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27 左祖右社 古制 三朝五门
作者 刘云平 作于北京
1 天子以正统享天下,又以符合 “ 古制 ” 标榜政权的正统地位。这里所说的 “ 古制 ” ,最具代表性的当推 “ 左祖右社 ” 和 “ 三朝五门 ” 之说。
2 《 周礼 考工记 匠人营国 》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里所说的国都的尺度、道路规制,和以 “ 夫 ” 为单位的 “ 市 ” 、“ 朝 ” 的规模,与皇宫的关系尚不密切。而这里讲的 “ 祖 ” ( 太庙 ) 、 “ 社 ” ( 社稷 ) 原本也是在都城这个大范围下的概念,只是从朱元璋建设凤阳起,被布置到了午门近旁。
左祖右社:指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 太庙 ),右边(西)是社禝,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但左祖右社的营国制度,其中的祖庙(祖)已退居次要地位,属于接近于汉代的都城建造制度。
左祖右社,又称左庙右社,体现了中国礼制思想中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重要思想。所谓 “ 左祖 ” ,是指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所谓 “ 右社 ” ,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清代以左为尊、以东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后。
故宫太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被开辟为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在1914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建成中山公园。 昔日封建统治的崇高坛庙,今天成为了百姓民众休闲娱乐的场所

3 以清朝为例 : 三朝,对应三殿(由外至内)太和殿,颁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 , 宴会、殿试进士。 五门:(由外至内)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紫禁城和三朝五门相对应的是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和太和门,这是明代的。到清代时因为使用的不同,明代常朝是在太和门,到清代从康熙开始把常朝挪置乾清门,这样从清代来说这个五门的位置就是从天安门开始,然后端门、午门、太和门和乾清门。通常认为,天安门
以外是外朝,午门以内是治朝。
三朝五门,东汉郑玄注《礼记 · 玉藻》曰 : " 天子及诸侯皆三朝 " : 外朝一,内朝二 ; 内朝又包括治朝和燕朝,散见于《周礼》。外朝,据《周礼 秋官》 ,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其主要功能包括 : 一询国危,二询国迁,三询国君。审理百姓诉讼,依法定刑,公布法令等。其位置当于宫城之外。
治朝,据《周礼 天官》载,宰夫之职,掌治朝之法。大宰 : 王眂治朝,则赞听治。其功能以日常朝会和处理奏事为主,位置当在宫城内的前部。
燕朝,据《周礼 夏官》载,太仆的职掌有 : 王眡燕朝,则正位,掌傧相。其主要功能是接待会晤,燕饮和举行册命等,位置当在宫城内治朝之后。
4 又注《礼记明堂位》曰 : 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 诸侯三门 " 。这就是 " 三朝五门 " 的由来。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及保和殿。 “ 五门 ” 是在举行大型朝事活动的宫殿庭院前,沿中轴线以五道门及辅助建筑构成四座庭院,作为大朝宫殿前的前导空间。
这五道门由内而外顺次称为朝门、宫门、宫城前导门、皇城门和皇城前导门。北京故宫的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前门。这种布局早在周代即已形成制度。之所以如此门阙森森,宫殿重重,无非也是为了炫耀皇权崇高威严罢了。
《礼记》中记载:“ 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太和殿的台基高八米,是目前宫殿建筑台基最高的一处。 所用材料取决于建筑的等级,石为上,砖为下。 台基的装饰很丰富,以须弥座形式为最高等级。台基周围的栏板望柱,其花纹、装饰等受等级的制约。

5 宫殿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宫殿以其巍峨壮丽的气势、宏大的规模和严谨整饬的空间格局,给人以强烈的精神感染,突现帝王的权威,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同西方相比,在古代中国这个以儒教为国教的君主制国家,宫殿是古代最重要的建筑。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世界各国,惟我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
宫殿自身的布局一般分前后两部分。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重大典礼、朝贺和宴请的地方。 明清北京故宫,前朝主要有太和、中和及保和三大殿;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寝宫,内有御花园等供享用。 北京故宫在中轴线上的建筑就分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后寝有皇帝的寝宫宁寿宫、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妃子们居住的东西六宫、花园等。

6 以木结构为主体的柱梁构架贯穿中国宫殿建筑的始终。木结构主体中,梁柱最重要,墙是辅助性的,起分隔室内外的作用,因此中国有句俗话,叫做 “ 墙倒房不塌 ” 。 梁架结构非常复杂,各时代的作法和尺寸也有一定的差别。
屋顶是三大殿中变化最大、最有特色的部分。宫殿建筑多以庑殿顶、歇山顶为主,其中太和殿重檐庑殿顶的等级最高。歇山顶略低于庑殿顶,在紫禁城建筑中使用最多。一座院落中正殿、后殿的屋顶都不一样,有主从之分。屋顶形式最丰富的是宫廷花园建筑。宫殿建筑的屋顶,无论从建筑的功能要求、建筑轮廓还是造型艺术出发,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丰富而又有秩序的美感。
7 故宫博物院宫殿建筑,为中华民族古制建筑之精华、气势雄伟的左祖右社、三朝五门建筑物,是中国古制宫殿建筑的典范。

作者简介,刘云平 男 1971年6月5日生。洪洞县小北门刘家二十三代传人,自由职业者。
从小热衷文学写作,先后花费20年时间创作了百集三重奏系列作品,达十多万字,先后发表在《万里飘萍》《东边井儿》《临汾平阳方志》《洪洞报》《槐乡大地·周末版》和《老家》等报刊。现为洪洞县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