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思归投稿热线:czj90430(微信同步)


大青山下是我家

告别了喧嚣的都市,也告别了我30余年的讲台。那里曾有我青春的梦想,曾是我向往和追求的乐园。
然岁月不知不觉已经转换了我的角色,我已不再年轻,我的梦里也不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一条来时的路——我的田园我的家。
沿着向西的柏油路,驱车前行十数里,插入一条乡间小道,拐过几道弯,下车穿过一条青石板路,便看见大山脚下的一个篱笆院落和院里的两间瓦房,那就是我先前的家,两年前我和和我的老伴对这里重新进行了修葺,如今已经是一个休闲养老的好去处了。

石板路的尽头,有一股清泉,虽然很细,但水质清甜,我把它引入我的小院,在院子内沿篱笆绕行一周就汇成了一湾清池。
池内放养了几微细鱼,虽然细小,但游来荡去,也别有情趣,岸上养了鸭鹅,除了下蛋,就是看家护院了,她们嘎嘎的叫着也给小院平添了几份乡土气息

围着小溪,是一些菜畦,芫荽开满了细碎的白花,浮动着暗香,招蜂惹蝶;小葱顶着晶莹的露珠,闪耀着日光,熠熠生辉;油菜撑开了金黄的华盖,随风起伏,流光溢彩。还有那缠在篱笆上的豆荚牵牛花,她们也无需人工灌溉,吮吸着脚下的泉水长得枝繁叶茂。

四个墙角梨树,杏树,桃树都不甘冬季的寂寞,依次开放,花色鲜艳,花香四溢,蜂儿蝶儿嘤嘤嗡嗡赶集似的一趟趟的飞来飞去。不久花儿谢了,便露出了豆粒大的果实,一天天地像灌满绿浆的气球,一夜不见就胀得透亮饱满,不久便染上了黄晕、胭脂晶莹得水润欲滴,伸手摘一个咬一口真的是酥脆清爽。偶有行人路过,只要驻足观望,必会邀请品尝。
桃李还未谢幕,石榴又乔装登场,火红火红似新娘的盖头,打朵的,盛开的,结果的,参差错落,从初夏热闹到深秋。院子里的香瓜,西瓜,豆荚也一茬接一茬地成熟,西瓜着实太大,切开一个,单凭两个人的力量,三两天也不能够吃完,这时就特别希望有人路过,邀到树荫下一起分享我们的甜蜜和收获。

葡萄熟的有点晚已经快立秋了,还是一嘟噜一嘟噜的青色,像一串串贼亮的绿宝石,不过看起来是绿色,但是当你品尝起来的时候,它已经没有了夏初的涩酸,而是淡淡的甜味,等到了秋天,一架绿宝石变幻成了一架紫玛瑙,那味道可就大不一样了,似酸似甜,入口即化,还未吞咽一股香甜味儿已经沁入心脾,那感觉真是没齿难忘啊!如有亲朋来访,剪一嘟噜,用泉水一冲,薄雾蒙蒙,晶莹剔透,放入果盘,边吃边聊,赛若神仙,一下子就找到山水田园的幸福感了。

葡萄架下是纳凉的好去处,既阴凉,又少有蚊虫,送走了朋友,我俩便在葡萄架下的圆桌上放一壶老茶,一碗清水,老伴戴着花镜,我戴着耳机,他看他的报纸,我听我的戏,互不干扰。
不想听了,不想看了,就抓一把小米喂鸡,或者到溪里舀一瓢清水给长寿花浇浇水,给长春花剪剪枝,再不就给山茶花捉捉虫,或者提着篮子,地里转转,摘一个紫茄,掐一把青菜,薅几根小葱给邻居送去,到了傍晚烧汤花开了,满园都被烧成了粉红色,我从瓦房里端出一盘凉拌红薯叶,一盘萝卜丝,一张葱花油饼,一碗小米绿豆粥简单的晚餐就开始了,然后在花香虫鸣中枕着一席月光安然睡去。

作者简介:张建先,女汉族,1966年出生于洛阳孟津,中学教师,喜欢诗歌,散文,小说,热爱生活,业余爱好,养花,写作,旅游,前期有十数篇小说散文在报刊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