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文化专栏——革命腹地柴林庄
文/石金超

(三)高级工程师、国礼书法家、九三社员,原庆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人大副主任、庆云县作家协会主席、《庆云文艺》主编。现任庆云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山东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当代文学院委员、德州市《董子文化》编委会成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李保坤为柴林庄题写:鲁北抗日英雄第一村匾额。

山东省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位于庆云县城东北20公里处,将军路东侧,严务乡南部,村附近有娘娘堂遗址、有大禹治水的铁梁寺遗址。自古就有尚武的传统,是醉八意武术之乡,柴林庄人以爱国、团结、和睦、尚武、正义、淳朴的民风而享誉津南,以较早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奠定了全民皆兵的基础。
柴林庄自1924年开始在刘格平引导下,逐渐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向人民解放事业的道路,庆云县历经张隐韬、刘格平引爆的中国共产党最早中国北方武装革命尝试后,在柴林庄建立了津南地下党活动中心,七七事变后柴林庄村北大桑树园子就成为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腹地,是冀鲁边区机关单位所在地,这里深藏着军民鱼水情深的革命事迹,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冀鲁边区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挖掘整理揭开了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腹地鲜为人知的秘密。


红色文化论坛留影在红色文化论坛上的演讲尊敬的领导、尊敬的冀鲁边英雄和冀鲁边英雄的后裔、尊敬的红色文化论坛参会人员和所有工作人员:
怀着激动和感恩的心情参加冀鲁边红色文化论坛这次盛会,非常荣幸,同时感恩周甄励老师的鼓励,
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来自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叫石金超,是一位农民,小学没毕业,爱好自学,擅长诗词,酷爱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通过刻苦学习,积极的参与,陆续成为山东省庆云县农民诗人,庆云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庆云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员、红色文化挖掘志愿者,现在从事冀鲁边抗日根据地腹地——柴林庄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义务挖掘红色文化快四年了,在严务乡华材希望小学建成了红色记忆展馆。在庆云发布、智慧庆云、庆云文艺、祥云诗画社、时代星报、中国新媒体信息网、中国国际联合新闻网、一路向暖等媒体发表了关于柴林庄红色文化的文章和诗词。挖掘红色文化的事迹在庆云县电视台(智慧庆云)大众网发布,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转发。是庆云县严务乡红色记忆展馆负责人,通过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在红色记忆展馆陆续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创作基地、柴林庄醉八意武术分会、我汇报的题目是:沉寂的根据地腹地。
1937年石长海、范存道、李子贞的在柴林庄成立的县大队、手枪队与日寇汉奸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屡立奇功,使敌人闻名丧胆。当时汉奸赌咒发誓时说:“谁要缺阴,出门碰见石小个子(石长海)”边区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敌人)碰见石队长,吓得叫亲娘;碰见李队付,吓得拉一裤。”威震敌胆,战功赫赫。
小时候老人们经常讲村里打鬼子的故事,受村风的熏陶,加上爱国爱家的情怀,共产主义信仰的基因,我开始了义务挖掘红色文化的人生伟大的转折,在一无资料,二无经费,三无交通工具、知情者稀少的情况下,走访了无棣、天津、盐山、沧州、黄骅、乐陵、平原、宁津、陵县、东光、滨州等地,这些地区领导们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也陆续来过柴林庄实地考察,随着资料逐渐的多了起来,从浩如烟海的文字里,抽丝剥茧找寻出大量的佐证和柴林庄鲜为人知的红色精神宝藏。找到了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三四年柴林庄是刘格平早期传播革命火种的地方,二区驻地。柴林庄逐渐成为了津南我党地下组织的秘密活动中心,
1934年马颊河暴动的策划中心,(陈永泉家和郑铁桥家)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冀鲁边抗日根据地腹地(村北大桑树地),是我党地下交通站:军区司令部站、县区站、探取敌情的侦通站驻地。是石长海、范存道、李子贞等创建的县大队(后编入北京军区陆军28军)、石长道等创建的四区区队发源地,;庆云、无棣两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所在地;冀鲁边地委秘密印刷股所在地;四区区委所在地,兵工厂驻地。津南特委、冀鲁边区领导、区委、县委与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们秘密办公的地方(办公旧址多处)渤海军区的大印在王之翰手里,曾藏在大淀村张玉鑫家。柴林庄有五多:党员多、兵多、枪多、机构多、在柴林庄住过的领导多。 柴林庄是津南党组织秘密活动中心,冀鲁边抗日根据地腹地,一个全民皆兵的英雄村庄、是冀鲁边区的红色堡垒,抗战八年从来没被破坏过得根据地,印刷股三年没被敌人破坏,可以发行货币的村庄,周贯五将军的子女周甄励、张隆裕等于2019年4月7日带领20名冀鲁边区抗战将士后代重走父辈路、寻根冀鲁边系列活动来到柴林庄,看望周贯五将军的老房东王之胜老人。钢铁战士郑铁桥的儿子、刘格平将军的女儿、仉鸿印司令的女儿、贾钱瑞将军的儿子、刘全禄老人的儿子、郑德昌老县长的儿子等红二代给送来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志愿挖掘整理红色文化近四年的时间里,使大量的冀鲁边历史真相展现在世人面前。

周贯五将军的子女周甄丽等到柴林庄看望周贯五将军的老房东王之胜(中间)老人。
上级不止一次挖掘整理柴林庄的抗战事迹,这么多惊天动地的事迹,怎么会淹没在历史长河里呢?采访王之胜老人时,老人讲出来了事实真相:王之胜老人年轻的时候,有人问过老地下党员韩书林,说:您的贡献很大,也有能力,为啥不和上级反映要份工作,韩书林说:
第一,我们共产党人不求名利,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第二,不能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给党和人民添麻烦,
第三,把职位、机会留给更有能力为人民造福的人。
第四,四季有衣服穿,能吃上饭,不受压迫和剥削就知足了。
第五,我们和全国的英雄们比起来,微不足道,没啥资格张扬。
当时的柴林庄人都是这样做的,我继续问王之胜老人,讲讲你家的革命故事吧,老人家说:柴林庄石家、赵家功贡献最大,我家的事不能先说,
先说柴林庄的大事,接着给我讲了保护领导、智救八路的典型事迹、老人说,在柴林庄村民心目中,面对自己的生命、家人的生命,领导和战士的生命最重要,革命的火种最重要,党的机构最重要,这就是柴林庄人、这就是柴林庄人的觉悟,这就是柴林庄红色文化的传承,这就是柴林庄的曾经、
王之胜老人的父亲王景尧、母亲南玉秀都是党员,周贯五将军经常在他家居住。由此可以看出柴林庄人的精神风貌,和不愿张扬、低调、谦让的作风。这就是鲜活的事迹几乎频临失传的境地的原因,
我的心很沉重,感觉到了使命和压力,还原冀鲁边的革命事迹和历史真相,是当代人的责任和神圣使命。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县委县府、乡党委政府、柴林庄村委会和村民们决心挖掘柴林庄红色精神宝藏,让英雄的精神光照千秋。复原所有旧址。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柴林庄村的红色文化与附近县、市、区红色旅游景点互联互通,让冀鲁边的民族精神万古流芳。缅怀先烈,传播爱国主义精神,打造爱国主义教育重镇,让冀鲁边的英雄精神传遍神州大地,因多种原因冀鲁边区被后人淡忘,曾经的腥风血雨、曾经孤悬于华北的冀鲁边根据地,四面受敌,屡陷危局,冀鲁边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用钢铁意志抵御外辱,气贯长虹,给后人留下冀鲁边区艰苦卓绝的历史真相,是冀鲁边老区人民的义务、责任和神圣的使命。让我们牢记党的谆谆教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我的回报结束了,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石金超,山东省庆云县农民诗人,酷爱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是山东龙文化研究会会员、山西省介子推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涿鹿世界华人炎黄蚩三祖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中国蓝康慈善公益中心网记者。庆云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庆云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员、中华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华志愿者协会影视工作委员会筹建副主任,现在从事鲁北抗日英雄第一村——柴林庄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红色记忆展馆负责人,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员、冀鲁边革命老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在庆云发布、智慧庆云、庆云文艺、祥云诗画社、时代星报、 中国新媒体信息网、中国国际联合新闻网、一路向暖等媒体发表了相关文章和诗词。爱好诗歌,擅长演讲。2021年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