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甫金石:读懂阳明心学在江西、在中国、在世界
---“心即理,事上磨,知行合一,致良知”永远在路上
江西省王阳明研究会秘书长 皇甫金石
图/来自网络
一、王阳明心学正名——良知正道王阳明
“阳明心学”的提法,具有极广泛的理解空间,有导致危险与危害的极大可能,为什么?
心学,是最厉害、最有效的成功学;心学,是最厉害、最有效的幸福学。因为“心学”有心根,它既有认识论的事实判断(唯心与唯物的判断),又有人性论的价值判断(善与恶的判断),还有情感论的意志决断(我要、我能、我信、我坚持)。

心学,是魔!魔在“心即理”与“知行合一”,这两句话的结合犹如齐天大圣孙悟空,能量大,潜在的破坏力也大。良知,是戒,如紧箍咒,将魔圈住,才能守正祛邪导向知善知恶、为善去恶。
所以,必须用“良知”把“阳明心学”修正为“阳明良知心学”。也正是这一文字上看似小小的差异,但极其关键与重要,王阳明先生自己也是化了十余年时间、经历了人生最艰难的生死磨难才悟到,才由此完成了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构建。
二、读懂阳明心学在江西
搞准确王阳明先生在江西到过哪里?说过什么?做过什么?这些固然重要,但是,读懂王阳明在江西的所言所行背后的义理与逻辑更重要。怎么读懂?黄宗羲说“......阳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是什么意思?
其实,王阳明的一生苦难辉煌,流放在贵州修文龙场时初悟心学之道,提出了“圣贤之道,吾性自足”“心即理”与“知行合一”的心学方法论,此时,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体系只是初创了一个雏形,只完成了认知(怎么看?)世界与人性的半个突破(唯心看世界),只是开启了王阳明悟道立言的第一步,而立德立功还没有开始。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的成熟与事功的创立,主要是在江西完成的,期间王阳明经历了2个过程发现了3大价值:
过程1:龙场悟道之后近十年,王阳明经历了江西“庐陵知县”的历练,特别是经历了“巡抚南、赣、汀、漳”的经世济民大事功的高难度综合考验之后,提出(发现)了“事上磨”心学方法论价值,这个发现完成了认知(怎么看?)世界与人性的另半个突破,认知方法论的这后半个突破,是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仅有“心即理”缺了“事上磨”,是致不到良知的。这是在江西的第一个价值发现与发展。
王阳明此时此处提出的“事上磨”,不仅正确完成了整个心学世界观(怎么看世界?心即理、事上磨,且在两者之间,王阳明自己更着重强调事上磨),同时,也在此时此处补上了“行”这一环节,没有“事上磨”,“行”就根本无从谈起,所以,“事上磨”才真正在现实人生上完成了“知行合一”认知-实践的闭环。这是在江西的第二个价值发现与发展

“事上磨”磨什么?磨的是“亲民”“经世济民”,此时此处,王阳明心学才生成并聚焦在“经世济民”这个核心价值上,才具有了操作落地的现实社会价值。这是在江西的第三个价值发现与发展。
在江西赣南提出的“事上磨”,是王阳明悟道立言的第二步。这个“事上磨”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具有贯通义理与现实的关键作用,具有贯通立言与立德、立功的关键作用!

过程2:又过了数年,王阳明经历了“平定宁王之乱”具有“为天下开太平”的巨大经世济民事功,特别是“平定宁王之乱”的后期,度过“许张陷害”的“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生死危机后,王阳明进一步提出“致良知”的表达,此时,才明确地把心学的核心价值定位在“经世济民”,此时,王阳明的“良知心学”才完整起来,“良知”大旗才高高举起,在贵州龙场悟道初创的“阳明心学”才成熟为“阳明良知心学”。这是王阳明悟道立言的第三步。
在江西期间,王阳明的悟道与事功是相互相成、相得益彰的过程,特别是赣南剿匪、平定宁王、经历生死三件事,一个比一个更大、更复杂、更危险,正是这三件事功,逼迫着王阳明经受人生的历练,帮助王阳明悟道成长从苦难走向辉煌。

而王阳明“致良知”真精神的核心价值、根本且永久的落脚点,一是“经世济民”(吴光老师强调的亲民),二是“义利合一”。其中,经世济民是目的与效果,义利合一是原则与方法。为了“经世济民”奋斗目标,王阳明无惧穷达;有了“义利合一”法宝,王阳明无中生有,天下无敌、无敌天下。

正是江西的“义利合一”“经世济民”的人生历练与苦难辉煌,奠定了王阳明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军事家、伟大的政治家(四个伟大)的思想与业绩。也正是在江西的“义利合一”“经世济民”成就,奠定了王阳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德、立言、立功”真“三不朽”的一生。
王阳明这样的活法与人生业绩,儒、释、道3家中还有哪一位做到了?没有!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王阳明认知世界的方法、选择的人生价值目标(活法)、处世的做法,都与儒、释、道3家不一样。

三、读懂心学的人类性
其实,心学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心学是哲学的哲学。人类的一切文明、一切宗教与信仰、以及人与人类的一切行为,它们的根本问题,就是心学问题。这个根本问题就是心学的基本范式:“认知-价值-实践”,也即“怎么看?-怎么信?-怎么做?”
在回答这个根本问题上,中华文明的诸子百家,各家有各家的心学:儒家心学、法家心学、佛家心学、道家心学、兵家心学...;世界各种文明有各自的心学:中华文明心学、基督教心学、伊斯兰教心学...;各种主义也有各自的心学:科学主义心学、唯物主义心学、唯心主义心学、马克思主义心学...

王阳明心学在整个人类心学体系中处于哪个位置呢?王阳明心学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在认知(怎么看)问题上,王阳明开始时是“心即理”,用“主观至诚求主观至知”(比如陈寅恪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就是这种看世界方法的一种美妙表达);接着是“知行合一”补充了客观意识角度,最后是“事上磨”,明确并强调了“客观至诚求客观至知”。至此,王阳明完成了怎么看世界的“(唯)心(唯)物合一”世界观,得到了能洞穿一切纷繁复杂紧急危险事物的思想力(心之力)。

认知了世界之后怎么做价值选择、怎么信的呢?致良知。什么是“良知”呢?作为名词的“知”,其一是“道”,也即一切客观外界的规律(科学技术理性是其主要表达);其二是“德”,也即人类千万年下来达成的生生不息共识(共识,是众人心、天下心,圣贤经典是其主要表达);其三是“我心”,也即我在其一与其二的范围内的选择与相信。王阳明的良知核心价值是怎么选择怎么信的呢?经世济民。
什么是“致”呢?其一是“知(作为动词的“知”)”,也即找到了,懂得了(明明德);其二是“觉”,也即选择了、相信了(亲民);其三是“行”,也即去做了,做到了、做好了,是“合一”,也即“知行合一”,可开可合,应开即开应合即合,开合适势适度、适恰一如(止于至善)。

王阳明坚定了价值选择之后怎么做的呢?知行合一!把看明白了的部分(义利合一)与坚定(信)了部分(经世济民)价值选择的部分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思想力(关键力),再去转换成人生的另外三个核心价值力:其一,无惧穷达皆济天下的勇敢担当力;其二,无中生有的行动成功力;其三,宠辱不惊的幸福光明力。
“四个伟大”“三个不朽”属于王阳明并随王阳明而去。我们所需要的,是从王阳明那里传承得到这四个力量:洞穿一切的思想力(心之力);无惧穷达皆济天下的勇敢担当力;无中生有的行动成功力;宠辱不惊的幸福光明力。
实际上,“圣贤之道,吾性自足”“心即理”与“知行合一”这些“阳明心学”的初期提法,是可以导向佛老,也可以导向狂狷甚至狂妄的。
在学习应用王阳明心学思想时,学不懂或学偏是经常发生的问题,特别是学偏情况危害更大。学偏的情况有两种,其一是只注重“心即理”,结果常常走向佛老与清谈;其二是既注重“心即理”,也注重“知行合一”,但却忽视“良知正道”这个同样重要的前置价值着力点与抓手,误入狂妄与胡作非为歧途,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与社会危害。

第二种走偏,在王阳明当时的徒子徒孙中就有出现,而最典型的反面例子是日本,日本的心学信徒们从“明治维新”走向凶残侵略的“军国主义”,就是只学王阳明“心即理”“知行合一”,只追求“无中生有的行动成功力”,而抛弃王阳明“致良知”的“良知正道”,最终走上了危害人类的歧途。这是日本民族给人类世界的一个惨痛教训。
实际上,有了“事上磨”,与“致良知”“经世济民”的完善,“圣贤之道,吾性自足”“心即理”才不会导向佛老虚空;有了“致良知”“经世济民”的完善,“心即理”“知行合一”才不会导向狂妄与胡作非为。
四、读懂阳明心学在中国,“心即理”再陷儒释道
当年,蒋介石先生曾经深切痛惜地说“中国与日本就差一个王阳明”。但蒋介石先生说对了吗?蒋介石先生找到了“良知”吗?蒋介石先生的这句话现今还成立吗?还会继续吗?还要继续到什么时候?

王阳明心学诞生以来的这500年,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大家都在学王阳明心学,但学的方法与学的成效却大相径庭。
明朝中叶的中华大地上,王阳明如彗星般涤然升空,他的事功与思想强烈地照耀了当时的中华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关注与围观,赞誉、崇拜、追随者蜂拥而来;同时,怀疑、攻击、迫害者来势更猛。既有赞王阳明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者”,更有骂王阳明为孔孟儒家叛逆者,甚至把明朝的灭亡归罪于阳明心学,把阳明心学打入冷宫。
在今天的余姚阳明故居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王阳明有生之年与去世后的约50年中,阳明心学在明朝社会的毁誉嘈杂声中热闹了一阵之后,就在中华大地上了无声息了;清朝中期,王阳明心学思想又飘回中华大地逗留了10-20年,然后又飘走了;到中华民国的1926-1936年期间,王阳明心学思想又飘回了中华大地10年左右。

500年来,王阳明心学思想一直没有在中华大地上真正落地生根,而是升起来了,飘走了,飘回来了又飘走了,既没有普及开来,更没有深入中华民族的百姓人心被人人躬行于时时处处事事。中华民族的士人之心、百姓之心,一如既往地沉浸在儒性、佛性、道性之中。
直到1980年代,浙江阳明学研究先驱沈善洪、王凤贤、吴光,日本阳明心学教育泰斗冈田武彦,再一次把阳明心学推向改革开放的中华大地,至今已有近40年了。阳明心学在中华社会的这一次回归时间,已经几乎与王阳明在世时期相近了。

那这一次回来后,能不再走了吗?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2012年以来,提倡“王阳明心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习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热潮开始吹遍中华大地,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各个阶层开始了王阳明心学的学习热潮。
但实际上,以往与当下,在中华社会中掌握学习与传播王阳明心学的主导权的成员,仍然大多是学者,且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把王阳明当作儒释道的精英与传人读,津津乐道于“口耳之学”的“圣贤之道,吾性自足”“心即理”“无善无恶心之体”那么一点儒家、佛家、道家的清谈以及超脱与仙闲体验,完完全全地把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真精神“经世济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勇气与行动成功力丢得一干二净。

王阳明的真精神不只是贵州龙场的“圣贤之道,吾性自足”“心即理”,而更重要的是江西赣鄱大地的“知行合一”“事上磨”“经世济民”“致良知”。
普遍存在于中国社会的热衷于柔弱空无价值追求的问题,只能从我们中国读书人与中华社会文化自身的儒释道秉性上去找原因与答案。儒性、佛性、道性,已经成为以往中国文化人的习性、秉性,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都站在儒家思想至高无上、完美无缺的立场上读王阳明,都用儒家思想的眼光读王阳明,都把王阳明对标儒家来读,把王阳明思想局限在儒家思想中读;或者,再添一点佛性、添一点道性,津津乐道,如此而已。

王阳明心学,毫无疑问继承了儒家的真血脉,并把儒家的追求目标“三纲八目”“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知行合一发扬光大,同时,还吸收了佛道二家优秀思想精华并予以贯通。但是,把王阳明往儒家上解读、甚至往贯通儒释道3家上解读,毫无疑问是把王阳明读偏了、读漏了、读小了、读弱了、甚至读丢了;把王阳明往贯通诸子百家与贯通儒释道上读,只是勉勉强强。

仅限于王阳明年谱与《传习录》上读,往往只能读出一个过往版、简化版、缩小版的王阳明,读王阳明,甚至不能限于在儒家义理内读,不能限于在儒释道三家的义理内读,而必须在诸子百家的义理中去读,在古今中外全人类文明的历史背景下去比较着读。我们可以、也应该读出一个贯通儒释道法、贯通诸子百家的王阳明;读出一个超越儒家、超越儒释道、超越诸子百家的王阳明。
实际上,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应用,是可以贯通义理与实践、贯通古今、贯通未来、贯通中西、贯通世界各宗教教派、贯通人类文明的起源及过程与终极目标的。
中华社会在读王阳明的历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与错失,不是王阳明的不足与错失,而是以往中国社会与中国传统读书人自己的不足与错失。

由于儒释道法四家各自的“认知-价值-实践”范式,都存在“本”与“达”的缺失与偏颇,分别在儒释道法四家的“认知-价值-实践”范式中读,就读不出更宽、更高、更完整彻底的“本”与“达”,而且,如果继续沉湎于儒释道,将耽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只有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近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与苦难辉煌的伟大经历中,超越了儒释道法四家的“认知-价值-实践”范式,既正确回归与保留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质原基因,又正确恰当地吸收了欧美西方的先进政治与科技文明,站在了完整彻底的中华文明的本与达的基础上,站在了完整彻底的人类文明的本与达的基础上,才读懂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科学先进性并使其得到了发扬光大,得到了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应用。
这就是500 年来王阳明心学在中国的命运的大致情况。
五、读懂阳明心学在日本,“知行合一”提升武士道
王阳明之后约100年的明末清初,作为亡国而不屈的少数优秀读书人代表、实干家、活动家的朱舜水,带着亡国的国仇家恨,抱着“为往圣继绝学”的最后人生愿望逃亡客居日本。
在阳明心学传人朱舜水的传播下经200多年的代代相传,日本社会各级极其注重王阳明心学,但日本注重的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中的“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精神,这一突出特点,帮助日本社会取得了培育出政治、军事、科技、金融、实业、思想、教育各界泰斗群星灿烂的社会现实效果,特别是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政治精英们,用王阳明心学思想开启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从王阳明心学思想中得到了巨大的现实社会效果,脱亚入欧走上了现代化。20世纪初,日本的海军部长东乡平八郎的“一生伏首拜阳明”箴言,代表了日本的政治、军事、文化、实业等各界精英们的心声。

虽然,日本民族学习王阳明得到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精神,得到了巨大的社会现实行动力,但是,他们忽视了王阳明思想精神中的道德良知,忽视了王阳明心学“致良知”中的“天地万物一体为仁”的大爱精神,从而走火入魔,走向对外侵略、烧杀抢掠。
过去的500年间,都是读王阳明心学思想,为什么在中国向虚?日本向实?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差异与差距?
六、读懂阳明心学与中国共产党
其实,王阳明在世时只做到了如下四点:
其一,初步建立了一个有别并超越于儒释道的“认知-价值-实践”的“致良知”心学范式(思想)体系,并把它有效地应用于经世济民;
其二,把中华文明(民族)本有的“自强不息”“勤、勇、毅”与“知行合一”阳性基因、行动力基因,通过自身的教学与人生实践榜样,重新植入到已经变异了的,儒性、佛性、道性化了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其三,并身先士卒践行,取得了巨大的经世济民、治国平天下的不世之功,用自身的榜样验证了自创的有别于并超越儒释道的“认知-价值-实践”“致良知”心学范式思想体系的巨大力量;
其四,教育传播这个思想体系,带出了一批弟子,在中华社会播下了一批心学种子。
在前三点上,阳明先生已经用自己的人生实践,活出了一个远远超越儒性、佛性、道性的现实人生。正是这前三点,使王阳明有资格称为创立了一个有别于儒释道、有别于诸子百家的“心学”,有资格站上了为中华文明“立言”的高位。

使心学“认知-价值-实践”范式,使“自强不息”“勤勇毅”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阳性基因、行动力基因贯穿于中华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中华民族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践行“知行合一”“致良知”,使经世济民的良知社会在中华大地变成现实,把中华大地建设成为经世济民的良知社会,这些是王阳明想做但未做到、也做不到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追求并初步成功实现了这个社会目标。
虽然,在对后世的影响方面,王阳明心学思想抚育了曾国藩、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等中国近代史上众多领袖,而且,这些杰出领袖还都是在王阳明心学遭遇打压雪藏的情况下私学成才的。但是,这些中华民族杰出代表们,并没有实现王阳明的“经世济民”夙愿。同样,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西方不能落地成功而在中国落地成功?

其实,只有老一代革命家,才是500年来真正懂得王阳明良知心学的人,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王阳明良知心学理论(有别于超越于儒释道的“认知-价值-实践”心学范式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价值-实践”范式体系结合落地中国,是他们真正实现了王阳明的“经世济民”夙愿,改变了近代中国,扭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向儒性、佛性、道性的变异退化趋势。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历史上真正懂得并践行良知心学的执政者,也是真正符合良知心学的执政者。只有真正懂并践行了良知心学,才能得天下!只有真正懂并践行了良知心学,才能坐(守)得住天下!
为什么?因为,中国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的宗旨“为人民服务”(从初心到终极目标),其本质就是“义利合一”“经世济民”“义利天下”;而“致良知”真精神的核心价值、根本落脚点也就是这个人与人类的初心——“义利合一”“经世济民”“义利天下”。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与“致良知”真精神的核心价值,两者完全吻合。
正因为这样,有这些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精英,才能把良知心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打通并得心应手用于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我们要接过了马克思主义旗帜,2012年以来30多次倡导弘扬王阳明思想,创新性地发展了王阳明心学,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忘初心”“建立共产党人心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心学新理念新目标。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落地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目标与中华文明大同世界的目标具有同一个本质——经世济民;共产主义的实践方法与中华文明的自强不息精神具有同一个方法——知行合一;共产主义的“认知-价值-实践”范式与王阳明心学的“认知-价值-实践”范式,在关键基因上是重合的。

七、赶超日本,阳明心学中华民族应该怎么解读
中华社会,只有经历了这200年从苦难深重到重新辉煌的伟大民族复兴的社会实践,从睁眼看世界到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才开始我们中华民族的觉醒 :儒家(儒释道)思想的优秀卓越可以带给我们文化自信,儒家(儒释道)思想的局限性也带给了我们惨痛反思。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惨痛反思中成长起来的中华民族先锋队与中流砥柱。
但凡读书,有两种读法:1)在当时历史背景下读原文原意,读准读深读透;2)在全人类现有知识思想理论(含新科技理论)背景下,用今人的语言语境针对今人问题,读原文新意,读广读大,读出新时代的创造性应用与创新性发展。

但凡“为往圣继绝学”有两种做法:1)用圣贤经典解圣贤经典,好古、好形而上、好照着说;2)用人生实践体悟、用“事上磨”感受解圣贤经典,好形而下、好洞穿、好接地气、好接着说。
读书也要勇猛精进、与时俱进!我们重读王阳明心学,这两种读法、两种做法都很重要、很必要,都需要读出王阳明思想的巨大正能量。
王阳明良知心学,是伟大的中华文明的一颗硕果,但它没有、也不可能终结中华文明的发展。王阳明心学,同时又是一颗极具生命力的新种子,这颗种子必须也必定在王阳明身后500年的当今现代全人类的文明土壤中发出新芽并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我们要用王阳明心学来印证当下社会与预测未来,也要用当下社会与未来发展预测来印证王阳明心学,来发展王阳明心学。

我们必须以“为人民服务”“经世济民”为根本目的,以“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有效抓手,切实努力用功数十年;朝着“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应用,创新性发展”方向切实努力用功数十年;在王阳明良知心学的研究与普及深入中华民族的百姓人心、被人人躬行于时时处处事事上切实努力用功数十年;我们才能真正做出显著有效的进步。
我们读与用“王阳明心学”,就是要以第二种读法、第二种做法为主,读出与用出一个“新心学”。新心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的任务目标:就是要研究透王阳明良知心学在当今世界文明的背景下的新义理、新价值;就是要研究出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下各行各业的“经世济民”有效实际应用与操作落地;就是要在“知行合一”“致良知”的人人躬行于事事时时处处上全面赶超日本。
皇甫金石于九江白鹿洞阳明书院
2019年4月20日星期六

皇甫金石先生:
美国教育管理硕士
江西省王阳明研究会秘书长法定代表人
江西金时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京5原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江西金时悦兮湖大酒店董事长
九江白鹿洞阳明书院院长
熟悉中华传统美德文化与西方管理科学,精通企业实战,综合多年从政经商的实战经历与体会,创新性提出“勤、勇、毅”作为自强不息“三常”的表达操作,与“仁、义、礼、智、信”作为厚德载物“五常”的表达操作,并把两者结合,创造性地重构出《乾坤儒学》“勤勇毅+仁义礼智信”的“新儒家八常”核心价值表达操作体系,于2011年以此写成出版《中华美德成功正道》一书。
2011年起,结合企业实践钻研王阳明心学义理与应用,深得成中英、吴光、顾久、方志远等前辈学者指导真传,针对心学重大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新心学表达操作体系:新心学的2个通用范式“认知(怎么看)-价值(怎么信)-实践(怎么干)”与“相、相、相、相相联”;新心学的3个本体“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信息组成的宇宙本体”、“生存本能力、认知本能力、情感本能力组成的人心人性本体”与“天地万物本体”;新心学发展的4波迭代;新心学的3个子系统与7个合一:动力子系统(心物合一、义利合一)、操作子系统(善恶合一、乾坤合一、知行合一)、目标子系统(儒法释道合一、天人合一);以此作为王阳明“心即理,事上磨,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体系的补充表达与操作落地,并于2019年8月写成并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二本专著《良知正道王阳明》,2919年10月写成由台湾凌零出版社出版了第三本专著《新心学原理讲义》。
在创办与经营管理企业的同时,担任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并讲学于全国各地企业家讲坛、党校与政府四套班子领导中心学习组,广受欢迎与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