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 疫
贾素刚
二零二一年初,石家庄市藁城区增村镇小果庄村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市政府迅速启动疫情防控预案,全市居民实行居家隔离,全员进行核酸检测。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披挂上阵,再次投入到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之中……
吴医生是县医院第二次核酸咽拭子采集小组的一名组长,当他看到所在小组人员名单时,心里就凉了半截。
护士小刘怀孕五个多月,下班回家后,妈妈或婆婆伺候吃、伺候喝,洗衣、做饭等家务活一点也不让碰。她现在是全家人的“一级保护动物”,超级大宝贝儿。爱人更是爱护有加,上下班管接管送,害怕路上有半点闪失。一家人天天吵吵着要她请长假,回家安心养胎。
护士大张因长期倒夜班,落下了一个神经衰弱的毛病,再加上得了好几年的慢性胃炎,经常胃疼,吃饭不注意就烧心、吐酸水,身体瘦瘦的,弱不禁风。

李医生倒是有一个像男人一样的性格,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服输。但是她由于长期在手术室站立,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疼也会时不时发作。
吴医生心里一直在打鼓,在这个寒风凛冽、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极度寒潮的气象条件下,一天的时间,他们几个能不能顺利完成西苑小区居民的核酸检测咽拭子采集任务呢?
西苑小区,距离县医院不远,常驻居民有二千左右。采集小组来到小区后,就和小区内的志愿者进行了对接。他们和志愿者商量好采集顺序,交代好采集中注意事项和如何录入居民身份证信息后,立即换好防护服,戴好口罩和护目镜,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这次全县新冠肺炎疫情核酸检测,采取的是十人混检法。即采集十个人的咽拭子装到一个试管内进行检测。如果十个人全部阴性,那么该试管检测结果也是阴性。如果十个人中有一个或多个阳性,该试管检测结果就是阳性,那么此试管内的所有人员要再重新单独采集检测,从十个人中排查出阳性患者。

他们在小区搭建的临时帐篷里,进行了一下分工,李医生和小刘一组,吴医生和大张一组。每组一个人负责咽拭子采集,另一个负责递采集棉签、试管,收采集的标本。待一段时间,两个人的工作互换一下。
在他们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居民的积极配合下,核酸检测咽拭子采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通过这次采集,吴医生对这三名同事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采集居民咽拭子过程严谨规范、一丝不苟。为了防止病毒交叉感染,双手严格做到一居民一消毒。遇到抱着的孩子或者个子比较矮的儿童,为了方便采集,他们全然不顾冰凉的地面,跪下来进行操作。
戴着护目镜的李医生,时不时扭扭身子、捶捶腰部、或抻抻双腿,实在受不了就在地上蹲一会儿。根据这些动作判断,她的腰腿疼病又犯了。
瑟瑟寒风中的大张,她的护目镜下沿挂着冰溜子,咬着牙坚持工作,不叫一声苦和累,采集时跪下、弯腰、站立等动作重复交替。

护士小刘在整理保存咽拭子试管时,为了不让手中试管内的病毒保存液被冻住,她就用双手的温度来回搓着试管保温。她占立时间长了,累了就坐下来,还用双手时不时掐住酸胀的腰部缓解一下疲劳。
为了减少防护服的浪费,他们不喝水或少喝水,尽量做到不去或少去厕所。嘴唇干的实在受不了,就绷住嘴,用舌头舔住嘴唇转上两圈。
他们为了赶进度,午饭顾不得吃,没有片刻休息。西苑小区的志愿者也被他们所感动,居民们也是一个个挺起大拇指,在业主群里一起为他们点赞、助威!
小区内有二十来个不能下楼的老人和病人,李医生自告奋勇和两名志愿者去上门采集。她硬是拖着病疼的双腿,楼上楼下跑了二十多趟。遇到卧床不起的病人,她就跪在居民床头进行采集。
自认为身体很棒的吴医生,由于中午没有吃饭的原因,下午时发生低血糖。他感到一阵阵心慌,浑身出着虚汗。低血糖反应让他一阵阵眩晕,实在受不了,才换了一次防护服,吃了一块方便面,坚持到采集工作的最后。

晚上七点多,西苑小区的采集任务终于结束了。看到他们在如此艰苦条件下,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了任务,居民们为了表达感谢之情,自发送来了火腿、方便面、大锅菜和冒着热气的蒸糕……
当他们脱掉防护服、摘掉护目镜的那一刻。吴医生看着瘫坐在椅子上,身体瘦弱的大张;看着挺着大肚子、一脸焦黄、疲惫不堪的小刘;看着忍受剧烈腰腿疼、一脸痛苦、蹲在地上的李医生;看着她仨脸上因戴护目镜留下的勒痕。吴医生心头一热,眼里涌出了心疼、感动和自豪的泪水。
刚刚对付完一口晚饭,本想回医院送交采集样本,放松休息一下。吴医生又接到医院抗疫指挥部通知,让他们紧急驰援翠庭小区咽拭子采集。他们四个一起握紧拳头、重振精神、再披战袍、马不停蹄地向着下一个战疫目标出发……
此时,吴医生汽车的收音机里,播放着本县歌词作者作词并参与演唱的歌曲《战疫》,
……
阳光传递着你的消息
怎能停下这坚定步履
穿上这件神圣的白衣
口罩遮不住你的美丽
……
人生投入了一场战疫
生命读懂了珍贵的意义
向往蓝天下自由呼吸
我们知道你最努力
家园展开的这场战疫
阴霾一定会彻底散去
因为无数个你坚强无惧
寒冬消逝就是春回大地
……

授权作者简介:贾素刚,男,汉族,中共党员,正定县人,1967年4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业余时间喜欢写作,唐河文学创作社会员、正定县散文学会会员,在《太行文学》、《唐河文学》、《雨梦有声作品生命阳光之为爱读书》、《美文作家平台》和《正定风采报》发表文章多篇。其小说《毒药》、《托起明天的希望》、《老藤》、《她的时间去哪了》、《雪儿》、《迁坟》、《为了家乡那片天》和散文随笔《正定情》、《回老家》、《荆州古城》、《荣誉证书》等作品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