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独行侠
记忆深刻的片名是《地道战》、《小兵张嘎》,《阿凡提》、《戴手铐的旅客》、《神秘的大佛》、《新兵马强》等等,有的影片还不只看一遍,即便这样,也绝不影响每次观看时喜悦的心情。那时候,生产大队队部(现称村委会)都在电线杆顶上装了几个高音喇叭,每家每户也有一个方形木盒小喇叭,用于同步通知重要事项。我最喜欢小喇叭里传出这样的声音:“通知,通知,今天晚上看电影。电影名字是《小兵张嘎》。”小喇叭一般会通知两遍,时间一般在午饭和晚饭前后。每次通知的时候,如果我们在吃饭,就会停止交谈与吧唧嘴巴,全神贯注认真倾听,生怕漏掉一个字。要是有大人还在说话,我们就急得又是摆手又是把食指放在嘴上示意。这时候,大人往往会感叹一句:“你娃儿读书有那么认真就对了!”坝坝电影一般在各村轮流播放,每个村的放映时间相对固定。放映地点是村里小学前面的坝子。这里常年立着两根光滑的木杆,专门用来架设银幕。有时候我们下午放学,银幕就已经架好了。于是小朋友们都很激动,一路加快脚步奔跑回家,争取早点吃晚饭,争取占个好位子。吃完晚饭,人们便扛着木制长板凳或者小凳子,涌向小学门口。偶尔有人扛着把靠背竹椅,便算得上奢侈了。

最好的位置当然是放映机周围。在这里可以一边看电影,一边欣赏放映师傅拿着两个胶片盘飞速倒片。因为一盘胶片放映完了之后,如果不倒片,电影就会从后向前倒着播放。有时候倒片太快,胶片会断成两截。放映师傅就剪去一小截,重新粘接起来。那一截短短的胶片就成了孩子们争抢的宝贝,带回家和几个小朋友,对着灯光或者天空,反复欣赏那一格一格的精美画面,围在你身边的小朋友不失时机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你便洋洋自得起来。占不了好位子的人,只好跑到银幕背面观看,除了字幕是反的,好像也没什么太大影响。也有小朋友爬上学校围墙或者爬到树上观看,只是不能打瞌睡,否则会有危险 。记得有一次,我听说晚上有电影,放学后早早就跑回家里。爸爸妈妈还没有下班,我便架起柴火,下了一大锅面条,想着父母回来可以吃现成,可以早点去看电影。我急急忙忙扒了一碗面条,连锅盖都忘了盖,便拎上凳子去占位子。没多久,只见老爸气冲冲地找了过来,拎着我的耳朵就往家拽。回到家里,老爸指着那一大锅已经烂成糊糊的面条吼道:“你个狗东西,把我们一家人几天的口粮都煮到锅里了,又不盖锅盖,虫都掉进面条里去了!”现在想起来,耳根子还隐隐作疼。
放映正片前,往往会先放映一段称作《新闻简报》的短片。小朋友们看不懂,趁此时机企图占到一个更好的位置。为了抢位子,免不了有时会拳脚相向,引起一阵小小的骚乱。大人们也不爱看新闻片,便磕着瓜子嘻嘻哈哈聊天。好不容易正片开始,片头刚一出来,便引来一阵鼓掌欢呼。放映过程中,有时坐在光柱下的男人们会抽叶子烟,于是电影画面上便不时腾起一股黒色的烟影,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有时候,某人也许坐累了,也许有事情,会站起来,银幕上便冒出个黑乎乎的大脑袋影子,人们便七嘴八舌大喊“坐下”,那人便不好意思起来,赶紧猫下腰。有时候电影看到一半,放映员会通知,由于跑片不及时,下面的胶片还没有送到,请大家耐心等待。现场便轰的一声,再次喧闹起来。那些没有耐心的人便大声抱怨,有的年轻人则“嚯嚯嚯”叫着起哄。等胶片送到,放映员关掉电灯,人们又重新安静下来继续观看。
有时候看着看着电影,却下起雨来。若是小雨,放映员便撑起一把大伞罩在放映机上,一些人则脱下衣服顶在头上继续观看,怕淋雨的便三三两两离场,场面小小混乱一阵儿即复归安静。如果是突降大雨,顿时可就炸了锅,人们左冲右撞狼奔豕突,蜂拥溃逃而去。几个村干部则留下来帮放映员收拾东西,往往淋成落汤鸡。电影结束,屏幕上一定会出现一个大大的”完“字(现在的电影学好莱坞,已经把电影结束打”完“字的光荣传统给丢掉了)。这是一个行动信号,人群轰的一声沸腾起来,纷纷涌向场外。有的被踩掉了鞋子,有的母亲扯着嗓门尖声呼喊着孩子的。小伙子们模仿电影台词开着玩笑,姑娘们则哼唱着耳熟能详的电影歌曲,小朋友们快乐地奔跑蹦跳。人群退潮般向四面八方散开去,银幕无可奈何地降下来了,连放映师傅也开着三轮车“突突突”远去了。只剩下两根光溜溜的杆子,在月光下对着个空空荡荡的坝子。没有月光的晚上,回家可得小心,到处黑乎乎一片,有时候走在窄窄的田埂上,会不小心一脚踩到水田里。这还算好的,有时候我为了抄近路回家,会穿过一片阴森森的竹林。一阵风吹来,竹林便发出嘎吱嘎吱的怪声,“哗!”不知道是老鼠还是别的什么动物突然从你的脚边窜过去,吓人一大跳。为了给自己壮胆,我晚上从竹林经过时,一般大声唱着歌,一路小跑快速通过这片竹林。
过了竹林,是生产队保管室的院墙。一天晚上电影散场后,我扶着院墙往家走,突然摸到了一条冷冰冰软乎乎的东西,估计是一条蛇,吓得我大叫一声”妈呀”,连滚带爬跑回家,心还”咚咚咚“跳个不停。有一次,一个叔叔笑眯眯地对我说,晚上有坝坝电影,好看的很。问叫什么名字,他告诉我是《英雄白跑路》。我一听可高兴了,早早地搬了个凳子占着好位置,可左等右等也不见人来。眼看天渐渐黑了,才发现自己上当了。第二天见到这个叔叔,就质问他为什么骗人。叔叔听了差点把眼泪笑出来:“我可没有骗你啊,我不是说了是英雄白跑路嘛。哈哈哈!”气得我干瞪眼。
上大学以后,学校在中心马路组织看过几场露天电影,整齐划一的队伍,唱着整齐的军歌,连放马扎落坐的声音也是一致的,自然没了村里看露天电影那种酣畅的感觉,但也算是为我的坝坝电影“生涯”划上了一个句号。有一段时间,怀旧的人们试图在城市恢复坝坝电影,地点多半安排在公园或者小区广场。但观众寥寥,只剩下作秀般的形式,连放映者也颇觉无趣,渐渐作罢了。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和中国农村逐步转型,乡村的坝坝电影现在几乎绝迹,只剩下记忆中零碎而模糊的剪影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感恩图片无名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