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五首:佛气禅韵五莲山
文|张建廷

七律·五莲山(新韵)
列峙群峰问昊天,何方鬼斧造苍颜?
峥嵘石化千般兽,静寂禅开五朵莲。
飞霭沉浮光景妙,流云起倒壑峡玄。
至今雁荡还羞愧,都怪东坡一墨间。
注:五莲山因五峰列峙,耸接云霄,如莲花初放而得名,内有奇石林立,清丽峻茂,山泉绕溪,匹练飞瀑,种种胜境,构绘出一幅清新、雅致、秀美、险绝的画卷,宋代文豪苏轼盛赞“奇秀不减雁荡”。

七律·五莲山光明寺(新韵)
松深慈卧大悲峰,朝暮悠悠撞瑞声。
偈语化云开顿悟,檀香焚郁见光明。
木鱼敲老皇家寺,晓月拂新大吕钟。
放下红尘空寂处,佛心一片济苍生。
注:光明寺坐落于五莲山大悲峰前,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左右分别为望海峰和天竺峰。该寺建筑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在历史上素有通天之举,是山东省四大名寺之一,也是一座历经明清两代的“皇家寺院”。

七律·五莲山望海楼(新韵)
缀月携星二百年,到今依旧九霄天。
琅玡曾有徐福渡,黄海犹摇万浪帆。
风雨琢痕砖瓦上,沧桑修撰绿苔间。
倚楼谁不长思绪,一世苍生望几番?
注:望海楼亦称望海亭,位于五莲山的望海峰上,约建于清乾隆年间。晴日,登楼极目东望,可见水天一色,黄海海域、古琅琊台、大珠山、灵山岛等一览无余。若游山,则必登望海楼,不登此楼,则认为枉来此山。年长日久,望海楼则成为五莲山的象征和代表,形成别具风格的一处景点。

七律·五莲山天竺峰(新韵)
青山有幸倚天竺,抬望时觉梦恍惚。
一掌擎离三界影,五痕握住九云都。
不思极乐西天事,愿恋莲花五朵图。
又是峻峰仙占去,逍遥太乙碧清湖。
注:天竺峰原名天柱峰,相传为天下四柱之东柱,自和尚进山后,改名天竺。峰底有巨石依附于峰壁,状如巨掌,五指印痕分明,成为仙人掌。峰顶西侧有一直径近两米的水潭,积水清澈见底,名曰太乙池。

七律·五莲山大佛(新韵)
千仞空灵静坐禅,玄机都握掌中间。
峡云渺渺流身后,风物飘飘过眼前。
虔拜应须心肃寂,修行当是善因缘。
苍茫普度红尘苦,梵曲吟歌向浩天。
注:五莲山大佛,由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命名,背有浩淼千丈流云峡,面向氤氲险壑秀峰连绵不绝。佛像高28.7米,宽17米,身形魁梧、法相庄严,为北方石刻佛之最。

作者简介:
张建廷,潍坊安丘人,大学文化,家居、工作在五莲。热爱文学,喜欢在文字里陶冶情操,在诗歌里书写心曲;力求烙刻生活点滴细节,怡己于情,顿悟于心。诗词观:诗道无垠,贵抒家国情怀;词意悠悠,愿吟轻灵纤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