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故事】又见五峰致广大消费者一封信[原创]
作者:宝庆.克隆先生(宝庆南路文学)
各位新老朋友:
大家好!
近几年,好多网友都在议论我们的新名字 “又见五峰”……有些新朋友可能还不知道吧?其实,它就是原来的绿豆粑,别名:油煎粑。问世于有600年文明史历的古镇一一尚贤都。历史的车轮带着我们成长,民国时期的宝庆南路 ,名声在外。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小“上海“远近闻名。我们大发展于新时代。籍贯:湖南省、邵阳。

今天,特别是一些新朋友,对中国邵阳2500年悠久的历史文明、隆重的人文景观、美丽的自然风观、传统的饮食文化……也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又见五峰“毛遂自荐在书信中介绍一下。为丰富外地游客与市民生活。在市委与市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 ,有关政府部门与企业联姻,共同打造城市名片。让文化旅游和地方特色美食成为一系列文化“盛宴“。我们绿豆粑在这次活动中,也成了地方特色美食小吃中的幸运儿。得到了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消费者的肯定与好评。为了让各位新老朋友全面了解一下绿豆粑的历史与发展,下面我们给大家分享一下。

穿越古代,我们绿豆粑问世那年,主人带着我们第一次来到尚贤都,此时,正值岁尾年关,街上来好多办年货的人。我们陶醉在主人的油锅里。主人为了让我们成功推销,特意找来一面锣,一阵铛!铛!之后,主人大声吆喝 :“我发明的绿豆粑!绿豆粑!今天开张,香脆爽口、油而腻,包你满意……来!来!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小孩们捧个留场,欢迎各位捧场、欢迎各位品尝……”

哎哟……原来主人只顾向准客户推销宣传,忘了我们还在油锅里煎着呢 ?
一个小朋友指着油锅说:“糊啦?糊啦!”围观者个个都捧腹大笑:”黑油煎粑!黑油煎粑……这个谁会买?“一个个摇着头。
此时,幸亏主人机灵,当众吞食,安然无恙,才收拾了那尴尬的局面。然后,免费赠送给那些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围观者。凡是品尝过的人都说:“不错!不错!味道还真是不错!”

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一出生就得到了品尝者的肯定。之后,我们被更多的人认知和“接纳”。
数百年来,我们也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过风风雨雨,坎坷坎坷。才有今天小小的成绩。

民国以前 ,我们曾跟主人们下过乡。由于,当时正处于一穷二白时期 。老百姓还吃不饱,穿不暖……主人一天也赚不到几个钱。我们的主人总是安慰我们说:“慢慢来!咱们一起努力,总有出头之日……”

前放后,主人们开始做起了坐庄生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期,乡下人流行一句话:“有钱莫上街,上街退“小财“。“有着数百年历史集市的五峰铺小城镇,乡下人一上街,国营饺面铺就排起了长龙。主人们带着我们只能屋檐下等待机会,我们看着饺面铺里那些顾客有说有笑,开心地与饺子大哥、面大嫂亲着嘴。打心底里羡慕呀……还好,主人们与我们都没有白等 ,那些人酒醉饭饱的顾客,回家时,我们有些伙伴也被他们带回家。主人们一个个露出了笑脸。

像这样屋檐下等待的生话,我们也过了好多年。 但等待的过程中,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寂寞。因为,主人们经常与我们分享一些成功的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7年我们终于迎来了新希望。那年5月中旬,五峰铺区电影院连续一个星期,昼夜放映《三打白骨精》。地处邵、衡、零三个市级地区交界中心位置的五峰铺区电影院 ,迎来了八方观众。主人们给我们抓住那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每天都有不少观众,通过老朋友推荐,成了我们的新朋友。好多兄弟也跟着他们去了当时的衡阳和零陵(永州市)。

自那以后,我们慢慢地成了三个地区人民的好朋友,他们每次来五峰铺上街,都会带我们一些兄弟回家。由于,口口相传,我们开始受到更多新老朋友的喜爱。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五峰铺特色小吃。
各位朋友,您们想知道我们到底是什么时候名声鹤起的吗?首先,我们乘着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政策,带动当地就业,促发展的东风,驶入了特色发展的“快车道”。

在机遇与挑战中,我们绿豆粑(油煎粑)华丽转身,穿上新“衣裳“,注册了“又见五峰“商标。成为了邵阳县金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进入绿色环保食品时代,走上了特色小吃发展之路。由原来的小本经营,进入到规模经营;由原来的小做坊生产,进入到流水做业;由原来的棕叶串串香一一尼龙网袋裸提走一一食品袋子散包装,变成了现在的个个粑粑精品装;由原来的主人挑着箩筐,响叮铛销售一一屋檐底下做坐庄。到现在的坐上汽车、动车、轮船、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到达全国各地;由原来的乡下、镇上叫卖。到现在的“又见五峰“跟上网络营销新时代。

2018年1月13日,邵阳市餐饮行业管理协会年会暨”文明邵阳 ,健康饮食”中,在邵阳县商务局及县电商协会领导的关心、指导、选送下,我们”又见五峰”绿豆粑 ,不负众望,脱颖而出,被授于邵阳市”特色小吃”荣誉证书。深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受到了分管市长的亲自“接见”。

近几年,多次被市政府指派去省会长沙以及其它城市,代表邵阳“特色小吃“进行展销。我们“又见五峰“因糯米和绿豆为主材,整体秀外慧中,外形光泽泛绿,内敛酥软可口,油而不腻 ,黏而不粘,咀嚼品道,入口细滑 ,唇喉留香 ,回味无穷。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对我们这种传统小吃美食赞不绝口……

各朋友,您们知道吗?别看我们“又见五峰“已走在致富的道路上了,但离理想中成功的目标,还任重道远。其实,“又见五峰“跟各位朋友一样,都要完成人生旅程。所以,“又见五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整个商业系统和当地的百姓都在羡慕,商业界我们的两个街坊邻居 ,有300多年民间艺术历史的《扎故事》大哥,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中央电视台,讲述着一个个自己的事;羡慕有1300多年历史,中国传统手工艺印染品”邵阳蓝印花大姐”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为国家争光,为家乡争荣。我们地方特色饮食行业协会,内部已与饺子大哥、面大嫂等达成盟约,传承地方传统小吃美食文化,携手共进,砥砺前行……有早一日也要成功走出国门,去讲我们穿越古今,展望未来的故事。为国争光,为家乡添彩。

今天,非常开心能够给各位新老朋友分享“又见五峰“这些励志的故事。我们坚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新故事。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在搁笔之前,“又见五峰“代表我们整个传统饮食行业,在书信中承诺:我们始终秉承热忱好客的服务理念,一定不负社会各界以各位的厚爱。诚邀各位新老朋友来中国千年历史古城一一宝庆(湖南邵阳),细品地方各种特色美食。更希望更多的新老朋友,带着糥米里夹着绿豆的醇香走亲访友。同时,也非感谢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朋友,一直以来对我们“又见五峰“的大力支持和长期信赖。

最后,请各位新老朋友加上我们的微信昵称:“又见五峰“。未曾蒙面的新朋友也可以,请您们在百度搜索……来!我们“又见五峰“在宝庆南路等您们,不来?我们“又见五峰“仍然在宝庆南路等您们!

【作者介绍】
宝庆•克隆先生,本名,刘木林森。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湖南邵阳人。六盘水钟山区作家协会会员。酷爱文学,诗词、散文、小说等,散见于报刊和网络。代表作品有:《水莲》《忆恩师》《好习惯成就未来》《赞.岁寒三友(七绝三首)》等。优秀作品,被网络平台翻译成双语版,所创作的网络热点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


【编辑简介】王石白雨,字碧雨、石白雨,号虾居士,素有中国当代小虾王称号。生于江苏,大学文化,1990年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深造,师承陈学慈老先生,擅长山水花鸟。儿时就学习绘画,现主攻画虾,画虾已近40多年。作品曾多次参展获奖,其作品给国内外众多书画爱好者收藏,具有极高的声誉。现任都市头条编委、京津沪头条总编辑、新阶联书画院会员、仿古体新诗参事、江苏省连云港美术家协会会员、自由主义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