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贾浅浅的诗谈起
文/一往情深(重庆潼南)
贾浅浅成了网红诗人,在其父的大树上居然结出了这个奇葩果,外观虽然美丽动人,其内却是恶臭无比。读贾浅浅的诗,要带上口罩,好在我都习惯了。贾浅浅的诗读不出真善美,只觉得像一个幼儿捏着屎,涂满了整个笺白,还笑嬉嬉迎面扑来,叫着叔叔阿姨们抱。
字可以写,词也可以用,但不能用丑陋而恶臭的思维去编辑成诗。你编辑成了诗也可以私下自己去欣赏,但不能拿出来去宣扬,说成是真善美的韵味。难道《皇帝的新裝》出了个中国版的?呵呵。佩服这种人,无脸却厚颜,自满而无耻。
当一个人成功后,缺少自我约束,而放飞了欲望,也叫沉渣泛起。学术与权利结合生出了怪胎。他虽然从尘世中生长出来,却心依然处于一种阴暗,你阴暗也罢,错的是把你的阴暗去歌颂,以丑陋为美,则污染了人间,给人以误导。

深深浅浅
叶如钢
深深浅浅, 浅浅深深
很浅的日子里,眼睛里是深的
很深的日子里,眼睛里更深
浅浅举步, 在浅浅的草丛和泥里
比照一座森林上方的蓝色手势
一滴清澈水蒸发之后成为一个隐喻
为了阅读你, 收集了
一千只纹理不同的树叶
为了翻译你, 把每一个时刻
还原成一个原初的绳结
能够被打湿的
或者是古纸笺,或者是晒干的女儿国云朵
除了你的浅笑,还有你某种唯一的仪式
成就了深深浅浅, 浅浅深深

附:
韩林子论诗
现在诗人很多,自称诗人的很多,但中国三十万写诗的人中,真正为诗者,也许不到三万,杰出的诗人也许不到三百,大师级的诗人不到三十。这是大略估计,没有人去一个个统计,也无法统计。
因为大量写诗的人,究竟哪些算诗人哪些不算诗人,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一致的口径。中国诗歌的舞台上,多年来群魔乱舞,人鬼不分。
还有非常多的写诗者,是凑热闹的。看见一些人,在网络的舞场上,用文字跳舞,也跟着漫漫起步。不用拜师学艺,就能翩翩起舞,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的一大奇特景象。
还有一些写诗者,一直暗暗地写,并不声张,有的从不给人看。像在自家院子里,栽了几棵月季或玫瑰,自我欣赏。让自己情感的心灵,透出一缕缕幽幽的花香。
一些写诗人,皆以先入为主,跟好人学好人,跟坏人学坏人。把自己写的当诗,把类似者当诗,不似者称为伪诗,甚至排除异己,成为“后起之秀”。不管是真诗人还是假诗人,有些竟为诗坛一霸,有的甚至称王。
特别是那些具有官方资源或背景的文化人或所谓学者,大刊主编,利用身处的特殊位置和影响,抬高自身的地位,享有很大的话语权力 ,成为握有诗歌生杀大权的一个个不能得罪的阎王。
他们一些人,也自称诗人,并站在中国诗歌的舞台中央,说谁是诗人谁就是诗人,想让谁上大刊谁就能上大刊,想给谁颁个大奖谁就能领个大奖。
中国当代诗坛,可谓百花齐放,各种各样的奇怪现象,真为世界少见。
《一本好诗集》
诗歌/宗月
出于审美疲劳方面的考量
一本好的诗集
没有几首差诗
没有几首坏诗
没有几首非诗
怎么行
缺乏对比和落差感
好诗也显不出好嘛
以此类推
这个诗坛
没有几个差诗人非诗人
怎么行
一个国家
没有几个坏人
怎么行

贾浅浅小传
贾浅浅,字薄薄,别署屎屎、尿尿、屁屁。废都人氏,幼承庭训,父贾平凹,文二代也。出乎其爹,胜于其爹,其爹平凹,其女奇凸: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石榴裙下,好屎者跪舔,噬尿者若醍醐灌顶,喜屁者如坐春风……奈何奈何?诗坛诡怪。

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辉在《文艺争鸣》发表论文《多元与迷茫时代的突破与复归——贾浅浅诗歌论》。
文章写道:
“孔子曾将人分为‘生而知之者’和‘学而知之者’,约翰·斯图尔特·米尔进而将诗人分为‘天成的’诗人和‘炼就的’诗人。贾浅浅可能就属于‘生而知之者’,注定是‘天成的’诗人,甫一出道,就像一只轻盈的百灵,用婉转嘹亮的歌声恣情肆意地吟诵着对自然和人世的思考与情怀,连续出版了《第一百个夜晚》(2017)、《行走的海》(2019)、《椰子里的内陆湖》(2020)三本诗集,不但在向来以小说见长的陕西文坛特别突出,甚至在全国也赢获了不俗的口碑。”
贾浅浅现在不但是西北大学的副教授,还是西北大学的在读博士,不知道这位博士生导师陈晓辉是不是贾浅浅的导师?
如果陈晓辉是贾浅浅的导师,那就太讽刺了!
这些年,多少学子因为写毕业论文,被大学导师逼得自杀,但是,你看看人家贾浅浅的导师,导师竟然反过来写论文拍学生的马屁。
有个叫贾平凹的爹,真好……
贾浅浅,真是作协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对于那些为贾浅浅洗地的人,老百姓知道他们在撒谎,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撒谎,他们也知道老百姓知道他们在撒谎,老百姓也知道他们知道老百姓知道他们在撒谎,但是,为了小团伙利益,他们这些恶臭文人依然在撒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