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哺育我成长
(征文一一改革开放四十年 说说我家乡变化)
江苏灌云 戴乐柱
改革开放,农村变样;
前后对比,相差万里!
当你走进灌云县四队镇,就会被一片白茫茫的蔬菜大棚、宽阔带有太阳能路灯的水泥路面、规划有序的小楼房、和绿色乡间田野所吸引;河沟中的莲花、鱼跃、树上的小鸟、路旁的花草,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动人画卷;农田机械作业、校园读书声和村娱乐场所,汇成了一首农村小康天然乐章————这里就是四队镇兴二村。
我就是亲生经历、改革开放,目睹发生巨大变化整过程的参与者,是党的英明决策,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的飞速发展,真使我想象不到,把贫穷落后的农村改变成市郊一样繁华兴旺的新农村。

我七四年高中毕业,当时未恢复高考,就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随后参军、入党、退役回乡务农,八零年,不足十平方的土草小屋,几张画画、土块泥床就是我的新婚洞房;七八十公分的一只小木箱,就是我的整个家当,当初梦想:这辈子能建三间石基瓦面土墙屋,吃穿不愁,生儿育女就满足了。
正好改革开放的东风吹进农村,打破大锅饭,实行联产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当年就解决了温饱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化肥等农资的投入,政府的惠民政策贯彻落实,从温饱不足,到自给到有余,八八年超越实现第一个梦想,建设了五间砖瓦房,这时又孕育着第二梦想:何时能把小孩培养成大学生?能否骑上自己摩托车?又是没想到,这个梦想实现于一九九八年;紧接着,又孕育了第三个梦想:何时能住上自己的小楼房?坐上自己的小轿车?乘飞机上蓝天,出境旅游?又是没想到,可实现的更快、更美!二零一六年,第三个梦想全部实现!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缴公粮、缴各项提留、农业税、到免缴公粮、免收农业税、又发展到政府扶持补贴;从粮票、布票、糖票、肉票、工业卷等逐步取消限制,市场计划,变为市场经济,全国流通;轿车、轮船,飞机从不敢想,到随你选;宾馆、舞厅、酒楼从去不起,到随便去;等等方方面面都在飞速发展,说明国家越来越强大,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我们农民衷心感恩党的英明政策,这些成果都来源于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精神乃至十九大宏伟规划。
我一个小家庭就有三个党员,我们决心听党话、跟党走,紧跟时代节拍,乘十九大快车的强劲东风,为人民谋利益,为党旗增光辉!这是我永久的人生追求。
经多年的学习、工作、拼搏,党多次给我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并把村青年书记、民兵营长、计生专干、村会计、镇安监所办事员、文化站办事员等担子放在我肩上,我没有辜负党的重托和群众的希望,勤奋工作,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

在这块充满生机、飘着清香、带有神奇的热土上,还有其他一代代辛勤耕耘的农民,从六七十年代的温饱不足,走向八九十年代的自给有余,逐步发展到家家户户砖瓦房,吃穿不愁;大部分农户存款数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羊肠小道变成水泥路;茅草小舍变楼房;脚踏车变成小汽车;太阳能路灯昼夜通明;家用电器应有尽有;书信变成微信;太阳能热水器、自来水、无害化水冲式厕所已得到改造和普及;天然气和电,彻底代替了柴和草;土灶台,大铁锅早已不见;老黄牛、独轮小木车、木制小平车、镰刀、铁锹、草叉、锄头等等原始落后的生产劳动工具,相继逐步告别农村历史舞台,已成为文物;电动车、大中型拖拉机、货车、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插秧机等,活跃在农村田野,随时随处可见;手机人人有,宽带进农家,娱乐有广场,健身有器材,宴请有饭茬,红白喜事一条龙;处处呈现环境卫生、乡村文明、路不拾遗、安居乐业新的局面;农村、农业、朝气蓬勃在发展更新;农民,正在描绘更新更美的壮丽蓝图!
供稿人 戴乐柱


作者简介:戴乐柱,江苏灌云人,高中文化,退役军人,中共党员,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站退休聘用。喜爱文学作品和创作,打油诗,顺口溜获江苏省著作权作品登记证书150余篇,上百度30余篇,散见于网络平台,党建诗歌《不忘初心》被中央组织部采用刊登。邮箱:春暖花开:303145921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