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去的回忆——王坝豆腐泡麻糖
作者/达真红(甘肃)
今享幸福日,激情忆旧苦,每当我拿起王坝的麻糖,喂在嘴里时,就不由想起八十年代的生活艰难,那时我还在王坝中学读书,睡的冷通铺,全班男生全在一个铺上睡,白天中午放学,自做自吃,在家里拿些洋芋,包谷面,包谷馍,白面极少(每天只投一顿面条或两天一顿),多数靠掺搅团,炒洋芋菜为主,你想在市场买点菜,也没有菜,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难有改善生活的条件,农村的百姓都以种粮粜粮来弄点小钱,来买家中生活用品,不敢胡花浪用。


每当王坝逢集(那时集是逢五逢十),母亲跟集时,拿些自缝衣裤卖了,才给我和老二买点麻糖,在豆腐锅旁让卖豆腐的人给咱们泡在豆腐里,一人一碗,再加几块豆腐,精饱吃一顿,改一下馋气。不光是我们这样泡吃麻糖,那些卖炭卖木糟的,把货卖了,携着黑脸也三个一团,四个一堆,在豆腐锅旁也煮吃麻糖,狼吞虎咽,把旁观者也能看馋哩,这就是王坝的豆腐泡麻糖,它在当时时代是主食,由于那时生活处于困难阶段,条件的限制,你想买别的吃食是没有的,一方豆腐才几元钱,一把麻糖才一毛钱,还有清香扑鼻的机械面下熟后捞出凉冷成凉面,一碗一块钱,虽然便宜,但没经济来源的人,吃豆腐泡麻糖,还是有点困难的。

人随年龄增长已老,时代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有所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商业和食品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过去寂寥萧条的王坝街,逐渐日益繁华,热闹非凡,出现了百味异香的各种食品,各处开启饭店,改善了王坝人民的口味和乐趣,群众有了打工的门路和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各行商业和人们的经济空前提高,暗淡了过去的苦日子,但远去的回忆似乎成了古老的传说,深深留在人们的心中,那摆在大街上的百货,给王坝人带来了幸福与温磐,五花八门的食品,给王坝人带来求之不得美餐和好感,那热气腾腾的豆腐和麻汤留名在外,至今仍然发出浓郁的香味。

【作者简介】
达真红,甘肃礼县王坝镇双坪村达山组人,现年57岁,高中文化,民俗文化学者,诗人,作家。博学多才,擅作诗歌,散文,记叙文,论文和民俗等创作,作品发表多种实体刊物和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