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忍不惯须严惩
徐全利
连日来,全国多地出现散发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肆意造假,妨碍疫情防控工作的违法行为,引发各界关注。
1月18日,山西大同市公安局云州分局倍加造派出所接到举报称:辖区内一复印店出售制作的核酸报告。经调查,嫌疑人魏某岗通过修改名字及身份的方式出具核酸报告11份,从中获利200元,这是个体造假。
还有集体造假。据河北邢台隆尧县报告,因检测能力有限,隆尧县第二轮核酸检测任务委托山东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承担,该公司收集点负责人翟某某在样本尚未检测完成、未知已完成检测数量和结果的情况下,谎报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给当地疫情防控产生较大影响。
于是,“央视新闻”21日发出视频:这时候,还造假?!
近日买水果时,同老板聊起来,有的用药水泡的水果,还以为是真成熟了,这是不是造假?“什么造假不造假?现在什么不造假?”一位女老板小指勾了一下刘海,不愠不火地说:“谁能保证我这上衣不是假的?我手上用的不是山寨手机?这年月,地沟油不是继续吃?假药不是照样吞?”
听那女老板的话,现在造假似乎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进入了一个疯狂造假的时代——
假食品、假服装、假药物、假书籍、假报表、假发票、假文凭、假履历、假演唱、假新闻、假学术、假美女、打假球、报假账、离假婚、鉴假宝、假景点、假政绩,还有诸如拜有权有钱者做干儿干女,“父母”可以造假;喊领导上司做“舅舅姑姑”,亲情可以造假;违心成全政治婚姻,爱情可以造假……
“假”字多音,自然也多义:假借、假公济私、不假思索说的是“借用、利用”,“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说的是“据理推断,有待验证”,但更多带有“假”字的词语都表示“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意思,都是贬义词:假话、假冒、虚情假意、弄虚作假……当今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许多人正在践行这带贬义的“假”。
谁都知道,尽管造假的手段各有高招,但是背后的目的却是一致的——名利使然。
应如何遏制造假?不忍不惯须严惩!
山西公安机关不忍,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十五日,并处罚款一千元的处罚。仅仅为获利200元,以假乱真,是为以小利失大义,不严惩岂可忍?
河北警方不惯,对涉事企业已被暂停检测业务,翟某某已被警方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当中。检测非小事,谎言应付失大德,不严惩岂可惯!
看来,遏制造假,首要的是自觉克服名利思想,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把主要精力放在干好事上,多考虑群众需要不需要,少考虑对自己有利还是无利。同时,要加强检查督导,加大惩戒力度,对造假不忍不惯,每发现一起,就严加惩治一起,使之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作者简介:
徐全利,男,1956年生,湖北作协会员,退休公务员,已出版杂文集系列“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