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王杰
第三集
王芳抓周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新年就这样过去,1943年的春天似乎比往昔来的更早了一些。正月未出,华堌村北面的万福河里就已水暖冰释,只见宽阔的河面上,清波荡漾,白云映色,几只野鸭嬉闹在河隈浅水处,它们拍着翅膀,互唱对望,两岸扬柳柔枝披风,依依摆动,远处沃野大地上草色若显,隐翠欲苏。春雨贵如油,刚刚飘过的一场濛濛春雨,似乎将整个华堌村没入烟波浩渺之中。王芳降世,隆门添丁,确实为王家大院带来了无限风光。自从春节以来,也许王芳是长孙之故,你抱我逗,惹的老老少少疼爱有加。只听见西厢房王儒堂屋里整天欢歌笑语,喜气洋洋。王家大院中兄弟三人,王廉堂是老大,当下正处于有女无儿之困,西厢传来的阵阵笑声令王廉堂心中很不是滋味。春阳西落,寡寡淡言的王廉堂饭后独自躺在坑上辗转反侧,郁闷烦躁,忧虑重重。贤慧聪颖的媳妇杨玉芹早就看出男人的这点心事,她爬上炕来,轻声细语地安慰着丈夫:“廉堂,其实我知道你想要个男孩,咱们年龄都不大,明年,我准能给你添个男丁”,王廉堂叹了口气,又似乎无可奈何地说:“玉芹,你嫁入王家七八家了,你也知道,我是王门长子,咱爹从小就将王家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他们省吃俭用供我去学堂念书,可我寒窗六年,却一事无成地回到村里,本来脸面上就少色少光,如今咱王家大院的长孙又落在了老二家,这几个月,我出出进进都感觉都有些抬不起头来!” 两人夫妻多年,杨玉芹对丈夫的心思早已了如指掌,听完王廉堂的话,媳妇又向他身边靠了靠,抱住丈夫的肩膀柔情似水地说:“廉堂,其实俺也喜欢男孩,也想给王家添个男娃,可我咋就不争气呢!” 杨玉芹自言自语地说着,既像是自责又像是安慰什么。王廉堂说:“玉芹,你即使添个男娃也不是长孙了!这几天我听到西厢房传来芳侄的笑声,总感觉心事重重,吃不好睡不稳的,似乎有个念想萦绕在心头,我是长子,王芳是长孙,咱们能不能把王芳过继到咱的门下?这样,王门里里外外的都很好看!”杨玉芹沉默了一会,对丈夫说: “那倒也是好事,长孙和长子都在一个门下,也符合情理,不知道咱爹娘和二弟两口子有啥想法?我看见二弟妹带着王芳在院子里玩耍时,母子俩那么亲切,难舍难分的,淑英她能舍得这个宝贝儿子吗?我们见了爹娘二弟他们也确实难以开口。”王廉堂又深深叹了口气说:“唉,我们兄弟三人都在一个大院,从小就亲如一人,结婚后也没有分家,我是长子,肚子里有些书墨,不管爹娘还是二弟他们都望子成龙,他们希望王芳未来长大能有出息。如果过继到我们门下,我会全心全意地从小教他读书,让他学有所成。而且咱农村又有不灭长子的风俗,这事我反复思忖过,大家应当会同意我的想法。”杨玉芹说:“那就好,明天你先去问问咱爹的意见,俺觉得咱爹准同意,你别再多想了,我们快睡吧”。

第二天,王廉堂穿着整齐,一大早来到了正堂,随便找个话头,乱说一气,又不知该如何引入正题,最后王廉堂还是鼓足了勇气说:“爹,我想与您商量个事!” “廉堂,有啥你就直说,一大早的你过来,好像心事重重的,我就知道你有什么心事!别吞吞吐吐藏着掖着!快说!”王俊亭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对儿子说。王廉堂怯怯地瞅了一眼父亲,“爹,我是长子,你和娘最疼爱我!我辜负了您的期望,既没有光宗耀祖,也没给王家添个长孙。爹,自从老二家添了王芳,我就多了一重心事!昨晚俺与玉芹商量着,能否把王芳过继给我们,俺俩会把他培养好!这样,长子长孙在一个门下,对外也好说话,里里外外的我也有脸面。”王廉堂一口气说完,忐忐忑忑地盯着父亲。王俊亭坐在坑边上,停了很久才轻声叹了口气,“廉堂,从小我和你娘对你最好,家里省吃俭用只供你一人读书,我也希望长孙生在长子门下!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咱过年时全家都高高兴兴的,唯独你喝着闷酒,一言不发,当时我和你娘就猜出你的心事了,长子长孙落在一个门下,当然是件好事,爹让你去学堂念书,就是让你肚子里装了些文墨,诗书传家,你家玉芹又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媳妇,如果将王芳过继给你们家,我也知道你们会抚养教育的更好,将来会更有出息,当爷爷的当然高兴了。这事我当然没意见,王芳在你们兄弟俩谁的门下,还不都是我的长孙!我咋不希望自己的长孙未来成龙呢?这样,饭后你带着玉芹去找你二弟家商量下,就说爹已经同意了这件事”。
王廉堂明白爹爹的意见后,立即告别父母回到东厢,对媳妇杨玉芹说:“咱爹同意咱们的想法,不知二弟夫妻他们会咋样,爹让咱俩一起去趟西厢房征求二弟他们的意见!”王廉堂夫妇似领了爹的圣旨,心里多少有了些底气。杨玉芹从柜子深处翻出一块红绸丝布说:“我给二弟媳妇带点礼物。”饭后王廉堂带着媳妇杨玉芹径直走入二弟房中。让王廉堂大感意外的是,王儒堂夫妻竟然爽快地答应了这件事,“大哥大嫂,俺和你弟媳妇早就有了这个想法,二弟俺是个文盲,就跟着您识了几个字,咱家就数大哥您有文化,俺也知道,王芳这孩子只有跟着你们过,你们才会全力以赴地教育他,他将来才会有出息!光宗耀祖才是咱们王家的大事!只是小芳将来托付大哥大嫂了,会给您增添麻烦!”从此,小王芳就住在了伯父伯母家,王廉堂夫妇将小家伙视为掌上明珠,悉心照顾,冷了加衣,饿了喂食,知寒问暖,疼爱有加。
春去秋来,小王芳一周岁了。过去中国农村有个习俗,孩子一周岁时要举行“抓周”仪式,也就是在床上或桌子上摆上很多象征性的物品,如算盘、毛笔、印章、书籍、刀枪等让小孩去抓,孩子抓到什么,就意味着孩子未来可能走什么道路,入什么行业。抓周,在有些地方称拈周或试周,其实这种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既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命运的仪式,也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这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兴旺发达的祝愿,这反映了父母长辈对子女儿孙的舐犊之情,虽然具有家庭游戏的性质,但其产生的寓意又可能成为家庭启蒙教育的方向。
王芳满周岁这天,也恰逢蹒跚学步的时候,大媳妇杨玉芹领着小王芳一斜一扭地走入正堂。大人们早在正厅八仙桌上摆满了花花绿绿的各种物件,文武具备,王芳盘坐在桌子中央,好奇地看着各式各样的“玩具”,他一伸手就抓到一本书,王廉堂笑了,“这孩子聪明,将来是块读书的料,难道想考个状元不成?”然而,小王芳似乎还不满足,又侧了下身子,另一只手紧紧抓住一把木刀。王俊亭一看也乐了,“我这长孙未来还喜欢舞枪弄棒,难道还想做个梁山好汉不成?”老伴听了也附合着说:“唉,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让俺孙子身上学些武艺,遇到事就不会吃亏!”王廉堂看了看王芳手中的书和木刀,笑着说:“爹!娘!说不定王芳是块文武双全的料,没准呢,将来出将入相呢!”“是的,是的!”大家都附和着笑了,这次王芳抓周,直逗得满堂乐开了花。后来王杰成长的历程果然证明,他从小读书出众,聪明好学,王芳长大以后又参军入伍走上投笔从戎之路。

在这个盘根错节的王家大院里,祖孙、兄弟、叔侄、婆媳、妯娌等错综复杂的宗族关系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千万年来家庭关系的一个缩影,一种重男轻女又崇尚文化的家风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万年香火,代代薪传。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因为在中华文明的骨子里有两样东西永恒支撑着这个古老文明的脉络,永远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并且成为中华民族的特有基因,这就是宗法家风与农耕文化,文化寓于宗法,宗法承传文化,共同构筑起家风的灵魂。它们相互缠绵渗透,最终演化成宗族世风,乃到国风!慎终追远,叶落归根,这就是宗族认同,这也是文化认同,这更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认同。千万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一脉相承,我们通过文言手段阅读着几千年前的四书五经,思想观念传承不绝,这就是文化认同与宗族认同!同时也凝练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强大内因。
有人说,如果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消灭这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历史就是家国与宗族的演化发展史,文化就是民族文明的灵魂纽带。回顾日本侵华时期,他们在伪满洲国及敌占区推行日式教育就是为了割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命脉,割断中华民族的文明认同。世界历史中许多民族消亡并不是这个族群消失了,而是这个族群的后人对自己的民族历史与民族文化不再认同,从而并入其它民族!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人在台湾开展“日式”教化五十年,导致当时出生的许多台湾儿女至今不肯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历史,这也从另一侧面证明了民族文化的教育过程就是民族灵魂洗礼与民族文明认同的过程。

人民英雄王杰 第四集
教育启蒙
自鸦片战争起,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十四年的侵华战争更让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大日本帝国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当全世界人民组成抗法西斯同盟时,日本帝国主义的命运也就走到了头!1945年8月15日,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日本帝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抗战最后取得伟大胜利,这也是全世界正义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金乡县城后,日本驻军在8月18日夜里偷偷离开金乡逃往济宁,至此,沦陷了七年之久的金乡全境得到解放。这是金乡人民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更是中华民族的胜利!1945年8月21日至23日,举世瞩目的侵华日军洽降会议在湖南芷江七里桥举行,当时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了日军代表的投降。1945年9月2日,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由中美英苏为代表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接受了日本法西斯政府的投降,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与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也为民族解放圆满地划上句号。
1945年!注定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一年!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在一次次的战败中,我们签订了若干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是给列强割地赔款,就是开放埠港口岸,在这些被列强们殖民压迫的日子里,承载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上至国家,下至百姓都受尽了亡国亡家的种种屈辱。一百多年来,为了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有多少中华儿女不畏牺牲,前仆后继,赴汤蹈火,血洒疆场。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无奈与屈辱中开始了救亡图存的道路探索,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辛亥革命到土地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三民主义到共产主义,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终确立,中国人民历经了近一百六十年的革命实践与道路探索后,中华民族终于寻找到适合自己国情又融入世界潮流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中华文明的肥沃土壤里,让古老悠久的中华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重放光芒!让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五千年辉煌的中华文明珠联璧合!共同焕发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光彩。
1945年,对于百年中华而言注定也是全民共祝的一年!自从日本投降之后,距离华堌村不远的金乡县城里就整日里锣鼓喧天,鞭炮轰鸣,人声鼎沸,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绵绵不绝地传到几里之外的王家大院,而压抑了多年的院落里犹如火山爆发般地欢乐着,快到三周岁的小王芳似乎感觉到大人们的喜悦,他尽情地与几个小姐姐在院子里你追我赶嬉闹玩耍,孩子们的欢歌笑语更为这座大院增添了喜庆和乐的气氛。近日来,王俊亭的腰杆也明显挺直了,每每闻到县城方向的锣鼓声传来,他就走出北堂朝县城方向看着,满脸的皱纹里透着祥和、自然和喜气。 “爹,咱今年秋后就不用再给鬼子汉奸交派公粮了!”王儒堂一边收拾农具一边对着北堂门口的爹爹说,王俊亭将旱烟斗从嘴边挪开,对着儿子说:“是啊,小鬼子投降了,咱庄稼人的好日子也就来到了,唉,这些年,小鬼子祸害了我们多少庄稼人!”这时,王廉堂从东厢房轻步走了出来,对着二弟大声说:“儒堂,听说呀,9月3号,咱金乡县政府要举行抗战胜利庆祝大会,还有狮子舞、秧歌队表演呢,应该非常热闹,我们都去城里看看吧!几个孩子们都带上,让他们也去县城开开眼界!”几个小孩闻言,欢呼雀跃起来,“好啊!我们都去县城玩哩!我去看看狮子舞表演!” 院子里的大人小孩们齐声应和着。
9月3日清晨,王家大院的人像过年一样,大家早早就起来了,杨玉芹给睡眼惺忪的王芳穿了衣服,一边哄着他,“小芳,今天早起,我们带你去县城玩耍去!看狮子舞,还给你买糖果吃呢!”王芳听后高兴的跳了起来,也许喜欢热闹与贪吃是小孩子的天性。早饭后,大家挤成一堆向县城进发。王芳骑在王廉堂脖子上,随着四面八方汇来的人流缓缓地向县城移动,只见各乡各村的队伍高举着旗子,敲打着锣鼓,呼喊着口号,各色各样的大小旗子在空中飞摇飘扬。小王芳从小还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场景,他的头左右前后地转动不停,王芳好奇地问身后的王俊亭:“爷爷!为什么今天人这么多啊?”杨玉芹抢着回答说:“孩子,小日本鬼子投降了,金乡老百姓的好日子来到了,大家都很高兴,各村各户的人就都出来游行庆祝了!” 当听到游行队伍中有人高喊着口号“日本鬼子投降啦,中国人民解放了”时,王芳也模仿着大人的口调挥动小手喊着:“鬼子投降啦!人民解放了!” 杨玉芹用手帕擦了下王芳嘴角的口水笑着说,“鬼子投降了,俺家的小王芳也得解放了”,全家人听着王芳用那稚嫩的声音呼喊口号,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年农历10月10日,正是王芳三周岁的生日,在王俊亭的张罗下,王家大院热热闹闹地给他这个长孙过足了三岁生日。几个媳妇忙里忙外地置办了一桌饭菜,大家围坐下来,今天的主角依然是小王芳。大家吃饭正在兴处时,王廉堂开口了:“爹!娘!二弟!过了这个生日,王芳就三岁了。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看王芳这孩子说话干净利落,目光有神,心灵口巧的,感觉他将来肯定有出息。爹,娘!我寻思着应该让他早点读书了!”王俊亭看了一眼王芳,又对着王廉堂点了点头:“廉堂,早些年你八岁时才让你去私塾读书,现在看来有些晚!那时候,我又没有文化,也不能在家教你。只觉得你八岁能自理了,就送你去高河店私塾念书,你才跟着胡先生学了些文化。现在王芳三岁了,若送到私塾学堂念书年龄还有些小,这样吧,从明儿起,你就在家里教他吧!同时让王芳的几个小姐姐也陪他一起读书!”
第二天,王廉堂请人做了一块不大不小的黑板,挂在东厢房的南墙上,又从墙龛里翻出以前读过的旧书,拍掉了上面的尘灰,拭去书轴上的杂物。王廉堂将一张高桌放在黑板前面,又在桌后摆了一行小凳,他还特意嘱咐杨玉芹,上课时给王芳穿得整洁大气些,象个学生模样。一切准备妥当,王廉堂让王芳和他的几个小姐姐坐在板凳上,郑重其事地对他们说:“王芳!昨天你爷爷已经说了,从今天开始让你和几个姐姐在家读书学习,由我来教你们!王芳,你已经三岁了,你姐姐们还大些,你们都要收收玩心,注意力转到读书上来,以后每天上午认真听我讲课,下午自习,以后努力学习文化,将来去外面干点事业也有基础!”王芳懵懵懂懂地听着,几个小女孩也胡乱地答应着。
王廉堂十几年来积攒的书也很多,光桌案上就摆满旧书,有《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浅显的书文,也有四书五经等苦涩难懂的经书。王廉堂跟当年的私塾胡先生一样也是从《三字经》开始教起的,他首先对着书本大声念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稍停一下,几个小孩也随王廉堂的语调大声朗读起来,小王芳带着稚嫩之声也跟着咿呀学文,王芳的学习生涯就此开始了。以后的日子里,王廉堂倾注了全部精力与心血,教导着王芳识字,背书,练笔,有时甚至废寝忘食。王廉堂八岁曾上私塾,十四岁学成归村,他自己的年少岁月正赶上了一个战乱的年代,从国共两党冲突,到日本侵华,社会混乱,这也导致王廉堂六年所学竟没有用武之地!其实这次教小王芳念书,王廉堂也是带着愧疚之心来教育养子的,当年爹爹王俊亭让他去私塾学习,本想让他学出些名堂出人头地,可自己总觉得辜负了全家期望!如今王廉堂只能将全部心血倾注在王俊亭的长孙王芳身上,以期报答父母之恩,也让王门真正书香传家,光宗耀祖。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