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了炮竹声“远”了

奔波劳碌一年,终于放假了,叹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响应国家号召,为了健康,留在他乡度新春。早上独自一人漫步河堤,看见了路边一堆燃过爆竹的红纸屑,由于城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能是有人偷偷河堤路上来燃放一挂爆竹表示庆贺。我慢慢蹲下来查看那满地的碎屑,仿佛回到了童年,此时我的手里已经捡了一小把未燃过的小鞭炮。
那些还有长长捻子的小鞭炮被我点燃,随手扔向河冰,炸响在清静的“潴龙河”。我们八零后的快乐,爆竹声却是我们童年时新年里最快乐的记忆。

儿时的爆竹声才让人真正感受到了新年的气息和欢乐。我儿时的记忆中,新年是和清脆的连响的鞭炮声连在一起的,是那“二踢脚”连在一起的,是那多彩烟花连在一起的。记忆中腊月里娶媳妇的人家居多,大人怎么忙碌,婚礼多么热闹,我们是不在意的,我们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捡到更多的能在我们自己手里燃放的鞭炮。清脆的鞭炮声响过,新娘子被迎进家门后,那还弥漫着硝烟的地方就成了我们小孩子的战场,大家一边小心的查看,一边仔细的搜寻,搜寻那些未燃着的小鞭炮,时不时有一两个捻子烧得慢的小鞭炮“膨”的炸响在我们脚下,大家吓得四散而逃,然后又迅速聚拢来继续搜寻,等到再也找不到未燃着的完好的鞭炮,我们就在大人的驱赶下跑到一边,一边比谁捡的多,一边想方设法的让那些未炸响过的爆竹发出清脆的响声,只要手里的爆竹能发出让大家都听见的响声,那就好像得胜的将军一样自豪。

记得儿时母亲早早的就喊我们起床,拿出炕席下已经干燥了一晚上的被红油光纸包裹的鞭炮串,系在长长的竹竿上。安排我们去放炮,母亲的说法是:谁家的鞭炮响得早,响声大,谁家的年就能过得好。我们兄弟两个就急匆匆穿上新衣服,我拿着长长的伸出大门外的竹杆,躲在大门里头,哥哥就拿起母亲为我们点燃的长长的香,在大门外头去引燃那根长竹竿尽头绑着的那挂鞭炮。哥哥点燃爆竹跑远后,我被震天响的爆竹声吓得也撂下手里的竹竿跑远。从半掩的大门往外看见地上炸响的此起彼伏的闪光,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新年里特有的喜悦和自豪就充盈着我小小的心田,感觉响亮红火的日子终于被我和哥哥点燃了。
记得有一年雪下得很厚,我撂在雪地上的鞭炮没响几下就被雪浸灭了捻子,气得母亲只好拿出为正月初五早上准备的爆竹重新让父亲和哥哥燃放了一次。鞭炮的顺利燃放,鞭炮声响的大小,炸响时间的长短,在我幼小的心里,总认为是这个年是不是过好的象征。以至于若干年过去,我每每在对某个买来的东西失望时,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小时候听到母亲说过的:“这是把钱没花响”。鞭炮的响声也许就是清贫年月里人们对美好日子的向往。
年岁增长,日月渐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是,没有鞭炮脆响的日子却一天比一天红火了,清贫这个词似乎已经距离我们渐行渐远了。当下的我们,年年都是红红火火过大年。造型别致新颖的彩灯,喜庆祥和的街道,五谷丰登的生活。人圆家圆的美好……这些过去人们期盼向往的好日子,不正是我们当下就在享受的生活吗?
“爆竹声中辞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燃响爆竹的旧年已经成为我们心中珍贵的记忆。2021年的新春佳节,正带着富裕、平安、吉祥、喜庆向我们款款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