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的雪
✍作者/韩玉皓 🎤诵者/老菩提
我的故乡在鲁西南,地域上属于北方。这里,气候平和温顺,即便是在严冬,白天的温度也常常在零度以上。
北方的冬天总是要下雪的。故乡的雪,虽然没有东北那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豪气,却也常常是下得酣畅淋漓,痛痛快快,把古城、村庄装点得纯净、清爽、透彻,“建造”起大平原上的童话世界。特别是进入腊月的那几场大雪,下得既洋洋洒洒,又增添了浓浓的年味。于是,也就有了那些雪韵、童趣,有了与雪有关的民俗、民风,幻化出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瑞雪丰年图。

1.
故乡的雪是有色彩的。这色彩,缤纷于集市,飘逸在阡陌,幻化在乡间。 刚进腊月,兖州古城的大街小巷里,已经摆满了卖年画、年货和鞭炮的摊位。为了显示自家的鞭炮比别人家的响且清脆,所以,都争着抢着地燃放,一声高过一声,一浪压过一浪,吸引着人们驻足观望,忍不住掏钱去买。尽管下着大雪,丝毫没有影响那火爆的生意和人们浓浓的兴致。此起彼伏的爆竹在空中炸开,缤纷的纸屑在头顶上轻盈曼舞,空气中弥漫着的火药将雪花瞬间化成了水滴,落在人们的身上。感到脚下冰冰凉,低头一看,五彩的泥浆已经灌进了鞋子里。
大雪弥漫着古城。明长城的残垣断壁上,青砖黛瓦的民房上,东御桥窄窄的巷子里和城南教堂的穹顶都被风雪笼罩着。城北那座已逾1400多年的兴隆塔,平时巍峨的身姿,此时只能朦朦胧胧地看到一个塔尖,灿若仙境。当然,我看热闹最多的地方是东御桥和西御桥,那里是兖州城两个最繁华的集市,繁华的市井与“清明上河园”相比,毫不逊色。遥想当年,李白“家居兖州二十余年”,杜甫寓居兖州“快意八九年”。两位诗圣披着雪花漫步于泗水之滨、古城之中,品味这人间烟火,看到这祥和盛景,该有着怎样的诗意情怀。

往事越千年。西御桥上的石狮子至今依然是巍然端坐,器宇轩昂。西御桥离我们村子很近,彼此在古城的“西关”里外,那里常年是人头攒动,到了年节更是异常热闹。所以,我小时候更愿意到那里去玩。
六十年代初期,正是最困难的时期。但“再穷也得吃顿饺子”,这是更多中国人的过年情结。所以,日子拮据的百姓们也要买对联、买“财神”、买些鞭炮的;还要给孩子添置件过年的新衣裳;购置点简单的生活用品。即使是刮风下雪,城里的街巷,乡下的阡陌和被大雪覆盖着的道路到处都是推车的、肩扛的、担担的、买年货的人们。有的人还在哼着山东柳琴往家赶,豪迈的声音随着风雪飘荡……

2.
有雪的日子不都是赶集一样的火热,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平淡素白中度过,特别是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可玩的去处少得可怜。于是,在下雪的日子里,我和小我两岁的大侄便学着老辈人传下来的法子,在自家院子中间扫出一块空地用来捕鸟。
清雪的范围不用太大,只要能张开一个脸盆或箩筐大小即可。在空地上,撒上一些玉米面或扔一个谷穗、麦穗,把箩筐扣在上面,支上一个木棍。一根细绳,一端系着木棍,一端伸到屋里攥在我手里,然后“守株待兔”地盯着箩筐。

见有鸟来了,我和大侄大气不敢出,恐怕惊扰了它们而不会自投罗网。特别是鸟儿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似进非进的时候,我们更是紧张,心里砰砰直跳:“快进,快进啊!”这些觅食的鸟儿,大多是俗称的“家雀”。它们警惕性极高,也有“老家贼”之称。在白茫茫的雪地间难觅滴米之际,“家雀”饿疯了,便忘情地四处觅食,突然在院子中发现了“新大陆”,便蹦蹦跳跳地钻进了箩筐的入口。看到“家雀”进去,我这边手一使劲,拉动绳子,箩筐把这家伙扣在了里面。我和大侄拍手叫好,赶忙跑过去,把手伸进箩筐,捂住它。鸟儿并没有挣扎,身体热乎乎的,还在吱吱叫着。
这时,娘走过来,她说,把它放了吧,这是个生灵。它们能吃大田里和树上的害虫,不祸害庄稼的。娘说的话,我是一定要听的,特别是说“它们不祸害庄稼”,我一下子松开了手。我知道,“庄稼”是我们的饭碗,是我们的命根子。只要不祸害庄稼的鸟都是好鸟。
那“家雀”从我的手掌里飞起来,扑棱了几下翅膀,直接冲到了院子中间的那棵梧桐树上。抖得树叶上的雪花飘洒下来,啾啾叫了几声,并没有马上飞走,而是在枝头上跳来跳去,眼巴巴望着地上的谷穗,很是留恋和遗憾。 也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家里一下子飞来了四、五只家雀,在梧桐树上驻足,在墙头上站立成一排,还有的飞进那间土坯搭建的厨房里,围着做饭的娘转来转去。进入腊月,它们在屋檐下大大方方地筑起了巢,一家大小住进了进来。那些老家雀辛苦地衔来食物,喂养着嗷嗷待哺的雏鸟。寒风吹着草沾,大雪压了下来,家雀们却也过得安然,还不时地飞到堂屋里转上一圈。
夜深了,我在煤油灯下读书,能听到窗外落雪的声音,但也时常忘记了寒冷,枕着鸟儿呢喃的细语入睡。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抵御严寒,迎来春天。

3.
如果说雪天捕鸟是一大乐趣,那么在冰上撒欢儿,就是我们儿时最“嗨皮”的事了。
村子的东头有个池塘,大人们都叫他“莲子坑”。想来其源有二,一是这池塘夏天开满了荷花,秋天开始收莲藕,也就有了“莲蓬”之说;二是形容它的直径有“莲子”般大小,很是形象了。冬天的“莲子坑”给我的印象更像一面大大的镜子或者是洁白的玉盘,镶嵌在这个古村落里,是上天赐给我们这些孩子的乐园。
这“莲子坑”可没少给村子里的人造福。夏天洗澡、乘凉,开满荷花;到了秋天,大人们穿着水衩淌在泥水里,挖出来一根根白生生的藕,很是喜人。入冬前,还能打上几网鱼来,供村里的人过年享用。进入数九天,大坑结冰,一放学,我们就在这里堆雪人、打雪仗、滚铁环,抽冰尜。几个小伙伴约定,下大雪的那天,搞一个抽冰尜的比赛。我家没有像样的木头,大哥给做了一个大红萝卜的冰尜,结果没抽上几下,居然“天女散花”了,小伙伴们哈哈大笑,气得我四仰八叉地躺在雪地上,回到家里一说,逗得哥哥哈哈大笑。

那个时候,我们没听说过什么是冰刀。小伙伴们在鞋底下绑上两根粗一点的铁丝,就你拽着我、我拉着你地滑行。还有的孩子坐在改装后的破旧板凳上,用两根木棍支着往前滑。
雪只管下,我们忘情地玩。雪下得越大,我们玩得兴致越高。女孩子穿着过年的红花袄,男孩子戴着棉帽子,尽管个个冻得脸蛋通红,还是抹一把鼻涕接着玩。欢声笑语,追逐嬉戏,随着雪花的飘洒,把这生机和希望传送到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4.
下雪了,越下越大。没有多大时辰,几乎覆盖了麦苗,只有叶尖在外面露着。麦苗被积雪覆盖,田野被积雪覆盖,我们的村庄也被积雪覆盖着。 故乡的雪,没有暴躁的性格和张扬的喧嚣,总是那么质朴,那么安静。质朴的就像老实巴交的乡亲,安静的能让南飞的大雁在此栖息落脚。
我家的老宅在村子的南头,几乎是推开柴扉就能踩上田埂。那麦苗从你脚下铺展开来,如梭织机一样一直模糊到你的视线。 大人们说,雪是麦苗的被。所以,乡亲们是不会轻易让这天赐的恩惠消失掉的,便用扫帚、铁锨、箩筐把雪堆积起来,运到麦田里。大人孩子齐动手,把院子里、路两边、沟渠旁的雪都收集起来,像收获粮食一样做到应收尽收。等到一出正月,气温升上来,这雪便会以水的方式融入另一个世界,去滋养万物的生命。麦田才是大雪最好的归宿,它从天上来,又回到土地里去,真的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大雪给麦田盖上了被子,也给南飞的大雁建造了栖息的领地。在我家南坡的麦田里,有一块低洼地,不知道从哪儿飞来的大雁,每年一进腊月,都要在这里栖息几个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能听到它们咕咕的酣声。大人们说,那些大雁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飞过来,在这里歇歇脚,还要飞到江南去,年年如此。这雁阵,就像游子一样,虽经长途“跋涉”,披风历霜,它们终要回到自己的故乡。
我读的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型,一会儿排成人字形,”蓝天碧空下是多么美妙的图画啊。 特别是近年来听到呼斯楞演唱的《鸿雁》,感到格外亲切。“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我站 “秋草黄”的草原上,一望无尽地仰望长空,看那一支支南飞的雁阵,我就在想,哪一支能飞到我的故乡,在村子南面的那块麦田里歇歇脚呢?!那就快快飞吧,我的村庄、我的亲人在夜晚听到了雁群“咕咕”的叫声,那一定是我对他们的思念和报一声“平安”。 雪,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雪。我们觉得雪是温暖的,可以枕着雪花多睡一会儿。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可以站在大门口,听大雁“咕咕”的鼾声。

5.
雪打灯,好收成。 我更喜欢过年下雪。除夕,家家户户大门外和院子里都挂起了红灯笼,矮矮的墙头上、大门口的石墩上,都放着点亮的蜡烛。你家我家,家家如此,整个村庄都被照得红彤彤的。过年下大雪,正中了大人们的心怀。娘不识字,不会说“瑞雪兆丰年”这样的话。站在院子里,望着下个不停的大雪,她念叨着:“牛马年,好种田。”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憧憬,好像看到了丰收的喜悦。
雪花纷纷扬扬,但是那红烛的火苗在摇曳中不熄,大红灯笼越发明亮起来。梧桐树上挂着的黄橙橙的玉米棒子,屋檐下那一串串红红的辣椒,从厨房里飘出的热腾腾的蒸汽和美味,沉醉了整个村庄。 村子里的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白毛女》的唱腔:“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孩子们已经耐不住性子,放完鞭炮,吃过年夜饭,我们便到大麦田里开始放“烟火”。大家早就有了准备,有的拿废弃的刷帚头,有的拿破抹布、线团什么的,蘸上煤油,用一根绳子捆住,像是火把,点燃后在手里转圈。几个、十几个火轮转起来,星火闪耀,形成了一道火龙。眼看着火苗小了,我们欢呼着,喊着“一——二——三”,把仅有的一点火把抛向了空中,点亮了夜色,而四周依然是雪花飘飘,翩迁起舞。
乡间的焰火把少年的梦想抛向了高空,也把大人们的祈祷带回了现实,善良的农家人把这一切的美好都寄托在过年的日子里,寄托在纷纷而下的瑞雪里……

2021年1月28日 哈尔滨

✍作者简介

韩玉皓,笔名山野,山东兖州人,主任编辑。曾出版、执行主编多部文学、历史文献集及电视专题片文稿。 与老菩提合作的作品《在咖啡馆,我走进一座城》“华声在线”阅读量目前在11万多人次。
🎤诵者简介

老菩提,本名段爱国,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祖藉云南,生于山东,长在塞北,客居海南。一个用声音在诗行里徘徊的人……
主要诵读作品曾发布于:新华网、凤凰网、中国教育网、新浪网、今日头条、热搜等国家高端媒体平台
长篇小说《天生间谍》《大海,我的爱人》等作品在《懒人听书》上展播。曾参加《国际仓央嘉措诗歌朗诵颁奖盛典会》、《首届全国“散文诗”作品音视频大赛》、《中国朗诵联盟首届“颂读”大赛》、《普林斯顿大学节术节》交流等并获奖。


🖨出品/ 華 I 夏 I 之 I 聲
✍文字/韓玉晧
🎤誦者/老菩提
🎢圖片/網絡
🖥編輯/艾果
🎧監製/德泉 菩提凡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