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说女子不如男?”
——再读李秀珍老师《生命的光辉》有感
文/云蒙山人
李秀珍老师曾经发布于《禹平文学》网络平台的长篇小说《生命的光辉》于《今古传奇·长篇小说月报》2020年6月号刊发,并且小说题目上了封面。因为曾经就这篇小说采访过她,秀珍老师特意从不多的作者样书里赠送我,于是得以在第一时间再读《生命的光辉》。
夜已深。河水静静流淌,书页轻轻翻动,一行行文字春风化雨般流入心灵……传统的纸媒阅读带来不一样的宁静和深刻。再一次认真地从作者简介里仰望这位我所熟悉的文友:李秀珍,女,《乡土文学》副主编;党政机关干部,四级调研员;陕西省曲艺协会会员、理事;陕西省编剧协会会员;洛州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涉及小说、电影剧本、戏曲、相声、小品等。脑海里一直回响着《乡音的呼唤》的一幕幕场景,在这万籁俱寂的夜晚里再一次走进《生命的光辉》——
列车呼啸着、奔腾着,带动了千百颗跳动的心向西逶迤而去。深夜,漆黑的车窗不时地跳进一缕淡淡的月光,几乎所有的人都枕着那节奏感很强的“锵锵!锵锵!”之声沉入了梦乡。车厢里弥漫着一阵阵微弱的鼻息声,偶尔还夹杂着沉闷的鼾声。然而,主人公黎胜男却毫无睡意,她静静地坐在窗前。微弱月光柔柔地勾勒出她那俏丽的面庞轮廓。她那双大眼睛扑闪着,长长的睫毛上挂着晶莹的泪珠,他胸膛里那颗火热的心强烈的跳动着。尽管已经是深秋,可她整个身心都是暖洋洋的……

《生命的光辉》由“神奇的生命、人生的奇遇、命运的多舛、血染的红花、生命的光辉”五章组成,以时空为轴,概括了主人公黎胜男前半生的苦辣酸甜。指尖一页页翻过,目光一段段浏览,渐渐地分不清李秀珍是书中的黎胜男,或者黎胜男是生活中的李秀珍。从主人公的身上,我看到了这位虽普通又显优秀女子坎坷不平却又自强不息的艺术人生。一句话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谁说女子不如男?
认识李秀珍,缘于陕西爱故乡行动的领军人物马永红先生的。因为爱故乡活动在洛南县档案局(馆)举行,由此认识了时任档案局(馆)书记的李秀珍老师,从此通过各种渠道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她。
秀珍有底气,底气来自才气。此后不久,她就受马永红、刘剑锋主席和李斌的推荐,参加了“三秦乡土文学写作培训班”,并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优秀学员”。虽说这次举荐与我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她仍然多次很诚恳地表示感谢。认真品读她的年度总结,我感觉到作为一个事务繁杂、行程忙碌的行政干部,能够始终牢记“文学依然神圣”,努力在与文字的对话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实在是令人钦佩。

多年和我一起参加政协文史会议的“商洛文史老骨干”吕三运先生,非常罕见的用尽了形容词去夸奖这位巾帼英雄李秀珍,说她属于典型的撰稿、导演、编剧、演员、场外指导、颁奖嘉宾“一身兼”,曾经被上级下来检查的领导赞不绝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谁的才气是爹妈给的,这满满的正能量背后,是秀珍夜以继日的付出,甘苦自知的坚守。
秀珍有才气,才气来自志气。她30刚出头就开始担任副科级领导,可以说脚步踏遍了洛洲的山山水水,工作涉及到了行政、文化、档案多个领域,如今进入县委办工作依然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没有一番“不干成事不罢休”的志气,是不可能“笑看峥嵘岁月的”。
听她自己说,在她从政的经历中,跑遍了任职辖区的村村户户,既乐于和普通群众、机关干部打交道,又能够巧妙而理智的应对不同的内耗和矛盾,团结同志易,感化对手难,不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工作都能得到出色圆满的完成。尤其令人钦佩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不灰则黑”的大世界里,秀珍能够坚守一缕圣洁的白,为官从不吃拿卡要,永葆公仆本色和平民情怀。即便是在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评优、树模、履职、晋升面前,也总是默默等待、礼让三先,直至水到渠成,理所当然。两年前,她成功享受副县级待遇,非常高兴地在“湖南土菜馆”请几位知心朋友相聚,她亲自敬酒发烟,那发自心底的欢喜真的让人深深感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这个副县级待遇对得起她的工作经历,配上她的工作业绩,堪称实至名归。

秀珍有志气,志气来自骨气。善良是命运的伞,勤奋是事业的帆。伞都骨子正直却也能屈能伸,秀珍却是一个认死理,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正是这样。她骨气刚烈像一团火。她从来不有意讨好领导。因为用她的话来说,工作就是工作,把工作干好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就是对领导最大的尊重。那些过分的呼来喝去、自以为是以及迎来送往,不仅是庸俗的,而且是有害的。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它已经被历史无数次的证明过,还将继续证明下去。
秀珍的骨气还体现在他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潮流,在当下,微信给人们工作、交流、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秀珍与时俱进,安排工作中主动添加微信,将工作的具体质量要求、时间安排、细节、重点作最详尽的书面交代,这既是一种难得的指点,更是一种真诚的友好,受到了大家热烈的欢迎。“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没有特立独行的个性,没有不随流俗的追求,秀珍就不是今天的秀珍,也不可能有《生命的光辉》这样扣人心弦的作品问世。

秀珍有骨气,骨气来自底气。如果说健康的美丽是由内而外的风采,那么真正的底气来自淡泊名利的终身学习。在李秀珍老师30多年辛勤耕耘里,我看到了她在不同的领域得心应手的自如切换,也看到了她在不同的阶段淡泊名利的始终如一。作为一个经历了繁华和寂寥的从业者,她依然始终对欣赏或帮助过他的人念念不忘、心怀感恩,依然对自己的未来成都在胸、信心满怀。
今秋去拜谒王维故居的路上,她曾经谈过自己的打算,最近的计划就是创作一部初定为《沸腾的土地》的长篇小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什么都是浮云,只有文字,是最好的纪念,只有文字是永久的丰碑。”这不仅需要看破红尘,更需要参透人生。“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没有高尚人生追求,怎么会热爱这抛洒过汗水、滴落过泪水、浸透着苦水,依旧无怨无悔的深爱已经沸腾的家乡故土?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只有凌寒怒放、不惧风霜的花儿,才可以散发出朴素而恒久的生命的光辉。
我的目光又回到了《生命的光辉》:“生命真的好神奇呀!生命的光辉,真的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光辉!列车已经到达目的地,黎胜男依稀望见了站台上前来接站的慧姐姐的身影。车窗外,红霞映照的地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黎胜男的心沸腾了……”我的心也沸腾了。打开手机,在一段熟悉的豫剧《花木兰》中,继续沉浸在关于《生命的光辉》的思索里。“刘大姐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

(2021年1月24日于洛州)

作家档案:李秀珍,女,《乡土文学》副主编;党政机关干部,四级调研员;陕西省曲艺协会会员、理事;陕西省编剧协会会员;洛州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涉及小说、电影剧本、戏曲、相声、小品等。微电影《乡音的呼唤》影响广泛,小说《生命的光辉》刊发于《今古传奇·长篇小说月报》。


作者简介:云蒙山人,本名萧军,人民教师,文史专员。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顾问,陕西仓颉文化研究会会员,洛南县作家协会理事,石坡街社区大学政教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