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笔耕平仄 夕阳再踏歌
----序李广池先生诗词集《踏歌夕阳续》
庚子岁尾,大寒时节,疫情反复。宅在家里,这对喜欢静的我更有了不外出的理由。于是,一卷书、一盏茶、一段乐曲成了每日的必修课程了。近日我收到了诗友李广池先生的诗稿《踏歌夕阳续》,这是诗人即将付梓的又一部诗集。诗集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整理了2019年 、2020年两年的诗词曲、楹联、诗歌、文章共计553篇作品。打开诗稿,一股浓郁的田园气息,吸引我进入他广袤的精神原野和细腻的情感世界,感受诗人字里行间,所描绘的那四季轮回的足音、村前清澈的溪流、山中的草绿鸟鸣、村庄的炊烟犬吠、田野上乡亲忙碌的身影,读来温暖、明亮,充盈着他对乡土、对乡亲、对生活的热爱,让我领略到诗人的心灵苍穹的彩虹与情感世界的景观。
先生生于四十年代,一直生活在故乡枣强这片热土上,悠久的历史,厚重的地域文化,赋予了诗人浓郁的情感。故乡的山水田园,给予他太多的灵感,是他诗歌创作的源泉。近几年来,他以灵动的笔触,在平淡中挖掘生活的诗意,摄取人生的风景,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悲悯与同情。他在诗歌中把对人生理想的向往、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交汇在一起,融进自己的视野和情感,形成一个色彩绚丽、变幻多姿、多层立体的诗意空间。他喜欢用最优美简洁的文字来表现思绪,这是难能可贵的。他诗意地写意、点染、静美、恬淡地呈现生活,因而他的作品里常含有一种化解不开的浓浓的乡情和亲情。
诗词创作,是诗人情怀的展现。这些具有跳跃性的句子里,我们能够体会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诗词离不开抒情,先生的诗词都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真情的泉水。他的诗词写作是有根的,根就扎在他家乡的土壤里,扎在他那家乡农村广阔的田野里,他热爱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始终把自己写作的落脚点放在故乡,放在村庄,写故乡的事物和乡亲,写村庄的温情和感动。他的诗词里也充盈着人性的和谐、心灵的善意和生活的美好。在他的诗词中,能读到他的深爱悲悯和故土乡愁,被他深深地感染和打动。
读先生的作品心情总是不能平静,诗人对自然景物和生命景象的敏感,渗透着是诗人的自我审美意识,是与诗人的情感状态、诗艺修炼、知觉特性紧密相连的。诗人书写的每一个意象,每一种色彩,其实都是自我心理、自我心灵色彩和音韵的外化,表明了精神的升华和诗意的升华。
这两年来,先生的作品进步非常快,多次在大赛中获奖,而且多是一等奖。里面有运气在,更是实力的见证。记忆犹新的是二零一九年诗词中国河北站年终作品评比。诗友全年作品一千多首,经过初评选出了二百首优秀作品,我把这些作品都隐去了作者姓名,然后请评委组评选出等级奖项。其中一等奖共两首。等奖项评选出来后,我一对照,没想到两首一等奖作者都是先生一人。当时已经是深夜一点多钟了,终评委、著名诗人陈同斌老师连夜对这两首作品进行点评,我们来欣赏一下:
忆儿时铅笔盒
父亲赶集速回家,笔盒买来眉绽花。
一件小儿心爱物,却曾背去半筐瓜。
此绝句语言清新,娓娓道来,展现了一幅艰苦岁月农家望子成龙的风情画卷,父爱如天,再苦再累再紧再难,宁可背去半筐瓜,也要支持孩子读书进步。感恩,出自赤子情怀。
耕牛
开春九九便犁田,终日苦劳无怨言。
晨起时常霜露踏,夕归总是月星悬。
三餐粗草填饥肚,四季偏棚住栅栏。
效力农家甘俯首,公仆榜样咏流传。
此律语言朴实,宛若默默耕耘之牛。对仗平仄工稳谐和,森然雁序。首句浓缩农谚九九歌,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继之,早出晚归诠释终日之劳作。吃粗草,住偏棚,干重活。暗嵌鲁迅先生名句俯首甘为孺子牛。公仆榜样一句,点睛之笔,老黄牛精神即公仆精神,正是勤政廉政教育的写照。该诗厚重有深度,堪为佳作!
这两年来,先生在诗词路上奋笔耕耘,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就如“老黄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最美不过夕阳红,沐浴着夕阳,先生耕耘的平仄,俨然就是一首首最美的歌!
作为多年的诗友,我一直关注先生的诗词创作,曾经读过他的很多的作品,被他那清新质朴的风格所吸引,共同的爱好让我们成为文学路上的知音。此刻,在这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欣赏着先生的诗稿,如同品一杯浓香的茶,诗中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和舒畅。
田晓林
庚子年腊月十六日于古墨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