地段,更名为洛南县艺术幼儿园。
黄爱玲的人生哲学就是锲而不舍,向阳向上,永远是幼教行业的一个行者。
为了幼教事业,黄爱玲满脑子都装着孩子,一切工作都奔着孩子,她总是语重心长地对同行说:“幼教是个良心活,只有你奔着为家长、为孩子着想的心,才能把幼教事业做出大做强。”

2009年,在清华大学研修班学习的她,只因北京红缨幼儿教育提出:“让孩子们享受同北京一样的教育”时,她按捺不住了。为了提升办园水平,提升教学层次,她义无反顾的加盟了北京红缨教育,几经专家斟酌研判,修改定位幼儿园办园理念、目标、规划,为老师们请来首都的幼儿专家做课程培训,提升师资水平,订阅红缨的特色幼儿读本及教材等等,成为洛南县首家具有规模性、完整性的北京红缨指导下的一所特色幼儿园。同时洛南县艺术幼儿园被受关注,商洛市电视台专题报道,洛南县艺术幼儿园被誉为“洛南县民办学前教育的一面旗帜”。黄爱玲也正式登上了幼儿教育的历史舞台。随后依托洛南县艺术幼儿园先后创办成立了石门镇艺术幼儿园、永丰镇艺术幼儿园、景村艺术幼儿园。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可背后的心酸谁人知、谁人解?
曾经为筹措加盟费引进先进教育理念的那一笔费用时,几乎是放下身段,跪求银行能为幼儿园办理贷款;为使老师们能提升素质,快速进步时,她与每位老师秉烛夜谈;因为工作而无暇顾及家庭又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时以泪洗面……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说多了都是伤感,都是眼泪,但黄爱玲认为,不管这样,只要要是为了孩子,为了幼教,一切的付出,都值!

而今,回想起走过的风风雨雨,从最初申请批复成立幼儿园,到自己动手到购置设施、招聘教师、招生开园、研究教学,到现在已经过去18个年头。幼儿园从当初建园时的一个幼儿园2个班级发展到现在4所艺术幼儿园的40个班级;幼儿人数从56人发展到1000余人;教职工从5人发展到190人;教学设备从只有简易的粉笔、黑板发展到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幼儿园管理制度也日臻完善,消防设施、幼儿盥洗室、厨卫管理等软硬件日趋完善,如今洛南县艺术幼儿园、石门镇艺术幼儿园、永丰镇艺术幼儿园、景村艺术幼儿园均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之路。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将后半生倾注于幼教事业的黄爱玲认为,学前教育不仅要满足孩子眼前的发展,还必须着眼于孩子的未来。他意识到而今除了艺术之外,国学、阅读对奠定人文底蕴、塑造人格的基础性作用,始终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大力倡导吟诵国学、阅读经典,以文化塑造有灵魂的教育,这也是他立园的不渝初心。对于阅读,他说:“幼儿期是儿童阅读的敏感期,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为此,幼儿园又率先开设了绘本阅读互动课、趣味手工故事等形式多样的课程和活动。

如今,在每一所艺术幼儿园,浸润式的教育和爱让培育人变得自然而然,孩子们像花朵一样每天吮吸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爱和自由赋予了他们充足的心理营养,培养了他们自信、乐观的良好品格。从艺术幼儿园毕业的儿童在之后的学习阶段,展现出良好的求知欲和强劲的学习力。
2021年伊始,她已经为孩子们备足了新一年的儿童读本,新一轮的家庭教育巡回培训也即将启程!黄爱玲带着她的老师和孩子们走上更加专业的幼教之路,开启她们教育旅程新篇章!
让我们用黄爱玲的一句话祝福她的艺术幼儿园,她的幼教事业:“我用生命创造了艺术幼儿园,艺术幼儿园延续着我的生命,生命影响着生命,我毕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让幼教赞美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