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名天下,沙县红边美茶王
作者:崔保兴
诵读:雪儿
在福建省有一个林深水美茶香,被誉为“中国绿都”的地级城市一三明市,在三明市有一座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生态县”的小城一沙县。提起三明市,也许有些人还不是很熟悉,但是,说到沙县,一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这里的沙县小吃早已闻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并逐渐走上了世界餐饮市场的舞台。

2020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将镜头聚焦在了沙县小吃,时长达六分钟之久。这是沙县小吃最高光的时刻,也是沙县人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这不仅仅体现了“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也让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感受到了沙县小吃辉煌发展的魅力与光荣。最初的沙县小吃大多都是养家糊口的小作坊、夫妻店,环境相当的简陋。就是靠着“一元进店,两元吃饱”的宣传口号和经营策略,第一批走出家门的沙县人赚到了钱,这部分人回乡后纷纷盖起了楼房新居。有了这些靠做小吃致富的成功事例,很快又吸引了更多的沙县人外出打拼,使沙县小吃像星火燎原般占据了部分餐饮市场,从而形成了中国街头美食及快餐小吃的新势力。沙县小吃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了自己的一条新路。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沙县小吃崭露头角,之后,沙县小吃从在南方餐饮市场的火爆崛起,开始向北方扩张,并逐渐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沙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沙县小吃当作大产业来抓,推动沙县小吃做大做强,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之路,如今的沙县小吃不仅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形成了集团规模,而且还用“标准化、连锁化”推动小吃产业的转型升级。统一集体商标,为各类小吃制定严格的用料及制作规范。一些标准化的产品,可以通过沙县小吃集团打造的供应链大数据系统,及时配送到各个有需要的门店之中。为了激发沙县人的创业积极性,解决小吃业主的实际困难,沙县政府还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不仅在沙县小吃文化城建起了沙县小吃培训机构,为小吃业主提供了专业的技能培训,指导他们如何找店、开店,并在小吃业主相对集中的城市,设立了驻外联络处。有了“组织”,昔日自谋生路的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同时也促进了沙县小吃的蓬勃发展,大大提高了沙县的知名度,也为沙县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近年来,每年到沙县观光旅游的游客就超过了500万人次,2019年沙县旅游总收入便达到了54.48亿元。目前,沙县小吃遍布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门店8.8万多家、从业人数30余万人、年营业总额超过500亿元。靠着馄饨、蒸饺、拌面、营养炖汤这号称沙县小吃“四大天王”的招牌起家,再加上各种套餐饭、各种面条、各种卤味等既清淡养生,又品种多样的优势,沙县小吃风靡餐饮市场,享誉海内外,不仅早已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和喜爱,而且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17年11月,在湖南卫视举办的“中国街头美食争霸赛”上,沙县小吃与兰州拉面、黄焖鸡米饭同场竞技,结果,沙县小吃凭着自己超凡的实力,勇夺第一。2018年,沙县小吃作为中国美食的唯一代表,亮相韩国平昌冬奥会,“福建味道”飘进了冬奥赛场,也让全世界对中国美食刮目相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今的沙县小吃不再小,沙县小吃的旗帜已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并在世界各地的城市街头,乃至高端场所高高飘扬!有着1600余年历史,被称为中国汉族传统饮食文化活化石,200余个品种有数十个餐品被评为“中华名小吃”的沙县小吃不仅成了沙县人的骄傲,更成了沙县响当当的最为耀眼的一张名片!

沙县小吃是沙县的一张名片,人所共知,而近年来崛起的沙县红边茶,又成为了沙县的另一张名片。这张名片同样历史悠久,有厚度,有传承。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沙县宏苑茶业有限公司生产,全国独有,失传多年而又涅槃重生的沙县红边茶不仅勇夺上海世博会金奖,而且在2020年三明市秋季茶王比赛中一举获得了“茶王”美誉。产品不仅入选了全国名优特新产品目录,获得了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并且出口到了欧盟市场。读者朋友们,您若想探秘沙县红边茶是怎样成为沙县又一张名片的,请听我给您娓娓道来!

追根溯源,沙县红边茶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晚唐诗人韩偓在沙县隐居时就曾写下了“数盏绿醅桑落酒,一瓯香沫火前茶”的诗句。南宋名相李纲谪居沙县兴国寺寓轩,也写下了“诸公别后应思我,茗饮时时到寓轩”,说明了唐宋时期沙县饮茶之风已经盛行。沙县红边茶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清。民国17年出版的《沙县志》记载:“沙邑茶有两种,一名乌龙,一名红边。制乌龙则用火烘,制红边则须日晒,制法略异。而装箱运销口外为吾沙出产品一大宗。同治季年红边茶时出一万八千箱,光绪九年达三万箱,至十五年竟有六万余箱之数。”而六万余箱,也就是说达到了1200吨之多。清朝之时,大量出口销往国外。当时的沙县红边茶成了福建茶业史上红极一时的名茶。沙县红边茶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其制作工艺为:鲜叶一晒青一凉青一摇青一杀青一揉捻一干燥。其外形壮实油润,香气中带有悠长淡雅的花果香,口感醇厚、清爽甘甜,似蜜桃味,唇齿留香。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柔软,冲泡后茶叶呈叶心绿,叶边红,即“绿叶红镶边”而得其名。

然而,当年如此红红火火,昌盛一时的沙县红边茶却在民国17年前后,由于战争频发,时局动乱,茶园荒芜,茶庄肆意被毁等原因,其制作工艺渐渐失传了,红边茶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2006年,沙县宏苑茶业有限公司开始组织大量从事茶叶工作的专家学者,合力挖掘研发“红边茶”。董事长林忠平亲自寻找红边茶母树,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寻访多位茶农老者及相关人士,经过反复试验,终于使失传多年的红边茶工艺失而复得。2010年,“宏苑”牌沙县红边茶正式投放市场,同年便获得了上海世博会乌龙茶类名茶评优“金奖”!同时,产品也成了福建省名牌产品并走俏市场,成为了茶叶市场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在隆重举办的“2019年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演出中,最高潮的环节是海峡两岸“寄存心意盼团圆”特别活动。当沙县宏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忠平先生、沙县红边茶传承人林岚微女士、沙县第六中学张梁老师分别将三罐沙县红边茶献给台湾大友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廖义荣先生、台湾乌龙茶传承人陈阿跷先生和台湾花莲西宝小学的师生们,并送上诚挚而温馨的祝福语时;当海峡两岸和平促进会会长陈承茂、沙县县委书记杨兴忠共同走上舞台,见证并亲手封存“千年古邑红边茶”这一盛典的时刻,我发现,沙县的另一张名片诞生了!这张名片和沙县小吃一样,有历史,有亮点,有光彩!2020年10月14日至16日,在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和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的“2020年三明市秋季茶王赛”活动中,由6位知名评审专家对随机编号的参赛茶样,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5个方面进行审评,通过初赛、复赛、决赛,按品质高低对茶样进行排序,最终,宏苑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沙县红边茶在参赛的乌龙茶总计35只茶样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闽北乌龙茶茶王”的桂冠!茶王,茶之王者也。精采百年古树,传承非遗古法,融入精诚匠心,酝酿出饱满丰盈的品性;精茗蕴香,借水而发。茶条壮结重实,油润密黄,在水中慢慢苏醒,洇染出一泓潋滟剔透的金黄;细啜,汤感醇厚甘滑,又不失古树茶的铮铮傲骨,柔中带刚,刚柔并济,饶有王者之风。须臾间,舌底泉鸣,又迅速萌生出阵阵回甘,雅人深致;绿叶镶红边,绿叶是春,红边是秋,春种秋收,春华秋实,大美不言。沙县红边茶历经岁月的沧桑与磨砺终成茶王。2020年11月23日至27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9家中央媒体180余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在三明地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集中采访活动。23日下午,众多媒体记者就来到了宏苑茶业有限公司所属的红边茶文化馆,采访了解了沙县红边茶的历史与现状,并在之后的报道中有所展示。此外,沙县籍影视明星罗梓丹女士还免费为沙县红边茶做起了代言。可以说,沙县红边茶继沙县小吃之后,成了沙县又一张璀璨夺目的名片,两张名片交相辉映,熠熠闪光,相映成趣,正推动着沙县这艘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沙县小吃名天下,沙县红边美茶王!我是北京人,是作家,也是一位沙县的女婿,还是某餐饮公司的法人。自2009年在京城搞起自己的第一家沙县小吃餐饮店,至今已有12年的光景,亲眼目睹了沙县小吃的崛起、发展和壮大。同时,我也特别喜爱沙县红边茶,沙县红边茶也成了我茶饮的必需品,我从中体味到了沙县红边茶香飘四海、红红火火的独特雅韵与巨大潜力。如果您还想更多地了解沙县小吃和沙县红边茶,请您在百度网欣赏我之前发表的诗歌作品《我与沙县小吃》和散文作品《我爱沙县红边茶》。如果去沙县旅游或居住,我们还可以去沙县小吃文化城,到宏苑公司的工厂车间、生态茶园、红边茶文化馆和红边茶茶楼,一边观风景,一边享受沙县小吃的美味佳肴,一边品尝沙县红边茶的韵味清香,气爽神怡,快乐似仙,岂不美哉。吃独特小吃就吃沙县小吃,喝精品名茶就喝沙县红边茶。一个是“国民美食”,一个是“闽北乌龙茶茶王”,左拥右抱,两全其美,那才是真正的春风得意,生活甜蜜啊!
完稿于2021年1月26日
------作者简介-------
崔保兴,本名崔保星,1964年出生,北京平谷人。当过《人民文学》特约记者,当过《北京文学》专栏作家,当过“北漂”,当过自由作家,重点从事报告文学创作,作品上过《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文艺报》,已在中央级、省市级报刊杂志及丛书文集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余万字,著有文学作品选集《飘扬的旗帜》,2000年12月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2004年罢笔从商,2014年回平谷,偶有“冲动”,写一些小诗,作一些小文,不看重发表,主要为怡情!目前是都市头条六家文学平台阅读量排行榜“霸主”,之前所发表的数十篇文章全部成为都市头条“热点”作品,单篇作品最高阅读量超过了150万人次。
-------主播简介-------
主播雪儿:西子诵读平台总编。私企经营管理者,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现是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团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微信号zhulihui075920)公众号:西子诵读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均来源作者投稿,所有被采纳的投稿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