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故事(九)中篇
●浪花
再说貂蝉。貂蝉生得千娇百媚,连月里嫦娥见了她都得赶紧躲进云里去,羞于露脸。——月亮为她“不见了”!所以貂蝉被定格为“闭月”美人。她传奇的一生,被后世许多诗人所歌咏。先略举一二。其一、《临江仙.咏貂蝉》:“大浪溯洄东逝水,波浪荡涤真纯。功名富贵皆浮云。以身填虎口,千古女中神。世事陆离诚转瞬,茫茫岁月无垠。悲歌绝恋烁忠魂。山河犹未老,何处觅佳人?” 其二、“天香美誉数貂蝉,闭月佳人貌若仙。千古凤仪成绝剧,连环妙计巧周旋。” 上面所写的“以身填虎口”,“凤仪成绝剧”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给逼出来的。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主少国乱。十几岁的刘辩在汉灵帝死后登基,史称少帝。内有太监“十常侍”作乱,外有以他母亲和舅舅何进为主的外戚专权,双方争得你死我活,终于发生了火并。何进被杀,以袁绍为主的“世家”士族们冲进内廷要杀尽太监。为首的常侍张让,慌乱中劫持了少帝和年方九岁的陈留王逃出宫外,逃往北邙山。眼看追兵将至,张让在绝望中投河自尽。当大臣们纷纷赶来“护驾”时,恰遇被何进召来“勤王”的大军阀董卓。他就此“救”了少帝和陈留王,簇拥进京。这个董卓是个心地狠毒,欲壑难填的恶魔。他进京后纵容军士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为了立威,一是废了他认为懦弱的少帝,立了更年幼的陈留王为汉献帝,使之成为他手中的牵线木偶。这种废立,完全违反汉室的祖制,形同谋逆。二是迅速建立起自己私属的万岁坞,简称郿坞。城墙高厚七丈,又内储足够吃三十年的粮食,成了一个固若金汤的“根据地”。董卓说的是“以防万一”,实际上是首先把它作为满足兽欲的魔窟。他叫人网罗天下美人填塞其中,供其随时取乐。三是以残酷的“杀人游戏”震慑群臣。他请部分高官到郿坞吃饭,席间带上来一批降卒当众予以肢解,剁去双手双脚,挖出眼睛。又命人把已死的和半死不活的人统统丢到一个烹人的镬中去煮。顷刻间血沫四溅,奇臭难闻。有人呕吐不止,有人吓得掉了筷子,董卓却哈哈大笑。如此恶行,史有明载,罄竹难书。董卓不除,国家危矣!关东数州组成联盟,以擅行废立、为害汉祚的罪名,群起讨伐董卓,声势浩大,直逼帝都。董卓心虚,火烧洛阳,协迫献帝迁都长安。朝廷混乱,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尸积成山。到了长安,董卓不思悔改,反而更加专横跋扈,滥杀无辜。满朝文武,人人自危。a
司徒王允,位列三公,职责所在,忧心如焚!他常在庭中踱步,长吁短叹,喃喃自语,苦无良策。貂蝉就是王允府中一个能歌善舞的婢女。王允的一切,她看在眼里,听在心里。虽然只是个下人,但正像后世陆游写的“位卑不敢忘忧国”,她天天到后花园焚香拜月,祈祷恶人被除,国泰民安。有一天正巧被王允瞥见,恳谈之后,深为感动,当即认她为义女,共同商议对付董卓的办法。董卓自知犯了众怒,董府内外戒备森严,出行必有义子吕布近身护卫。吕布字奉先,是三国时期第一猛将,手持方天画戟,座下一匹浑身通红、日行千里的赤兔马,关公和张飞联手都打不过他。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只要吕布一直忠于“义父”董卓,人们就无奈董卓何!不过吕布目光短浅、唯利是图,为了一时之利,不惜背信弃义。前不久,他还亲手杀了他前一任义父丁原呢,难怪张飞骂他是“三姓家奴”。可见,这对“父子”间并不是无隙可乘。只要能以色相诱,施以离间计,便可使他们反目。貂蝉不顾此中艰险,毅然答应以身为饵。于是王允备下重礼送给吕布。等吕布登门致谢时唤出貂蝉为他端茶斟酒。吕布见了倾国倾城的貂蝉,顿时垂涎三尺,形于言表。王允趁机说:“若蒙将军不弃,便将小女送给将军为妾。”吕布大喜,拜别而去。过了几天,王允请董卓过府宴饮,貂蝉以歌舞侑酒。好色的董卓见了如此绝色美女,恨不得一口吞了下去。王允说:“欲将此女献给太师,不知可否?”董卓正中下怀,迫不及待,当晩就将貂蝉用车载走。
吕布多日望眼欲穿,如热锅上的蚂蚁。见了王允,劈头便问:“你答应的事呢?”王允笑答:“恭喜将军,太师不是亲自为您娶了媳妇吗?”吕布气急败坏地赶往董卓住所,见貂蝉正坐在窗前梳妆,已不是少女打扮。貂蝉眼角余光扫见吕布在窗外一侧,即蹙眉频频以绢帕拭泪。恰好董卓回来,瞧见吕布往里张望,叱问:“奉先为何在此窥我爱妾?以后无事不可入内!”吕布愤然离去。董卓的亲信李儒得知,劝董卓不可因一女子而疏远了骁勇善战、倚为左右手的吕布。董卓只好送吕布许多财帛来挽回关系。但吕布始终对貂蝉魂牵梦萦。一日,董卓留下来与献帝议事,吕布乘机奔回府里。遍寻貂蝉不见,到她常散心的水榭凤仪亭去看,果然貂蝉在此。貂蝉哭诉:“原希望与将军厮守终生,奈何此身已被玷污,只能赴死以报。”说着,撩起衣裙,便要跨过栏杆往水里跳,被吕布一把抱住。两人相偎相依,互诉衷肠。董卓忽然发现吕布已不在左右,急忙赶回,正看到这一幕。董卓大怒,拿起倚在一旁的画戟便刺,吕布慌忙逃走,董卓朝他后背遥掷,没有命中。这边貂蝉已哭成了泪人儿,说是惨遭吕布调戏,一时未能挣脱,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定要太师为她作主!董卓这一掷,刺破了表面维持着的“父子关系”,彼此都起了杀心。
吕布到王允家诉说,王允跌脚道:“想不到太师如此罔顾人伦!子媳父占,成何体统?”乘机重提董卓种种恶行,说他已是“天怒人怨,人人皆曰可杀”。吕布表示“全听司徒调遣”。两人便分头行动。一日,献帝小病初愈,众臣入内朝贺。董卓乘车前往,周围的卫士已被吕布换成自己的亲兵。行到宫门前,部将李肃斜刺里一枪戳来,董卓负伤,急喊“奉先何在?”吕布拿出诏书,髙喊“奉诏讨贼!”画戟一抖,刺死了董卓。一个权倾朝野、杀人不眨眼的大魔王死了,举国欢庆!这就是貂蝉“以身填虎口”换来的成果。后人有诗云:”貂蝉拜月闭冰盘,佳丽忧民叹国残。王允巧施美女计,娇娃戏弄恋美男。若无父子争风事,哪有群雄略土繁。巧计虽施身已贱,良方过后国仍艰。” 还有一首诗云:“一许董相国,再许吕温侯。汉祚移难复,奈何寄女流。”这就是说,貂蝉虽然以身许国,忍辱负重,依计杀掉董卓,为国家除去一个心腹大患,但不可能挽救一个朝代的倾覆。
汉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仍然是牵线木偶,最终仍是亡国之君。 当初“寄女流”乃无可奈何之举;“寄女流”,说明巾帼也有胜于须眉之时。相比西施:西施从小自食其力于乡野之间,能听懂范蠡的大道理,说明她的聪颖;敢“扬蛾入吴关”,说明她的天真和无畏。她的任务是获得夫差的宠爱,使之无心无力于国事,为此她万死不辞。而貂蝉身处首都官宦之家,懂得忧心国事。以身填虎口,是她自愿的,周旋于两个色鬼之间,需要更多的心计和伪装,尤其是身受粗野老色魔的蹂躏,所受之罪,何止身残!所以她更为艰难。后人在她故里建有占地4000多平米的 “貂蝉陵园”,横匾旁挂着“闭月羞花堪为中国骄傲,忍辱步险实令须眉仰止”的金字楹联。陵区北院内建拜月亭和风仪亭,后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蝉像碑,在飘带动态下,貂蝉婀娜多姿,栩栩如生。南院辟为“貂蝉彩像馆”,反映貂蝉“不惜万金躯,何惧险象生”的惊天动地的一生。此陵园因社会动荡,毁而重建,是当今著名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