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在评价伟人、能人以及一些成功人士时,每每都会用到“远见卓识”这句成语。那么,何为远见呢?用老百姓的话讲,叫“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我想,这种“早知三日”的眼光,就应该属于远见的范畴。从哲学的角度讲,也就是依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作出的正确判断和决策。
当然,这种“远见”既不能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它完全来自于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结果必然当仁不让地成了制定战略的科学前提和智力保障。有什么样的远见就有可能制定出什么样的战略,这在历史上是不乏其例的。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渴望和平,而蒋介石仗着自己手中有八百万装备精良的军队,背后又有头号帝国主义美国的扶持,倒行逆施,一方面积极地准备内战,一方面却玩弄和谈阴谋。在这历史的重要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为纸老虎,在充分做好两手准备的前提下,大义凛然赴渝谈判,用实际行动让蒋介石在全国人民面前丢尽了脸面,继而把一百二十万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相继调动粉碎了蒋介石所发动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通过制定“向南防御,向北发展,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等发展战略,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发起和实施三大战役问鼎中原,随后“百万雄师过大江”,以摧枯拉朽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埋葬了蒋家王朝。从国共两党领导的军队数量及装备、行政区域面积及人口、经济总量及资源量等等可比较的客观条件都是相差甚远,唯有政治主张上共产党人代表全体中国人民最广大的根本利益;而国民党和蒋介石代表少数人的利益,尤其是蒋介石从根本上只想个人利益,正如九十多岁高龄的张学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蒋只有个人主义,没有政治理想。所以才有了中国共产党取得两党武装斗争的最终胜利。这种以少胜多的奇迹正是高瞻远瞩的“远见”所制定出来的战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堪称历史上伟大的远见决定伟大的战略的典范。那么,蒋介石是否就无“远见”了呢?有,他只是在行将灭亡之际把大量的黄金、银元、美钞运往台湾,给自己选择了一个“葬身之地”,除了发出几声哀鸣,焉有战略可谈。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蒋介石能在中国人民饱受内战、被侵略战争之苦的当时,顺应历史潮流,通过国共及其他党派和谈,组成统一的联合政府,走和平建设发展之路,蒋介石也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名垂千秋。可是他哪里有这样的远见,战略更是无从谈起。可见,不能顺应历史潮流的政治人物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他们必将被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
具体到我们个人而言,要想实现人生目标,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那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对自己顽固的缺点又习以为常,个人的意志力也很难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又很难持久,这都是诸多人性的弱点相互作用的结果。最根本的还是远大理想不是发自内心而难以持之以恒,思想境界不能提升得很高而足以防微杜渐,很容易被丑恶污染,在人生的道路上很难不被伤害而不耽误。那么,这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就没有必要给自己制定发展战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不制定,我们自然就会随波逐流,东一斧头,西一榔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终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所以,制定个人正确的发展战略虽然很难但不能不做,再难也没有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武装斗争时的局面困难,况且是求自己而不是求他人,更不应该感到有多么困难。重在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认识,高度重视,认真思考,还要对以前的社会实践进行反思,达成一定的远见,才能制定出符合自己的正确的发展战略。甚至请德高望重的人给予斧正,邀请好友进行论证,从而使发展战略更加完美。对一个企业、一个行政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亦是如此,还可更上一层楼,不惜重金请智库制定。

投资决定未来,发展战略制定了,那就要付出行动,否则,不论对个人、对企业、对一个行政地区、对一个国家都成了写在墙上,挂在嘴上,自欺欺人。
对个人来讲,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把包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时间都要拿出来,为实现发展战略而投入,财力自不用说,当然也要拿出来,为实现发展战略而投入。最简单、最直观的就是学习和锻炼身体,包括自学、进修、参加研究讨论会,提高自身的本领,那才是走向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人们都知道姜子牙八十岁才出将入相,成就大业。那么姜子牙八十岁以前在干什么?《特别关注》登载的短文调侃地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有这样的毅力品质吗?正如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说的:每一项发明,我都不怕失败9999次,我只希望第一万次能取得成功。对想成就一番伟业的人来讲,不屈不挠的毅力品质是多么的重要。成功的高峰只有具备了不屈不挠品质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对一个企业来讲,发展战略的实施,最主要的还是项目投资的实施。投资后有三种结果,第一种是全军覆没,第二种是不盈利,第三种是获利丰厚。第一种最多的是高科技企业,诸如当年的以世界著名的摩托罗拉电信公司为运营商和投资人之一,多家投资人合作投资建设的通信卫星,在运营后由于对客户群体的增加量预判有误,在无法维护通信卫星的正常运行时,不得不将通信卫星销毁,损失十五亿美元。损失不小,好在这种高科技、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在西方资本市场上有规范的集结资金分担风险的运营模式,不是摩托罗拉一家企业投入的,风险由多家企业分担,对多家投资人有损失,但不可能是致命的。当然,即便是摩托罗拉一家企业投入,摩托罗拉公司也会考虑到风险承受能力,在可能出现的风险不会对公司造成致命的伤害时,公司才会投入。损失虽然不小,但是企业界没有停止这样的探索,这精神难能可贵,这正是企业家的精神和品质所在。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失败就认定这样的投资人不是企业家,那样我们实在是太无知了!当然,我们做这样的决策时也肯定有过周全的考虑,出现风险时也就不要怨天尤人,而是总结经验,继续前行,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后来者做好先锋;第二种是不盈利,那样企业的大部分资产还在,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继续经营,直到盈利;第三种当然是企业的美好未来。所以,投资了,才有未来。
对一个行政地区来讲,小到县、乡、村,有发展战略不实施,那是耽误一代人,对子孙后代而言罪孽深重。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通过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亦是继续前行,直至达到目标。
对一个国家而言,有发展战略不实施,那就是历史的罪人。实施了出现问题亦同理。对一个国家出现再大的问题,也不应该大过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三十二万红军仓促长征北上,第一仗湘江战役死伤五万人,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在陕北整编时红军指战员只有三万二千人的悲壮结果,就这样中国共产党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制定发展战略非常重要,实施发展战略更加重要。今年年初,总书记在某次政治局常委集体例行学习谈到国家战略问题时指出:“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可见对国家而言都是战略意识非常重要,贯彻战略更加重要。对我们个人难道不是更加如此吗?
那些看似聪明的人,一生没有可圈可点之处,甚至就像人们常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锒铛入狱,丢了卿卿性命的人大有人在,大都是由于没有制定个人发展战略,或者制定了也没有贯彻执行,一步一步走向灾难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