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勒文苑】世象透视&趣味美文║《老街的元气》 作者/徐甡民

【克勒文苑】世象透视&趣味美文║《老街的元气》 作者/徐甡民

作者/徐甡民
【克勒文苑】世象透视&趣味美文 →《老街的元气》 作者/徐甡民

【克勒文苑】世象透视&趣味美文║《老街的元气》 作者/徐甡民
冷雨中的七宝老街,并不煞风景,踩着湿漉漉的青石路,雨伞与店招辉映,恰有一番情致。
一条老街,现在已经成了各地城镇的一种标配:翻新一条旧街,续接一些传说,然后招商开店,罗列种种传统小吃,结果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皆大欢喜。

【克勒文苑】世象透视&趣味美文║《老街的元气》 作者/徐甡民
七宝老街曾经地处市区边缘,重唤生机后,交通便捷,又地处居民区域,所以一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冷雨之中所有的店铺自然照样开业,稀疏的游客正可从容游览、慢慢品味,享受优质服务。
不过有一处地方,却是冷暖不闻、一如往常,这就是老街的茶馆。
茶馆七八张方桌,不少茶客照常聚在这里喝茶聊天。茶馆的屋舍有些年头了,采光只凭门扉窗户,柔和自然……恍然间,正让人看到了儿时的光景。五、六十年前,弄堂街区里也有茶馆,一样一样的;现在,它的功能已经被酒吧茶座咖啡馆取代,茶馆在市区已难觅踪迹。可是这里老街的茶馆仍然是热气氤氲,从早晨五点一直开到下午四店;茶馆后边隔了个天井,是一个书场,下午开始,天天开讲。上午这里成了棋牌室。

茶馆书场都是私人经营,靠的是客流人气,它的顾客全是当地口音的“土著”老居民。很显然,茶馆不是后来的配置,它土生土长,又原汁原味地维持着老式的形态。世界在变,老街在变,茶馆却似乎荣辱不惊。当然它也从过去的每位一毛钱几毛钱,变成了现在的十块钱,老虎灶从过去烧煤材变成了用煤气;但是它的内涵以至是灵魂却一如既往。早起的茶客来了一批,然后去买茶回家;吃了早饭买了菜的把菜蔬直接带来这里放下,泡上一壶茶……这是许多人固定的日程,不管刮风下雨。他们每天来这里为什么?为聚首聊天,这里是一个“乡校”,老年人也有交往的需要。

存在即为合理,原生态的老街茶馆,符合了街镇的生活方式,它从纵向上连接了历史的年轮,续接了久远的人文根脉。老街自有各种热闹喧嚣,而这处茶馆与它的茶客,才蕴藉为七宝老街的元气。
蓦然发现,这才是老街的灵魂。
那么在这些老年茶客以后,这个老式茶馆会不会没落?我想,这些茶客也曾经年轻。但愿一代一代会有茶客接班人。

【克勒文苑】世象透视&趣味美文║《老街的元气》 作者/徐甡民

>>>>>>>>>>(END)
撰稿:徐甡民
图文/编辑:张凌清/treesea

徐甡民先生新近出版的历史文学佳作《古人职场那些事儿》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下图为本著照片)


徐甡民先生的《古人职场那些事儿》中精彩文摘欣赏(如下)


本文撰稿人徐甡民先生简介:


【克勒文苑】世象透视&趣味美文║《老街的元气》 作者/徐甡民
2021-02-04 10:43:28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