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振华,你是一座丰碑
文/张居明
主播/国明
你是矗立在宁津大地上的一座丰碑
你如高山一样巍峨雄伟
你同日月一般闪耀光辉
永远激励着宁津儿女奋起直追
“真正的中国人”
是省委书记对你的褒奖
“真正的中国人”
是山东省省长对英雄的赞美
为了革命事业
为了赶走日本鬼子
为了共产主义理想
你忍饥挨饿
无怨无悔
一个津南地委书记
身上穿着补丁衣裳
渴了喝不到一口白开水
饿了吃不上一点粮食
困了得不到一会儿睡
你日夜奔波
九死一生发动群众
基层开会
很难想象
久未谋面的妻儿乞讨而来
吃饭时竟让她们离开你的部队
有时
刚转移到一个村庄
就被敌人团团包围
你沉着冷静
大胆指挥
多次将敌人击退
那是一个不愿提到的伤心村庄
那是一个黑色的日子
清晨的旭日染着红红的血水
你们被十几倍于己的敌人包围
枪声喊声
让人们不再沉睡
你提枪击倒房顶上几个敌人
掩护同志们赶快撤退
直到你身负重伤鲜血流尽
轰然倒在大地母亲的怀内
让带有花香的手指
轻轻地合上你疲惫的双眸
三十五岁的生命
定格成永恒烈士的故事
教育着一辈又一辈
宁津没有忘记
这位英勇的地委书记
北环路上
闪烁着你的名讳
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位英雄
只争朝夕
激情作为
当看到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你也会深感欣慰
先烈的热血没有白流
已经化作那鲜艳盛开的玫瑰

马振华(1905―1940)化名李泽民, 中共冀鲁边区津南地委书记。1905年出生于河北省盐山旧县镇附近后韩沙洲村的一个佃户家庭里。1932年马振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津南特委组织委员,并任华北抗日民众救国会会长兼华北抗日救国军政治部主任。他的革命精神和出色的组织才能博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
1938年,马振华调地方工作,先后担任盐山县委书记、边区战委会主任、边区特委组织部长、地委书记等职。1940年9月12日,马振华到宁津检查工作,晚上,在柴胡店区薛庄组织开会,由于叛徒告密,被敌人包围。在和敌人的激战中不幸牺牲,时年35岁。庄稼地里走出的教书匠马振华生于农家,父亲双目失明,因家境贫寒,他12岁才上学。学校和务农的实践,让他看清了旧社会的黑暗。
21岁时,他在本村办起了农民学校,专门招收穷孩子,其后又成立了把式房、农民互助会,启发农民的团结斗争意识。 27岁时,马振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这位教书匠的心里扬起了一面红色的旗帜。入党后,他积极带领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韩集集上,他曾打得硝磺局的税警抱头鼠窜;在县城,他曾组织 200多名初小教员组成 "教员联合会" ,举行反对减薪的游行示威。
1934年秋,因叛徒出卖,津南(今冀鲁交界各县)一带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马振华被迫在群众的掩护下离开家乡。播撒火种的特派员在1935年的津南各县,一提起串书馆的"李先生",贫苦农民和进步师生人人皆知。 "李先生"就是马振华。自1934年起,马振华任中共津南特委特派员,他有时扮作串书馆的笔墨商贩,出现在师生中;有时担上货郎担,走街串巷;有时扮作打短工的农民,出现在田间地头。这期间,他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先后组织起读书会、互助会、老人会、儿童团等,并在农村、学校建起一个个党支部。
"七七"事变后,津南特委与鲁北特委合并为中共冀鲁边区工作委员会,马振华任组织委员。他与多位爱国志士一道创建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总会,并创建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其后,他率部多次沉重打击日伪军。
1938年,马振华调任地方工作。 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有一天,马振华的爱人为躲避敌人迫害和谋求生路,带着孩子逃荒讨饭来到宁津县东部一个村庄。恰巧,马振华在这个村庄视察工作,他抱起孩子亲了又亲,随后摸着孩子的头说:"快和你娘要饭去吧!过了饭时,就不好要了。 "孩子跟着母亲默默地走了。同志们都埋怨他不该这样无情,马振华却说:"这样的群众太多了,只有国家富强了,大伙儿才能丰衣足食。 "直到今天,这个故事仍在宁津广为流传。
在地方工作期间,马振华先后在津南建立起农、青、妇等群众抗日团体,掀起了津南300万群众的参军参战热潮。英勇无畏的指挥员1939年7月,马振华任中共津南地委书记。为了指挥抗战工作,他经常深入敌区召开各种会议。 1940年9月11日晚,马振华来宁津县柴胡店区薛庄召开秘密会议,不料被柴胡店据点的敌探侦知。敌人纠集了柴胡店、大柳、长官、杜集、黑魏家、孟集6个据点的日伪军300余人,趁夜包围了薛庄。发现被围后,马振华与数十位革命同志一道同敌人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马振华等11名同志壮烈牺牲。
"边区的革命胚胎,边区的革命元勋,边区的慈母啊!你为革命壮烈牺牲,振华同志!你的革命精神吓得敌人发抖,你的无畏精神吓得敌人慌走,你最后还想多杀几个鬼子,一枪啊,正打在你的胸口!亲爱的同志,你,人倒下去了,你的精神永垂不朽,你鼓舞着边区人民,踏着你的血迹继续前进!
"这是1940年冀鲁边区文化教育抗日救国总会主任吕器为马振华烈士撰写的挽歌。中共冀鲁边区党委决定,将宁津县改名振华县,永远纪念这位为祖国解放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人民英雄,直至新中国成立才恢复原名。
在宁津县,当地群众至今仍缅怀这位英雄。如今,在宁津县的主城区有一条振华大街,当地上岁数的老人都知道,这条街的名字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马振华。该县政协文史资料组专门编辑多篇纪念文章,详细记录马振华的人生历程。每年清明时节,一批又一批宁津人就会来到位于振华大街的宁津烈士陵园,观看烈士事迹图册,聆听马振华的英雄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