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纪实小说连載】我的童年
胡必辉/文
第二十回
老光棍借娶妻冲喜
小娇娘为救父许身
(上)
让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我在安芫小学读五年级的时候发生在安芫村的一段往事。那个时候我还不到九岁。
那年初夏的一天上午,我正在教室里上课,忽然听到。学校外面洋鼓洋号并伴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不一回便有一队人从我们教室外面的路上经过。我同班上许多小朋友隔着玻璃窗朝外面一看,只见前面有个人打着旗帜,后面一个人在放鞭炮,紧接着一个人牵着一匹枣红色的马,马上驮着一位蒙着红盖头穿着红棉袄棉裤的新娘子,后面跟着一伙打洋鼓吹洋号的人。
刚好我们是上午最后一节课,下了课便是放学,这一放学我们这些孩子便一窝蜂跑出教室,背上书包便跑去看热闹。
娶亲队伍在一座陈旧的大土砖屋停了下来,接着从屋子里走出几个人来,其中一个便去把马上的新娘抱了下来,径直进屋去了。这个人我认识,就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老光棍郭诗豪。
郭诗豪当时有三十七、八岁,由于家里太穷,自己又患有羊痫疯病,隔三差五发一次,发作起来倒地手脚痉挛,口吐泡沫,两眼翻白,不省人事,基于此,方圆几十里没有一个姑娘敢嫁给他。而他的父母因为只生他一个宝崽,为了接替香火,总是想方设法到处去托人说媒,但人家姑娘一打听是得了这个病,便马上拒绝了。这么年复一年地拖着,直拖到快进入不惑之年,今天才有个结果。
奇怪,怎么肯有姑娘嫁他啊?当时我们这班孩子也觉得稀奇,于是就到处去问,这不,倒问出个结果来了。

【长篇纪实小说连載】我的童年
胡必辉/文
第二十回
老光棍借娶妻冲喜
小娇娘为救父许身
(中)
原来在一个星期前的一天上午,村里来了两个乞丐,这两个乞丐是一对父女,父亲六十多岁,女儿十九岁,他们是从河南逃荒过来的,已经沿途讨乞一年多了,现在才进这个村子。
这父女俩进得村来挨家挨户乞讨,才走到郭诗豪家门口讨叫,应声而出来的是郭诗豪的老娘。他走进屋去用葫芦的水勺装了半勺菜煮饭倒在那姑娘手中的大瓷碗里,正准备进屋,可姑娘说话了:"大娘,我爸病了,走不动路了,您老行行好,能不能帮我找个医生看看病啊?"老太太一听,面有难色:”我们这里沒有医院啊,看病要去杨家庄。""杨家庄?在哪里?“”沿着进村这条大路往西走,有十几里路呀。""大娘,我爸得的是肺痨,经常吐血,加上饿了几天,又无药治,现在已经不行了,走不动了,您老能不能想想法救我爸一命?"“这。。。。"“大娘,您如果能救救我爸,叫我做什么都行,我在这里给您磕头了。。。"那姑娘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下来,她真的跪在地上,向老太太磕起头来,她老爸半靠在墙角,双眼紧闭,在阳光的照耀下,那眼角两行泪水闪闪发光。"起来吧起来吧"老太太见此情景慌忙双手把姑娘扶起来。“你跪也不是事啊,我倒哪里找医生给你爸看病呀,再说我们也很穷,你们也不是我家什么人呀。“"我给你们家做事吧,洗衣服煮饭下地干活我都行!"“唉,我们不需要呢。""给你当女儿当媳妇也行。。。"那姑姑听到老太太说话有所松动,绝望的脸上浮现出一线希望。”当媳妇。。。"?那老太太一下子猛醒过来。她寻思,自己的宝贝儿子快四十的人了,找了这么多人家沒一个姑娘敢嫁,现在眼前不是一个现成的么?“"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老太太问。”蓝秀英,十九岁了“。"您真愿当我家媳妇?””只要能救我爸,我就愿意。"“我儿子快四十了,又得了羊痫病,你愿意嫁他吗?"”我说过,只要能救我爸我就愿意嫁。""这个好说,成了一家人我们哪有不尽力救你爸的道理呀?""中!"”什。。什么中?"”就是可以的意思。“好,扶你爸进屋吧,扶到那间房里去躺下,你们洗个澡,我找两套衣服给你们,等下我儿子和他爸回来了我们再具体商量一下。""大娘,这个事您老能作主?"”嘿嘿,差不多吧,他爷俩基本上都听我的。”

【长篇纪实小说连載】我的童年
胡必辉/文
第二十回
老光棍借娶妻冲喜
小娇娘为救父许身
(下)
下午四点多钟,郭诗豪同他父亲从田里回来了,于是,郭母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父子俩。“那女人真愿意这么做?不嫌弃我年纪大又得坏了病?"郭诗豪问。“她说了,只要能救她爸她什么都行。""我们尽力吧,明天就抬他去杨家庄医院看病。。。”“能娶上个媳妇也好,算命的也说了,他这个羊痫疯病就是要娶个媳妇给他冲冲喜才能好啊!"郭父说。"就不知道她那女人丑不丑?"“我看了,模样还好,就是瘦了些。""这是沒营养。"”好,就这么定了,我们去她房间里同她父女俩商量商量吧。"
意见统一后的第二天,郭诗豪便同他父亲用个睡椅抬着秀英的父亲到杨家庄医院看病去了,郭母则开始到亲戚朋友家借钱置办喜事的一应物品,秀英便在家中做家务,洗衣服煮饭喂鸡鸭等里里外外忙得不可开交。
那河南老头在郭诗豪父子二人的关照下在医院住了几天院病情终于好转了,于是便去乡政府告之原尾。在打了结婚证的第二天便请了亲朋村邻简单地办了场喜事。
这场喜事从认识到结婚仅仅用了九天时间,可谓闪电式婚姻。然而在那个年代,因穷而简,沒有象现在这样,要什么见面礼,看地方,订婚,下聘礼然后结婚那么多礼节,花销也如此上万令人咋舌。
据后来我听住在安芫的一位小学同学说,郭诗豪后来一家生活得非常好,他同那位河南妻子非常恩爱,他们生了一子一女,郭诗豪的羊痫疯虽然仍有发作,但结婚后明显少了。那位河南老人在女儿结婚后第三年因医治无效去世,这三年间女儿女婿和亲家无微不至的关照,这位老人家在人生的最后旅程也算知足了。而这两个苦命的家庭最后有这种结局也已经是够圆满幸福的了。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作者简 介:
胡必辉,笔名(昵称)月光曲,国家干部,男,汉族,高中文化,江西省吉安市人,吉安市作协、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作家前线》签约作家,擅长写作、书法、绘画、作曲、文秘、中草医、逻辑推理、乐器演奏等。自2013年开始写作,曾先后著书《痕》、《城南夜话》、《南苑风》、《人性杂谈》、《被扭曲的灵魂》、《山溪水》、《美丽的故乡一吉安》、《往事》、《百味草堂》等文集,并写有杂文一万余篇,作曲一百余首,绘画一百余幅。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