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在考场与另一位老师在监考,由于是语文考试,考场上刚好多了份试题,他趁学生在答题之际却热衷研究起考题来了。其中,有一道阅读题他看了真是深有感触。
那阅卷题讲的是一个故事,故事较长,讲的是在潭州古城的曲曲巷里,有一个叫南宫羽的人,由于他有学问,所以村里都让他给出生的孩子起名字。他一生给人起了多少个名字他自己也不知道了。后来南宫羽的儿子娶了个女孩快生了,南宫宇早早就给孙子都把名字起好了:若是男孩就叫南宫旭,女孩就叫南宫月。不曾想儿媳生了个双胞胎,刚好是一男一女,应该说开始起的两个名字都能用上了,只可惜的是,儿子儿媳都不用,偏偏请教堂的牧师取名,一个叫南宫汉斯,一个叫南宫丽雅。这让南宫心里非常窝火,本来要办的“满月酒席“也受到影响,作为南宫宇的同学又是乡邻的“我”赶紧拱手道别回家。
小说到此就结尾了,刘老师觉得这篇小说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侵蚀的深深忧虑之情。
读罢,刘老师情不能自己,并将目光移到考场上每位考生的穿着情况来。经过刘老师不完全的认真观察,他又仔细统计了一下,他发现在考场上有一半考生在他们穿的衣服上不同程度上印有英文。部分没有的还不能肯定,因为考生在答题,胸前靠着桌子,这部分衣服上到底有没有英文他不能确定。也就是说,这个随机小调查竟有至少一半的学生穿着印有洋文的衣服。相反,还真是奇了怪了,汉字,中文却一个也没有。
为此,刘老师又感慨了一番,心里在嘀咕着:整天讲文化自信,连老祖宗的东西都不要了还自信个鬼!到底是商家看不上印有中文的衣服还是人们的审美标准就是以洋为美呢?刘老师却觉得还真不好说。同时,他又真想此刻对在场的考生说,同学们你们好好看哪,你们今天回答的阅读题是《取名》,而你们就是故事中那要起洋名的南宫宇的儿子儿媳呀!
可是,刘老师想说却终没说,因为他知道自己此刻在考场上,考生正在考试着呢!
无语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